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前期处理对术中出血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10 01:18:37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前期处理对术中出血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减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前期处理对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50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均未经行围手术前期处理,研究组患者为进行围手术期术前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术中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有效率(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9.29±10.73)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62.49±13.58)mL,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检查;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c)-00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method of reducing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handling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on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Methods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7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undergo the perioperative handling,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underwent the perioperative handling, and the operative effective rate an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ve effective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4.67% vs 82.67%),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9.29±10.73)mL vs (162.49±13.58)m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inusitis; Nasal polyps; Splanchnoscopy; Bleeding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鼻窦手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疾病本身与患者本身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多或是术后未经鼻内镜随访,导致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5%~24%的患者存在效果不明显状况[1]。该文就对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50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在内镜鼻窦手术中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所收治的150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75)和对照组(n=7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该次研究且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初入院的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且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头痛症状。次研究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2-3],将所有患者分为3种类型:其中Ⅰ型72例,Ⅱ型49例,Ⅲ型29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5例,女40例;年龄区间为31~56岁,中位年龄为(42.15±2.07)岁;23例患者伴有鼻中隔偏曲,12例患者伴有变应性鼻炎;研究组75例患者患者在住院前均经过1周以上,10 d以下的规范化围手术前期处置:①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用药,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每天喷1次;②服用抗生素西力欣,剂量为0.5 g,分2次平均服用;③控制收缩压,应在130 mmHg以下,舒张压始终维持在80 mmHg以下。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区间为29~53岁,中位年龄为(41.42±1.97)岁;17例患者伴有鼻中隔偏曲,9例患者伴有变应性鼻炎;对照组患者均冠位CT扫描。所有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指导患者仰卧位,头部微微偏向手术人员,用20 mL浓度为2%的丁卡因(国药准字:H44022597)与3 mL 1:1 000的肾上腺素(国药准字:H41022508)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将浸湿的麻醉棉片充分收缩,并放置在麻醉总鼻道与中鼻道中,若患者存在鼻息肉症状,可应用鼻息肉切割器将大部分息肉切除,之后再次麻醉中鼻道。该次实验中有83例患者行全身麻醉,其中研究组52例,对照组31例,首先用1:1 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收缩鼻腔粘膜,之后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向患者的中鼻甲前端与钩突前缘注射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与1.5 mL 1:1 00 000的肾上腺素,之后在中鼻甲后端注射2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手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的不同开放前筛、全筛或是全蝶筛,150例患者中有51例患者行下鼻甲下缘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手术(其中包括19例研究组患者与,32例对照组患者),16例患者行鼻中隔偏曲同期矫正手术,(其中包括4例研究组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共有12例患者在手术中行控制性低血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比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用治愈、好转、无效进行表达,得出手术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手术有效率用率(%)的形式表示,数据用χ2检验,术中出血量用(x±s)的形式表示,数据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有效率

研究组手术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手术有效率为82.67%;研究组手术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中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为(162.49±13.58)mL,研究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为(89.29±10.73)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27 5,P=0.000 0

3 讨论

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鼻内镜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开展,但是据相关学者调查研究,在鼻内镜手术中存在着多种高危因素,比如:手术中出血,术后未经随访,而导致正规化综合治疗延误[4-5],进而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等因素。经过研究分析,总结以下几点影响患者鼻内镜手术效果的原因:①手术人员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经验不丰富;②在手术后,对患者的合理用药与术后清理、鼻腔冲洗等方面做的不到位;③手术中出血量增多,导致手术人员的视野受到阻碍,对鼻内部解剖结构不能清晰辨认,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进而在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等。如何减少手术中出血量成为了提高鼻内镜手术效率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由于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属于慢性疾病[6],完全可以进行择期手术,基于此,应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控制鼻腔鼻窦的炎症,通过围手术前的处理,用抗生素或是减少血管扩张来控制炎症,以此减少血剂量,进而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

②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患者来说,在行鼻内镜手术时,存在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为此,应该术前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130 mmHg与80 mmHg以下),若患者在月经期或是存在呼吸道感染症状,则应该暂缓手术。

③在手术中,应该进行良好的表面麻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麻醉神经和收缩血管,表面麻醉应行2次,第1次为模糊麻醉,第2次为精心麻醉,以此减少术中出血,若患者要行全麻手术,医护人员在行麻醉时,应该改用收缩水,将麻醉与手术之间的间隔控制在5 min以上,以此达到收缩血管的疗效。

④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尽量减少手术时间,减少粘膜损伤,进而减少手术中出血,患者存在鼻息肉症状,应使用鼻息肉切割器,以此减少粘膜的撕拉动作。

⑤严格控制手术时间,根据药理学原理与多项实验证实:手术时间越长,出血越难控制,为此,医护人员在应用肾上腺素时,应该准确控制间隔时间,否则会因肾上腺素体长时间接触激动剂,而降低自身的反应性[7]。医者在实际手术过程中,会发现:肾上腺素逐渐失去后,会使患者血管出现发射性扩张现象,加大患者的出血量,分析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消失后,患者会因为手术,而引发创伤性炎症,由此可证实:在急性期发生炎症时,会导致患者血管局部扩张,由此可见,控制炎症与严格应用肾上腺素,是减少患者手术中出血量的关键因素。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研究组手术中出血量(89.29±10.73)mL显著少于对照组(162.49±13.58)mL,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与曹雪秋[8](在曹雪秋的研究结果中,对该院12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治疗有效率95.10%,手术后发生13例并发生,其中包括1例大出血,3例眼部并发症,8例发生鼻腔粘连,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显示:7例复发,约占5.70%)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在手术前控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局部炎症,能够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同时,还能够控制出血的高危风险,减少术中对患者的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余良才.经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浅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219-5220.

[2] 林海,陈贤明,甄泽年,等.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出血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09, 15(1):59-60,63.

[3] 官树雄.抗生素围手术期冲击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对FESS术出血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29(31):12-13.

[4] 钟木生.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难治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研究[D].贵阳:贵阳医学院,2013.

[5] 林忠菊,董燕.综合护理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11):2465-2466.

[6] 徐纯栋,陶应国.经鼻内镜鼻窦手术60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600-2601.

[7] 倪敏.经鼻内镜下美敦力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7):585-587.

[8] 曹雪秋.鼻内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2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99-1400.

(收稿日期:2016-01-26)

上一篇: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下一篇: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