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地观测卫星任务规划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2-07-09 08:58:03

国外对地观测卫星任务规划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对地观测卫星是从太空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业已成为当前及今后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对地观测卫星和卫星任务规划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应用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对地观测卫星;卫星任务规划;星上自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666-03

对地观测卫星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的有关信息;由于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空域国界限制、不涉及人员安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测绘、农业、天气、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在军事领域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1]。

本文对国外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现状,以及卫星任务规划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这些研究的特点,指出的发展趋势。

1 国外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现状

目前关于对地观测卫星分类没有统一标准,从不同角度有不同划分准则。如,依据传感器类型,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多光谱、高光谱、超广谱、SAR、电子等类型;依据使命任务,可分为成像、测绘、气象、导弹预警和海洋监视等种类[2]。

从KH-1至KH-12,美国已发射了6代240多颗光学成像卫星,目前最高分辨率为0.1米。法国与意大利、西班牙合作研制的第二代Helios-2卫星,分辨率达到0.5米;第三代Helios卫星装载红外遥感器和SAR,其可见光分辨率达到0.1米。前苏联的成像侦察卫星至今已发展到了七代,目前的分辨率也达到了零点几米。印度2001年10月发射的 “技术实验评估卫星”(TES)分辨率为1米,并计划发射分辨率0.5米的系列侦察卫星。以色列的Offeq-3卫星分辨率1.8米,德的5颗小型雷达卫星SAR-Lupe,分辨率为0.5米[3-4]。

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展电子侦察卫星,目前发展的第五代的低轨卫星是“奥林皮亚”(SB-WASS),俄罗斯的电子侦察卫星是“处女地”系列,目前也发展了五代。海洋监视卫星方面,美国的“白云”星座和前苏联\俄罗斯的“EORSAT\ RORSAT”外,其他国家的海洋监视卫星报道很少[3-5]。

对地观测卫星的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六十年代早期阶段,卫星规模小,功能单一,重量相对较低;七十年代中期应用阶段,随着大功率火箭的应用和需求日增,卫星质量提高成为现实,卫星技术也日趋复杂。针对七十年代卫星存在的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弊端,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现代小卫星,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并引入科学管理方法,实现了卫星的低成本、小质量、高性能、短研制周期。因其成本低廉、部署灵活、反应快捷、应用效果好等因素,已成为多数国家发射卫星所采用的理念[6-7]。

2 卫星任务规划系统应用现状

卫星任务规划主要由操作者根据数据提出方的观测需求,根据卫星约束条件,进行任务规划,最终确定对地观测卫星的观测动作和数据传输动作的行为,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卫星任务规划是卫星的实际“大脑”,是决定卫星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研究任务规划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针对任务规划的研究应用有专用和通用两种。通用研究主要通过研发通用规划调度软件实现,具有适应范围广、配置方便,但存在约束过于简化,不能适应复杂应用的不足;专用研究具有计算效率高,算法灵活多样,适应约束复杂等特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强,普适性和移植性差的不足。

通用规划软件系统主要有美国Veridian公司的GREAS[8]系统、美国AGI公司的STK软件的调度模块STK/Scheduler[9]、美国NASA开发的ASPEN[10]系统等。其中,GREAS系统是用于构建卫星规划和调度的专业化、通用性软件平台,该平台基于CSP约束满足问题模型研发,建立资源、事件、活动三者的关联关系,并基于约束规划方法,通过创建相匹配的对象、集成ILOG商业软件进行规划调度。该系统主要用于面向单星的任务规划,对星座规划或多星联合规划适应性差[8]。

美国AGI公司的卫星工具包软件(STK)的调度模块STK/Scheduler采用神经网络和贪婪算法,在全球很多国家的卫星管理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系统对一个任务由多个卫星完成的情况解决能力不足,无法得到很好的应用;另外,它也对带有数传动作的规划能力也较弱[9]。NASA开发的ASPEN软件系统采用局部邻域搜索(Local Search)的算法,结合约束描述、约束管理、搜索策略、时态推理等技术进行规划,已成功解决EO-1和SAR成像等卫星的规划问题[10]。

3 卫星任务规划技术研究现状

针对专用卫星任务规划的研究中,根据研究中考虑卫星数目多少和规划在星上或者星下实现的不同,将卫星任务规划问题分为单星离线任务规划、多星离线联合任务规划和星上在线自主规划。

3.1 单星离线任务规划

单星离线规划是指针对单颗卫星在地面进行任务规划的研究。针对单星规划的研究主要见于早期的规划应用,以美国的研究最多,多采用将卫星规划问题映射为研究较为成熟的某一经典问题,然后基于该问题的经典求解方法,进行适应性改造以适应新问题。如Hall[11]将空间任务规划问题建模为机器调度问题, Wolfe[12]等将NASA EOS中的单星成像问题映射为带时间窗约束的打包问题等。欧洲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将问题抽象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精确求解的方式,典型应用如,Agnese[13]和Bensana[14]基于约束满足方法对SPOT成像调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3.2 多星离线联合任务规划

