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与主持人心理素质研究

时间:2022-07-09 05:14:49

播音员与主持人心理素质研究

【摘 要】播音主持心理学对于研究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播音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借助心理学相关原理,通过对主体心理和受众心理的研究,对播音员主持人常出现的心理状态问题进行剖析和论证。

【关键词】理想模式 自控能力 受众心理 应对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47-02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随着传播形态的日益丰富,广播电视作为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播媒介,以惊人的速度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并成为大众休闲生活中的首选。同时播音员、主持人这一新兴职业也走入世人的视界,他们作为传播过程的重要桥梁,将信息与受众完美连接。节目播出质量及受众审美标准的提升,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

一、心理状态理想模式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技术特性以及艺术特性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受众收听收视时的随意性、习惯性及闲暇性等特殊的审美接受方式也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优秀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节目中呈现的理想心理状态模式应该是:坚定自信,积极真诚,沉着冷静。

当无法预知自己在即将到来的事态中是否有最佳表现以及能否适当处理矛盾时,坚定自信则在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产生其他理想心理状态的根源。在理想心理状态中,积极真诚能够让播音员和主持人时刻树立对象感意识,同时也能够刺激他们产生强烈的播讲愿望。由己达人的语言和情感才能够和受众进行交流产生共鸣。沉着冷静是在瞬间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沉着冷静不代表严肃,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它能够让播音员主持人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并采取适当的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加以表现。无论是对于播音员还是主持人来说,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迅速成长,并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有推动作用;但反之心理状态不佳也会影响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他们职业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

特殊的职业身份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时刻代表一个节目,一个媒介机构的形象,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特殊的职业身份无形中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外界刺激和压力。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应便是情绪。情绪是个体感受并认识到刺激事件后而产生的身心激动反应。所谓刺激事件不仅指来自外部环境的某种刺激,还包括自身内部环境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刺激。情绪反应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心率、呼吸频率、唾液腺分泌活动的变化等;情绪反应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话音语调,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达。节目播出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需直接面对镜头的播音员或主持人来承担。自控能力在心理学范畴称为“具有内控信念(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及相信自己能够操控所发生的事。长期被受众认可的播音员主持人,个人魅力与长期经验必不可少,自控能力也是维系其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每一个播音员和主持人在面临“首播”时都会紧张,如首次出镜;第一次主持不同类型的节目;或播出方式的更换(由录播改为直播);以及偶遇突发事件等等。面临全新的播出环境和从未涉足的领域,有自控能力的主持人同样可以平稳心态,操控自如。无论面对自身变化,还是外界刺激他们都能够控制自身情绪,积极调动心理状态来完成工作。他们的表现自信、沉着、镇静。

一直都以理性、冷静的主持风格出现在屏幕上的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报道中,让更多人记住了她的名字和身影。在震区的其中一个救援现场,当一个伤员在历经两个多小时被救出后,现场所有人都被眼前景象所触动,很多人激动地流出了眼泪或者欢呼。而作为主持人的张泉灵却没有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内心感受喜悦的同时,面对镜头镇定有力的说了一句:“这是对生命的礼赞”。点评精炼、到位,极具感染力。

反之,没有自控能力或自控能力差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状态,其一是紧张、焦虑;其二便是过度放松导致“极度兴奋”。在节目中所表现出的则是失言和失态。失言即在播音和主持节目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不合时宜、对人不尊重或令受众感到反感的话语;失态则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和主持节目过程中面临突发状况时不能驾驭,而导致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不得体的状况。紧张、焦虑和不知所措会导致失言或失控情况的发生。诸如此类身心紧张反应和精神压迫感受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应激”。这种紧张情绪来源于播音员主持人个体的无助感和失控感。伴随紧张情绪在播音员主持人身上所反应出的是面部表情僵硬;肢体动作不协调;语言单一;话语重复和口误等现象。

央视春节晚会从1983年第一次举办以来,受关注程度颇高,年年都有较高的收视率。2007年央视春节晚会,当即将进入“新年零点钟声倒计时”时,晚会导演临时调整节目顺序,造成节目时间失控,主持人面对突发状况,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应急心理状态,致使6位主持人集体乱阵:忘词,说错,串词,抢话,失误频频,使2007年春晚的口碑大打折扣。

因极度兴奋状态下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也会出现失言或失态。如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在1/8决赛中凭借临近终场前的点球1∶0淘汰澳大利亚,进入八强。随着最后时刻左后卫格罗索在内赢得点球机会,进球后比赛结束。解说员说到:“球进啦!比赛结束了!意大利队获得了胜利,淘汰了澳大利亚队。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队面前,伟大的意大利!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主持人不应忘记自己的职业身份,而应时刻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评述,在情绪失控状态下发表带有浓郁的个人主观色彩的言论,会使观众产生反感情绪。

