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材料在学生探究式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时间:2022-07-10 03:52:34

活动材料在学生探究式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以及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把目光聚焦于幼儿科学课堂时,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幼儿往往并不愿意自己动手去探究、去发现。另外,在幼儿动手探究时,如果教师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就不能使幼儿在最佳状态下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本文就以材料在科学活动中的应用为对象,分析材料在科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

一、探究式科学活动的定义

所谓探究式科学活动,就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科学活动。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针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以幼儿通过操作现有材料或观察身边现象为前提,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幼儿的自主探究不仅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材料的准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准备适宜的材料是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经验的关键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创设教学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合适的探究材料,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促使学生用多种学习方式来思考和探究,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反复运用材料来实践并获取科学经验。因此,准备适宜的材料对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准备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材料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吸引幼儿探究欲望。①材料的趣味性能使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更好地让幼儿去探究,从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吸管”一课,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五颜六色、形状不同的吸管,孩子们都很喜欢,积极主动地动手探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②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时机,能够突出材料的多样性,把握课堂的节奏。如大班“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教师给每一组幼儿提供一份干燥的土壤,先让幼儿自己静静地观察土壤。一分钟后,又向孩子提供了放大镜,让孩子运用新的工具进行观察。接着,老师又提供了牙签,让孩子动手找找土壤里有什么。过一会,又向每一组幼儿提供一杯水,让幼儿将土壤倒入水中观察并作记录。最后,教师再次为幼儿提供搅拌棒,静置后观察并记录。活动虽然时间较长,但孩子的兴趣始终高涨,注意力都集中在探究的材料上。相反,我曾试过同样一节“土壤里有什么”活动课,我将放大镜、牙签、水杯、搅拌棒都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自由探索。我发现,孩子们一开始都很积极地尝试每一种材料,但是毫无规律。有的幼儿直接将泥土倒进水里玩起水来,过不了一会就失去了兴趣。把握好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时机,对于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③给幼儿足够的时间与探究的对象和材料进行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兴趣,同时也观察了材料,获得了对材料最初步的印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活动,如看、闻、摸、尝、听等,在与材料的密切接触中获得信息和知识,也激发幼儿主动使用各种方式与材料进行互动。例如小班科学活动“可爱的小鸭子”中,教师准备了与幼儿数量相同的小鸭子。活动导入部分,先让幼儿与小鸭子做朋友,和小鸭子玩游戏,把小鸭子放在地上观察走路姿势,放在水里观察游泳的样子和其他地方,喂鸭子吃东西,初步了解鸭子平时吃什么,观察鸭子吃的动作……这些互动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了科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2)强调材料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①在实际情况下,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材料也应该富有层次性,满足幼儿个体的需要。②材料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差异性。例如小班“认识金鱼”一课,教师只准备了金鱼一种鱼类,从不同金鱼的颜色、大小、外形上的变化来观察认识,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中班“认识鲫鱼和昂刺鱼”活动中,教师则准备了两种差异较明显的鱼来让幼儿观察记录,增强挑战性的同时也很好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③材料的准备还应该层层递进,不断加深难度。例如在讲授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入课堂的内容。“你们几岁了?”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回答。紧接着,老师就可以直接引入关于“年”的问题:“几岁就代表着来到这个世界几年了,一年有几个月呢?”紧接着问:“一个月有多少天呢?”以一个接着一个问题促进幼儿思考,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使幼儿从一个被动的听课的角度转变到自己主动进行思考的角度,促进幼儿更快地成长。

(3)注重材料的开发和创新,有效落实探究目标。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最先遵循的是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大班“沉浮”科学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空药瓶子、一元硬币、牙刷、积木、玩具小汽车。平时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将材料进行开发和创新。如养乐多瓶子,教师可以收集起来洗一下晒干,将瓶口的彩带撕开,做成拉拉队的彩球,幼儿做操或者学习律动时可以使用。这能够引起幼儿兴趣,又合理利用了资源,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总结:幼儿只有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实验,才能顺利地揭示自然规律,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概括出科学的结论。如果教师总是给幼儿“典型”材料,总想用这些材料做这个实验、观察这些现象、获取这些知识,幼儿认识的方向即使正确,操作即使顺利,但实际上教师并没有利用好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活动的有效性较低。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反复运用材料来实践并获取科学经验,幼儿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鑫苑幼儿园)

上一篇:立足人才成长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下一篇:创设语文阅读情境激活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