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证券市场将带来多大影响

时间:2022-07-09 10:43:49

中国开放证券市场将带来多大影响

今年,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再次提速。刚结束的博鳌论坛上,总理发表主旨演讲,传闻已久的沪港通政策正式出台。而稍后6 月份,市场也将静候MSCI决定是否将A股部分(现在讨论的权重为5%)纳入其指数体系中。

我们认为沪港通6个月后正式实施,及若MSCI最终决议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应会引来海外资金被动(MSCI指数)和部分主动(沪港通)配置A股,促使A股真正开始接轨海外,对本地市场造成深远影响。而目前,国内投资者可能最关心的问题在于:

1. 短期内,海外资金配置A股将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无容质疑,沪港通的出炉,是监管层在引入海外投资者方面的积极尝试,意义非常大。但从实际操作层面看,我们认为,初期沪港通流入的资金或有限,沪港通的额度管理,交易所最终解释权将给大额的交易带来限制,被动基金基本无法通过沪港通配置A股,而对主动型基金交易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我们预计,出于成本上的优势,沪港通先期的参与资金或来自小规模对冲基金或个人投资者,最初每日流入的资金最多在额度130亿左右,可能更少,很小可能达到理论可以达到的千亿人民币级别。

同时,若MSCI最后纳入A股,出现脉冲式行情。若初始的权重为5%(我们计算的相应被动配置资金是100-200亿人民币),而事件本身被市场反复炒作,有一定的预期。相比当年台湾地区、韩国和印度传出被MSCI指数纳入后市场反应显著,我们认为如果MSCI公司确认加入A股,短期影响可能小很多。

2.之后,海外资金是否有意愿持续流入中国(特别在A股疲软的情况下)?

我们认为,证券市场开放的初级阶段,海外资金的“被动配置”才是主导资金流入最重要因素。韩国、台湾地区和印度市场大规模外资流入增加均发生在加入MSCI 新兴市场指数之后,而在这三个市场开始推出QFII 时,外资涌入并不多。台湾地区、韩国等在加入MSCI后,配置性增量资金入市,同时伴随一些主动配置资金,才对本地市场产生推动作用。这些海外资金的流入,受本国或全球经济周期影响不大,除非遇到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全球配置资金发生大规模逆转。我们判断,如果全球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开放证券市场后,将吸引海外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

3. 海外资金将如何改变A股现有参与者格局(散户vs机构投资者)和投资风格,这一变化将有多大?发生多快?

中国推进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海外资金进入股市无疑将对整体A股市场结构和交易风格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认为关键的问题有两个:1)海外资金进入后,将如何改变市场结构?2)这会发生得多快?

从亚洲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看(除日本),我们发现个人投资者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5-10年)还是会占最大比重(贡献超过50%的交易量),但个人投资者比重在资本市场开放后,显著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外资。如果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我们预计,市场参与格局将更像台湾地区和韩国的情形: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权重将保持相对稳定,而个人投资者比重将下降到50%-60%左右,外资机构权重明显增大,交易量达到与国内机构投资者相当水平(20%-30%左右)。我们预计这将在未来的5-10年内发生。

同样重要的是,引入海外资金,市场投资风格也会随之变化。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市场整体风格从博弈投资转向价值投资,同时被动配置中国的基金交易将主要集中在市场上大市值的股票,也会使整体市场交易偏向于大盘股(市值前10%的股票交易量占比提升至50%以上)。这一变化伴随海外投资者比重增加,可能发生得更快(3-5年)。

对照国际经验,证券市场开放虽然能触发短期的股市上涨,但不能简单导致一段时间涨跌行情(比如1年)。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包括印度在证券市场开放时期,股市也由于在不同的经济周期而表现不同,交易行为和估值体系的与国际接轨才是最大的影响。我们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与国际估值水平偏离最大的行业也最易“回归”合理水平。但需强调的是,估值体系的接轨需要较长时间,并非一蹴而就。与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估值比较,中国A股明显低于全球或新兴市场估值水平的行业是:金融(银行和地产);原材料(建筑材料);而明显高于全球或新兴市场估值水平的是:信息技术;食品及必需品消费;采掘和汽车行业。

4. 海外资金的投资偏好,及QFII近10年重仓股变化?

如我们之前提到,被动配置应会是下一步海外资金流入中国的主要动力,但随着被动配置资金增大,也会相应带来主动投资资金参与中国A股市场,我们总结QFII过去8年的投资风格,筛选出QFII重仓股的分布,以给投资者参考。我们认为如果新增海外资金主动配置A股个股,投资风格也会接近,对海外投资者以前不熟悉的品种,QFII新增大量配置的可能性也较小。

在最新数据中显示的,QFII重仓比例较高,且在近几年还是增加的行业为:汽车、家电、食品饮料、交运和建筑装饰。虽然金融银行板块表现不佳,但是QFII重仓最大的板块,占到披露的QFII重仓股的60%。需要指出的是,QFII的投资风格也非一成不变,如之前受到QFII追捧的制造业(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和投资相关行业(如钢铁、采掘、房地产等),QFII的重仓持有量在近3年明显下滑。

上一篇:三口之家买房理财规划 下一篇:黄酒行业:消费培养区域突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