央视主播赵普在报道汶川地震灾情时,面对灾区当地民众的状况,潸然落泪。在直播中,他说:“为什么我们总是会被这样的画面,被这样的声音感动,为什么总是看着看着就会眼含热泪,因为我们爱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懂得相互关怀”。赵普在这一瞬间触景生情,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虽然作为新闻节目播音员应该时刻保持理性,但从热爱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分析,这样真情流露的“失态”在当时必定会打动每一位受众而“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在节目中“度”的把握异常关键。“度”即――自控能力,“度”是衡量主持人心理状态“质”的标准。从上面的特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在无“度”的情况下,与受众产生的真诚的情感共鸣会化解情绪失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张颂教授曾说:“播音主持心理学,要以主体心理和接受主体心理的呼应及各自心理过程,心理变化规律等为研究的中心”。受众的情绪无形中会跟随主持人的语音语调、情感起伏、思维的运转等而变化;同时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因为受众的心理反馈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对播音员主持人常态心理进行分析、论证,离不开受众的心理反馈这一重要因素。

在没有观众参与的演播室里,播音员和主持人只能面对冰冷的话筒和镜头。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因为没有受众直接参与互动,我们则认为受众的心理不会影响主持人的心理状态。其实不然,受众虽然不在现场,但早已被播音员和主持人“装进心里”。在假定的情境中,他们也能够和受众进行交流。诚挚的语言,亲和的感染力,强烈的播讲愿望来源于“无形”受众的反作用。可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播音员或主持人来说,却不能适应这样的特殊环境,即使在节目中很好的完成了稿件的播出内容,可却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就是因为他们在心中没有树立对象感,所以语言、眼神及表情都不具有感染力,受众不会在这样的单向交流中与之产生共鸣。在这样的状态下长期播音或主持节目,播音员和主持人极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随之而来的便是渐渐失去播讲愿望,无形中拉远了与受众的距离。

现场报道的特性,很容易使播音员产生紧张的情绪。在特殊的环境中周围的事物有时会刺激主持人出现思维混乱、语无伦次、言不达意等状况。如:在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中,当节目现场连线在唐家山堰塞湖对抢险工程进行报道的主持人时,主持人在直播报道中因紧张而频繁出现语病,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里,使用词语“这个”竟达到30余次。观众本期望通过现场报道更详尽的了解事态的发展,可这样的报道效果只会使观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互动性较强的节目,如谈话类节目和娱乐性节目,受众的参与尤为重要,节目的成败不仅在于传者,受众的反馈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主持人不仅要在节目中进行内容上的串联,更要根据不同受众群,时刻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和语言风格,抓住受众的情绪。这反映在心理学当中是“格式塔”心理学,即原有的知识经验结构随情境的变化而将进行调整,新的心理结构在行为环境的催动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在主体与客体的平衡、不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某种适境、切旨的语言和态势随之出现。与此同时,一些建立在受众心理分析的基础上,间接反馈也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节目的收听收视率;面向受众收视收听调查;来自听众和观众的网上留言或来信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影响播音员主持人心理状态。得到受众认可的播音员主持人会受到激励,从而增强自信的信念,激发创作热情,使他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没有得到观众认可的播音员主持人会产生挫败感,他们逐渐流失创作激情和交流的欲望,更有甚者慢慢淡出受众的视线。

三、理想心理模式的获得

播音员和主持人怎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拥有坚定自信、积极真诚、沉着冷静的理想心理状态模式?出现负面的心理状态问题时,该如何“应对”?应对在心理学研究上是一个专门的概念,是指个体针对应激情况的必要应答反应。在产生紧张情绪时,大都通过“深呼吸”来进行调节。是因为在进行深呼吸时,会同时收缩腹部三角区的肌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体内造成恐惧的化学物质――肾上腺素的生成,随之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但这样的生理调控只能暂时释放压力,并不能通过深呼吸而使个体所产生的紧张和失控感得以彻底消除。

长期的工作实践经验积累,使播音员和主持人获得稳健平和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面对自身的不足,并善于分析总结,从而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当面对产生紧张情绪的具体事件时,尽可能的作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避免从自身角度主观夸大事实,以至于造成过分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不应把情况设想得过分复杂和困难,也不应把事件的后果看得过分严重,这样会导致自己失去自信,随之对事件失去操控感。同时,在应激过程中需要良好的行为调适。面对应激源,应尽可能采取主动措施去处理,使之得以消除。可以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和精力来寻找解决办法的有效途径,将主导情绪的感性思维转向理性思考。

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找有效的社会支持。面对已发生的导致影响心理状态失衡的客观事件,可以从工作中的前辈那里获得可供借鉴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或途径;同时还可以从他人处获得情感的支持,例如家人、朋友、同事或喜爱自己的受众等。通过情绪的释放而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以减轻不良情绪的烦扰。

“自身心境的培养”,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心境不仅能够为播音员和主持人营造良好的播出环境,全身心投入到播音创作中;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修养,增加自信,保持创作激情,激发交流欲望,从而拥有坚定自信、积极真诚、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

对播音员主持人价值的评定,不会因为他们在节目中的某一次表现而给予。一个好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其播音主持生涯中,之所以能够长期深受受众的喜爱,是因为他们不会因得到受众认可而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也不会因为受到质疑和批评而消沉,一蹶不振。他们能够根据节目要求和受众期待适时调整心理状态,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播音和主持风格。作为广播电视艺术中的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无论是对于已经走上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的先行者,还是即将步入这个职业领域的有志者,心理状态的训练工作都应该长期坚持下去。同时,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心理常态分析的工作也应更加深入和彻底。只有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够为播音主持艺术开创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著.基础心理学纲要[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

2 祁M著.播音主持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应天常著.节目主持语用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上一篇:法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改革,推动经济可持续性发... 下一篇:散文阅读中的景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