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09 09:37:46

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摘 要】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新课改下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有效性

“教育之伟大在于育人,育人之核心在于课堂,课堂之关键在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之评价在于有效,有效之标准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主动发展和快乐成功,这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等参差不齐的现象。笔者认为,作为教者,要追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条途径。

首先,要强化教学的“有效”意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教师教+学生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想象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刻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

其次,要努力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

1.课前精心准备,提升备课的有效性。

(1) 注重吃准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是课程标准活化的有效载体,它承载着传递知识的任务。教材的编写经过编者们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充分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落实在平时教学中。要深挖教材,透过字面,挖掘其中精深的内涵,包括知识、智力、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另一方面可以对教材进行浓缩、加工、组合等,按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使篇幅庞杂的内容显得短小精悍,井然有序,能保证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会把书由“厚”读到“薄”。

(2)注重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开放的外部环境教育,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在使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除了教材、师生的生活经验还有积极丰富的课外资源,还有大量的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故事:《农夫与水罐的故事》、《三个和尚》等;笑话:《东西方文化差异》;歌曲:《走进新时代》、《十六岁的花季》、《爱的奉献》等;视频:《感动中国》、《任长霞》等等。

2.课堂凸显思品课独特魅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的不同,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而情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硬性灌输而能完成的。

课堂教学要注重增强趣味性和思想性,寓教于乐,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更好地发挥情感教育的导向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作为初中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与好奇心,基于这一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除了课本上的实例,补充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知识既轻松又有收获。比如:我讲八年级思品《天下父母心》这节课时,我先让同学们齐读《游子吟》里的诗句,并请一位同学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回忆或感受我们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关心我们的,我争取让每个同学有发言的机会,通过他们自己列举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关爱,体会父母的伟大、真挚无私的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感恩心理,同时,又为下一节课《孝敬父母》做好铺垫。

再次,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呆板的知识灌输和一味地说教,应努力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变传授为互动。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比如听一些歌曲、播放一段视频、看几个小品或让学生自己表演一些片段。这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和非常乐意做的事。就此机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感悟,然后由每组的代表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把感悟到的东西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让学生去充分的思考、体验和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有效。如我在组织八年级思品课第3课《意志的力量》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教材,根据教材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成员回答,同学们兴趣很高。他们设计的问题有的很直接,如:什么叫潜能?意志的作用有哪些?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本课内的内容,还有上节课的内容,说明同学们也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很多同学抢着回答,不正确的由其他同学纠正,我及时加以点评,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效果就特别好。这样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求知欲望,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搜集本校周边环境污染(如当前我们农村秸杆焚烧、水污染等)的资料,应用教材中的知识去分析其危害,寻找解决办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在九年级教学中,时政内容很重要,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点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在课前进行“一分钟的国际国内时事述评”,引导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此外,我还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报》、《时事》杂志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并作好摘记;三是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班或全校评比。将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同学都反映这既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乐趣,也改变了以往对思想品德课的轻视态度,教与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总之,时代在不断的前进,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思想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探讨,教学的有效性要锤炼。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师生共同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宋金洪 《为了我们神圣的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第一辑)(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11年1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7月

[3](美)鲍里奇 著,易东平 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

上一篇:李菁菁青春岁月的乐与苦 下一篇: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面板门槛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