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车消费的现状及出路

时间:2022-07-10 12:39:00

浅析公车消费的现状及出路

【摘 要】公务用车消费位居三公消费之首,公务用车消费高,给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带来严重的财政负担,公务用车的闲置率严重,极大影响到资源的分配,损害了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本文通过对公车消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公车消费中出现的问题,据此探究我国公车改革的出路。

【关键词】公车消费;现状;改革出路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01-01

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的专车和公务人员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

一、公车消费的现状

近期,在已公布“三公经费”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中,公车消费成为“三公消费”的主体。根据上海市财政局数据,2011 年,上海市级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 11.1 亿元,其中出国(境)经费预算 1.95 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 5.85 亿元、公务接待预算 3.3 亿元,公车消费占比超五成。2011 年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实际支出合计 8.64 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 1.58 亿元;公务接待费 0.95 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6.11亿元,公车消费占七成左右。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而且公车私用较突出。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仍是采用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这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事业不发达情形下发挥过一定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这种用车制度的缺陷日益凸显出来。

二、公车消费的问题

(一)公车消费膨胀,财政负担沉重

1、违规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不顾实际情况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名牌汽车,只为给领导争面子,给单位撑门面,给主要领导一人配两辆专车(市内和下乡各一辆)。

2、公车开支以及维护费用较高。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担任组长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行政成本课题组调查显示,一辆公车的每年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这其中除了司机的人工成本费外,还包括一些日常的维修和保养。目前一些单位的公车负责人与固定的维修厂签订协议,虚报公车维修费用,公车维修人和修理厂老板从中获取差价。有的公车一年竟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一个,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

(二)公车使用的管理与监管不到位

公车使用管理不到位表现为: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公车使用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既没有统一的使用调配中心,也没有相应的调配制度。而是依靠经验式的由购买单位的领导说了算,使得公车管理极其不到位。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条例制度很容易导致公车资源配置的浪费,使公车成为某些特权人物的私人用车。

公车使用监督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公车信息不公开。公车如何正当使用,在哪种情况下是属于公车私用,公车的车牌号是什么?如何规范公车消费行为等缺乏制度性规范,这些模糊的信息使得民众无法有效监督公车私用现象。另一方面表现为公车识别困难。对公车进行监督的前提是正确识别公车。目前,我国的公车缺乏统一标识,公众也很少知道公车的车牌号,更不用说准确识别公车,如此一来,何谈监督。没有监督就没有约束,没有约束就将导致一种特权的腐败。

(三)公车使用效率低,公车私用现象严重

我国目前的公车配置是按行政计划、官职级别来的,没有经过市场的交换,也不存在市场竞争,不注重投入与产出之比的配置方式,降低了公车的使用效率,也造成巨大的浪费。据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测算,党政机关的公车,每万里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辆成本的5~6倍,而使用效率则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监督和管理制度的缺乏及执行不到位,为相当一部分领导打开了方便之门。由于单位公车配备数目多,主要领导几乎每人都有一部专车公务用车,使得公车的周转率下降,也就降低了公车的使用效率。此外使用率下降,也就为公车私用提供了机会。除了领导的正常公务活动用车外,公车也俨然成为领导家属和司机的专用车,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三、完善公车改革的建议

(一)开展公务用车的摸底调查并创新配置方式

全面掌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现有的公车数量、车辆结构、经费支出、公车使用等方面的情况,清查超编超标配车、变相专车、公车私用等违规问题,以便为我国公车制度全面改革和有效监管提供准确依据。并且创新配置方式,不以领导职位级别来配置,而是以“事”为中心,根据事情的紧急情况和距离远近进行配置。谁有需要就拿去使用,让公车不再是领导的专车。

(二)完善公车使用管理机制

1、市场化的管理。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公车的无市场化运作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市场化的管理将竞争引入到公车的管理之中,大胆运用政府采购制度,让政府采用公开招标或者是邀请招标方式管理公务用车,实行定点购置,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在多家企业的竞争下,政府可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公司作为公车的维修保养机构,这样既避免了公车维修的高费用,节约了大量的公共资金。又有效地规范了公务用车的消费行为。

2、建立灵活的管理制度。采取现代技术和手段对公车使用和管理实施科学化的集中管理,包括公车标识管理、公车使用调配和使用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并制定一套非公务使用的公车收费制度。此外,对一般公务员因公务活动需要出差,应该建立给予一定的补贴或报销相应费用的制度。

(三)公车信息公开化,加强社会监督

日前,打造“透明化政府”“阳光政府”是公众对政府的呼吁和期待。公车信息公开化是“透明化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民众对公车的信息一无所知,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公众处于监督的劣势地位。为此,一方面政府有必要拓宽民众了解公车信息的渠道。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固定的信息公开厅、公开栏、电子屏幕、信息公开服务热线等某个部门购买了多少公车,买的是什么样的车,这些车的运营成本是多少等相关信息。使得公车的运营处于大众的监督之下。另一方面,公车要与普通私家车明显的区分出来。公检法的车很容易被人识别就是因为其标志特殊,一旦这些公车停在某些高档会所,民众就会立即警觉其是否为公车私用,所以把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公车也采用某些特殊标志,比如公务车辆使用白字红底牌照,民用车辆使用黑字黄底或者白底牌照,这样既便捷又有效。

参考文献:

[1]张会霞.我国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高艳.我国公务用车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4

[3]余强.我国公务用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人大研究,2009

[4] 樊新新. 我国公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大众文艺,2011,(04)

[5]每年公车消费支出约两千亿[J]. 理论视野, 2011,(01) .

[6]李强.公车管理制度的弊端与改革[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 年第 5 期.

上一篇:浅析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供给 下一篇:220kV线路土石方及基础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