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时间:2022-07-10 04:58:03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大胆尝试

【摘要】为了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对学生分层教学,在分析 学生后对学生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给予鼓励性评价,任重道远。

【关键词】分层;教学;作业;评价;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9-02

一个班级中,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层次是不同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我近年来大胆尝试了分层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作法和体会。

1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就是在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在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1.1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2008年开始进行分层教学法的尝试,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大致分为三层,并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分组情况进行布置。

1.2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北师大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九年级(下)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对照书本计算到数值,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中等生能够推导过程并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如能推导出15度角的三角函数值),又如在八年级下第四章《相似三角形》中的第7节“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探究中,我采用了实验课的形式,对于学困生,要求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我在课前专门给他们介绍可供选择的几种测量方法;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找出至少两种测量方法,并进行准确计算,课前不给予测量方法的提示;对于优生,要求尽量找出多种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课前教师也不给予提示。

1.3运用阶梯原理作业分层布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如:初二上期第一章《勾股定理》的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的第1课时的教学中,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 熟记勾股定理,默写勾股定理5遍;

② 求下列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未知直角边或斜边;

③如图所示,一根旗杆于离地面9m处断裂,犹如装有铰链那样倒向地面,旗杆顶落于离旗杆底部12m处,请问旗杆在断裂之前高多少米?

④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那么第三边长一定是5cm吗?

⑤如图所示,凸四边形ABCD的四边AB、BC、CD和DA的长分别是3、4、12和13,∠ACD=∠ABC=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多少?

⑥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 向外作正方形,然后分别以三个正方形的中心为圆心、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作圆,度探索三个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⑦如图所示,长方形纸片ABCD,沿痕AE折叠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SABF=24,试求折痕的长的平方。

学困生做①、②题;中等生做③—⑤题;优生做⑥—⑦题,虽然中等生和优生的题量较大,但由于他们领悟了勾股定理,所以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③、④题可以作为学困生选做的题;⑦题也可以作为中等生选做的题;优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做一些综合的练习题(采用自学的形式)。

1.4分层辅导学生是分层教学的扩展,分层辅导可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不同程度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1.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考8分的同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名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

对于学困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即使某位同学考了6分,只要他确实尽力了,我觉得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作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不断调整学生心态,继续不懈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2反思

这几年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次在期末统考中,同层次班级数学都名列前茅。但几年的实践,我总觉得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困惑较多。首先,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在时间、精力、课前教学准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反复性很大,只有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作好思想工作,才可以解决;第三,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对他们能否学好本门功课很重要;第四,一定要作好课后分层辅导和配套练习工作,及时解决学习问题,巩固知识。另外,虽然在本文中出现了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等词语,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使用这些词语,而采用了其他称呼代替,这是将分组隐性化,而非显性化。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经历一阵剧痛,探索的过程既痛苦又有意义,我相信分层教学法一定有其生命力,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创造性的工作,祖国的教育事业一定成功,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2008-200年《数学周报》第32期

[2]《当代教育文献》.2008年第一版 ISBN7-5066-277-9、N.007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的教学研究及策略 下一篇:探析《楚辞·渔父》的经典思想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