相对于单星离线规划,多星离线任务规划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多是最近的研究。如美国NASA的Frank[15]等将多星离线规划问题描述为约束优化问题,基于CBI框架和GRASP算法求解。Globus[16]等将多星成像调度问题表示成类似于旅行商的排队问题,基于贪婪算子进行可行解生成。意大利的Bianchessi[17]基于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Pleiades星座和COSMO-SkyMed星座的成像调度问题。德国的Florio[18]采用具有前看功能的任务优化分配策略解决SAR卫星星座任务规划问题。

3.3 星上在线自主规划

与前两者相比,星上在线自主规划的应用难度更大,目前只有美国得到过探索应用,其他国家尚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并不广泛。主要应用有美国Chien[19]等研究的EO-1卫星的成像调度系统ASE软件,该软件既可以在地面完成调度,也可在星上进行简单的自主规划。法国Damiani[20]也对星座自主规划及星地之间的规划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面向多星的星上自主规划可以看作卫星传感器网络问题,是未来卫星规划的主流趋势。美国Sherwood总结分析了传感器网络中相关的重要概念、研究方向和趋势[21]。。

4 未来发展趋势

4.1 对地观测卫星发展趋势

未来的对地观测卫星发展趋势,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发展特点:

1) 随着材料科学、计算机以及人们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需求的日益旺盛,卫星的发展趋势是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更高,用途更广[7]。

2) 卫星的观测应用更加强多种类型资源的协同配合观测,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应用,实现综合效益。

3) 体系化、集成化的智能对地观测卫星传感器网络。

4.2 卫星任务规划发展趋势

以体系的观点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天地一体卫星和地面系统,提高系统快速响应能力,加强数据的共享应用,提供快速、高效、多元、可共享、可比较和可理解的观测数据,是当今国际对对地观测系统发展的共识[7]。未来对地观测卫星任务规划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

1) 发现和预警一体的规划;

2) 面向不同类型用户需求的任务描述及处理机制;

3) 不同对地观测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

4) 星上自主协同规划等。

5 结束语

通过空间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更是现代化信息战争条件下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卫星对地观测作为空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研究其现状及处理特点对未来更好的获得信息、应用信息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外对地观测卫星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对卫星任务规划按照单星、多星和星上自主的顺序进行了现状总结,然后分析这些研究的特点,指出了未来对地观测卫星和卫星任务规划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钧.成像卫星综合任务调度模型与优化方法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2] 郭玉华.多类型对地观测卫星联合任务规划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3] 苑立伟,杨建军,刘海平.国外低轨道卫星综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4,25(4):54-58.

[4] 孙长喜,魏攀科.国外照相侦察卫星发展综述[J].国防科技,2007(2):39-41.

[5] 梁巍,周润松.国外侦察卫星最新进展[J].航天器工程,2007,16(2):30-40.

[6] 马元申,于小红,尹志忠.现代小卫星技术及其发展对策[J].国防技术基础,2003(5):13-15.

[7] 岳涛,黄宇民,刘品雄,等.未来中国卫星遥感器的发展分析[J].航天器工程,2008,17(4):77-82.

[8] GREAS for STK User’s Manual and Tutorial.March 2002.

[9] Analytical Graphics Inc. Satellite Tool Kit(STK). .

[10] Chien S,Rabideau G,Willis J,Mann T.Automating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of Shuttle Payload Operations[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1999:239-255.

[11] Hall N G,Magazine M J.Maximizing the value of a space mission[J].European Journal Operation Research,1994,78:224-241.

[12] Wolfe W J,Sorensen S E.Three Scheduling Algorithms of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s Domain[J].Management Science,2000:148-168.

[13] Agnese J C.Exact and approximate methods for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an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C].Proc. of the 5th ESA Worksho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Based Systems for Space.Noordwijk,the Netherlands,1995.

[14] Bensana E.Exact and Inexact Methods for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an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C].Proc. of SpaceOPS. Munich,1996.

[15] Frank J.Planning and Scheduling for Fleets of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s[C].Proc.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obotics,Automation and Space,Montreal,2002.

[16] Globus A,Crawford J,Lohn J.A Comparison of Techniques for Scheduling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s[J].AAAI,2004:836-843.

[17] Bianchessi N,Cordeau J F,Desrosiers J,et al.A Heuristic for the Multi-Satellite, Multi-Orbit and Multi-User Management of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77:750-762.

[18] Florio S D,Zehetbauer T,Neff T.Optimal Operations Planning for SAR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 In Low Earth Orbit.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ducing the Costs of Spacecraft Ground Systems and Operations, Darmstadt, Germany,2005.

[19] Chien S,Sherwood R,Tran D,et al.Using Autonomy Flight Software to Improve Science Return on Earth Observing One[J].Journal of Aerospace Computing, 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2005(2).

[20] Damiani S,Verfaillie G,Charmeau M C.An Anytime Planning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 Earth Watching Satellite[C].Proc.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for Space, Darmstadt,Germany,2004.

[21] Sherwood R,Chien S.Sensor Web Technologies: A New Paradigm for Operations[J].RCSGSO,2007.

上一篇:浅析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