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班级管理优化研究

时间:2022-07-10 12:15:56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班级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对整个学校管理工作而言,是其基础组成和可靠保证,是高校管理工作的辅助,也是基础。目标管理是被世界公认为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为此,本文基于目标管理研究高校班级管理进一步优化,试图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班级管理,以此来创新班级管理理念,重组班级管理组织结构,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健全班级管理制度,提高班级工作实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健康成才发展,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目标管理高校班级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班级作为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学校依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正式小群体,它是学生组织功能开发与拓展,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信息交流的最基本的平台,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对整个学校管理工作而言,是其基础组成和可靠保证,是高校管理工作的辅助,也是基础。针对当前高校班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将学校的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是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理论视域:高校班级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

可以从学科视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理梳。

1从学科视野来看,纵观国内外研究,一般都是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据,以德育为主线,论述班主任和班级工作。班级管理首先得益于心理学研究的支持,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它确立了一种客观的研究精神,对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心理学对人的行为的关注这一理论研究范式使班级管理在科学化的轨道上走向深入,并在此后的几十年占据了主导地位。

2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主体研究、环境研究、过程研究和策略研究。有关班级管理主体的研究,涉及的是班级管理中“人”这一主导而活跃的因素。有关班级管理环境的研究,涉及的是班级管理中“物”这一客观因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自勒温(Lewin)提出著名的行为公式,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意义后,环境成为了班级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坦普尔顿(1972)和A. Schwebel((1972)分别从班级编制和“舞台情境”对环境当中的物质环境进行了研究。勒温、李克特(R. Likert)从教师领导方式对师生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看,班级管理研究已经从原来单一的心得体会式的研究路径朝着由多元方法论范式引领下的理论研究迈进。从已有研究来看,班级管理研究方法大致有: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在我国,班级管理的思辨研究尝试较多,实证研究略有涉足,实地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重视。

综上所述,有关班级管理的研究虽然已经很多,但从学科视野来看,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多,而从管理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研究内容来看,主体研究和环境研究较多,过程研究和策略研究较少;其中,在主体研究中,教师研究居多,学生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在西方,实证研究居多,思辨研究和实地研究较少;在我国,经验总结性的和心得体会式的思辨研究居多,而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普遍欠缺。近年来,将目标管理应用于高校班级管理已有少量研究成果,但大多都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具体的对策措施,可操作性不强。

二、基本假设:目标管理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高校班级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尽管有许多优点,但其功能的发挥同时也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能够满足或达到不确定因素的限制性条件,目标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就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反之,则发挥效果不良。

第一,班级目标设置容易,能够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同和支持。能够按照班级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发展实际,制定一个可量度、可实现、可分解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是班级所有成员一段时期内发展规划的统一体,每个人都很认同和支持。其也可以被理解为是班级发展愿景,而班级目标设置的过程也是班级发展愿景陈述的过程。

第二,能够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较好地协调。大多数目标管理中的目标通常是一些短期目标,比较具体易于分解且见效快,而长期目标比较抽象难以分解且见效慢。所以,在目标管理方式的实施中,管理者似乎常常强调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对长期目标不关心,导致了班级管理工作上的短期行为。因此,班级管理目标确定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强调长远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相对稳定的。在长远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制定短期目标,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较好地协调,才可以把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应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做出适当调整。一般的工作计划都将目标定的不能轻易改变,面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工作变得缺乏弹性。因此,班级管理中的目标管理要求班级目标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权变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

第四,目标管理中选取的考核指标比较全面、科学,基本涵盖了班级管理的范围。班级管理的事项可通过核心指标量化反映,而不是通过一些无关痛痒的指标体现。

三、优化对策:全面协同发展的高校班级目标管理体系构建

目标管理体系包括班级全面目标设定子体系、班级目标具体实施子体系、班级目标结果评价子体系等三个子体系,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1班级全面目标设定子体系

①愿景设定机制:全面目标考核体系和学生使命感培育

第一,辅导员、班主任定期与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深入沟通、广泛交流,总结一段时期班级全面情况,并讨论下一阶段的班级各项目标或曰基本要求。

第二,依据学校及学院日常管理规定,结合各班级既定的各项目标,制定本班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要求,设定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基本目标,进而形成日常表现考核体系,即《学生全面目标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涵盖请假制度、上课考勤、晚自习、宿舍卫生、安全管理、班级贡献、同学互评等具体考核项,在具体考核项下面又详细地分列了可量化考核的详细指标。

②推行班级思想汇报制。针对有些学生不善于言谈和阐述的现状,为了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要求学生以思想汇报的形式向班主任反映一学期或一个时期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班主任可据此适时调整班级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③开展谈心活动。通过师生谈心活动,敦促和激励他们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付诸实际行动,真正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总之,以目标成要求,以要求成办法,以办法成考核,以考核促发展,形成目标导向的学生发展激励机制。

(二)班级目标具体实施子体系

班级目标具体实施子体系主要体现在“一体两翼”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过程管理机制上。

“一体两翼”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就是以班级培养为主体,以年级辅导和团学社团活动、竞赛活动为两翼的培养模式。“一体两翼”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是保证、引导、激励学生实现自己愿景陈述的过程管理。在这个培养模式下,既有对学生的约束性制度规范,又有对学生的激发性奖罚机制,还有对学生的能力拓展性平台。

(三)班级目标结果评价子体系

目标考核机制:全方位多指标大综合量化考核,校院班多层次、德智体美多类别激励。首先,实施全时动态考核。根据预先制定的《学生全面目标考核体系》,对全部同学作全时动态量化考核。其次,对完成既定目标、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深入开展各类创优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优良学风、班风的建设和发展,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对未能完成既定目标的学生实施分层分类教育。加强对插班、退学和自制能力较差等重点学生的管理,同时要求老师们首先从学习、生活上关心,及时引导督促他们;其次坚持定期谈话、重点监督、严格管理、家长配合的教育方式,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余冠军,《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与方法》,《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第16-18页。

2.华南,《心理契约:大学班级管理新境界》,《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第76-79页。

作者简介:

刘丽(1982-),女,汉族,甘肃定西人,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人文体育部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海兵(1984-),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兰州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助教,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及公共政策分析研究。

上一篇:市政桥梁中预应力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地铁屏蔽门设备接口联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