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领跑”的负与正

时间:2022-07-10 12:32:58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当前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9,财税总收入占全国的1/7,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的1/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也占全国的1/7,还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都是全国第一。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次大发展:第一次是1978年至1991年,是中央赋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广东在全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阶段。第二次是1992年至1996年,是广东以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为动力,掀起改革发展新高潮,推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时期。第三次是1997年至2002年,是广东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整个经济规模和质量再上一个大台阶的时期。以上三次大发展,历时25年,增速之高,世界罕见。目前广东已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阶段,总体实现了小康,现正逐步向全面小康和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阶段迈进。

然而,进入21世纪,广东经济陷入困惑周期,伴随着经济滑坡和大批企业外移,广东经济发展的持续力受到质疑。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如何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东决策者首要议题。

经济第一大省的“负载”

短短二十多年间,广东已发展成为我国两大经济引擎之一,如果加上港澳,珠三角的经济实力更强。但在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广东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一是土地资源越来越少,面临无田可耕、无地可用的问题。深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东莞也是广东的骄傲,但如今,两地都面临无地可用的问题。如果说深圳有发达的金融、物流和高科技产业,走效益化道路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话,以制造业著称的东莞面临的危机则更明显。有研究报告指出“东莞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全省最劣”。

开发过度、浪费土地的现象在珠三角可谓比比皆是。有些城市不但将良田填了、将山劈了,将水源都污染了,大草坪、大广场随处可见,看起来漂漂亮亮,实则十分糟糕。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但有些市县为了“招商引资”,在项目连影也没有的情况下把农民的良田填成黄泥地晒太阳,而且一晒就是十年八年,厂房没见长出来,农民也无田可耕。

二是交通问题日趋严重。珠三角是个密集的城市群,车流量在全国,乃至在全球都首屈一指。路通财通,珠三角本是河网地带,能发展起来与交通改善很有关系。但如今,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省的交通建设都有些滞后了,省与省比,落后于山东;区与区比,长三角的交通建设已令珠三角汗颜。

目前,改善交通已成了省府一项重要工作,广珠铁路、沿海高速、城际轻轨等以及港珠澳大桥的动工与落实,无不反映了省府之英明与远见。广东作为全国铁路较少的省份的历史可望结束。

三是治污迫在眉睫。伶丁洋将成“死海”、珠江口将被“填平”,放在二十年前,说这些话一定是脑袋进水了,但科研报告认为,如不注重环保,这样的日子不会太远了。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必须严重关注的问题。香港为了取得干净一点的东江水,已将吸水口越移越上,就快到河源的水库了,而输水管渠也要密封才放心。珠三角河涌纵横,但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四是民工短缺问题。在改革之初,珠三角“三来一补”企业是利用国内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劳动力劳动强度高,收入低。但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根本不用出远门,每月就可能拿到与珠三角地区打工相当的收入,这也是珠三角地区现在出现“民工荒”的原因之一。

民工荒问题表明,民工成为了地方在引用外资的无序争夺战中的牺牲品。我们的GDP在增长,物价翻了几番,而农民工的收入却没有增加,待遇没有任何保障,还被经常拖欠工资,而有些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吸引投资,默许了企业的种种不当行为。

工资待遇也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目前的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过去,珠三角是靠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也主要是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差价来赚取利润。现在如果强制企业提高工资,利润势必降低。

自主创新、战略转型的正路

针对以上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05年9月19日至21日举办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议,颁发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穴下称《决定》?雪的讨论稿。《人民日报》9月20日的评论认为,这次会议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经济发展先行的广东,目前正酝酿一轮由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向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这一大转型将决定广东今后能否在新形势下继续在全国先行一步。

作为全国经济多年的“领航者”,广东的每一次转舵都意义重大。从今年三月开始,广东就组织广东省内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等部门,专门为这次会议调研起草《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报告?穴下称《研究》?雪。

《研究》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第一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广东发展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关键,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根本,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未来。”

作为全国GDP最大的一个省份,广东向来以“排头兵”自居。但是随着长三角的重新崛起和环渤海的励精图治,广东近年来在经济总量上面临着江苏和山东奋力追赶的局面。

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于,广东较之江浙等长三角地区,发展土地资源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江浙虽然同样存在能源问题,但却可以利用其依然充裕的土地发展资源收益,支付其能源输入费用,令产值不至于直接受到能源掣肘而下降。

危机还是转机?从近阶段广东省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GDP等一系列举动来看,决策者显然认同后者。

《研究》披露,到2020年广东锁定的目标是:科技地位跃居国内第一层次;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建成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基地和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省发改委一位官员也透露,“自主创新”已经作为战略方向,优先纳入正在制定的科技发展长期规划和广东省“十一五”规划之中。

依照《研究》的规划,今后广东自主创新将按“两个重点?穴中心城市和集群创新?雪、四个层次?穴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山区?雪”进行布局落子。具体而言,支持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成为全省自主创新基地和创新型城市;进一步加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积极扶持东西两翼和山区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开展自主创新,以实现广东经济模式的根本转变。

上一篇:“整村推进”谱写扶贫新篇章 下一篇:范蠡的商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