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游泳200米距离优秀运动员主观配速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07-09 02:07:51

对国内游泳200米距离优秀运动员主观配速的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游泳运动不仅是大众健身必不可少的健身项目,也是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竞技项目。通过对国内的200m距离的达标的运动员做出调查,了解运动员配速模式的现状,从日常训练,国内比赛和教练员训练时的教学模式等问题来分析国内200m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不同主观配速模式的优点和不足,调查出国内200m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主观配速模式的大趋势,为其他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游泳 配速 200米距离

一、前言

在国内的大型比赛中往往可以看到,一个200m距离运动员其本身实力不错,到了比赛中往往发挥不出来,原因除了过度紧张导致状态失调,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精神上的负担,配速模式的不明确以及不熟练,在比赛中发挥不了应尽的作用。更有人因为对手的战略性配速,导致自己受到影响与金牌擦肩而过。随着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游泳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是继“四朵金花”时代过后的游一个辉煌的时代,陆陆续续的出现了罗雪娟,刘子歌,等奥运冠军级别的人才。随着出国训练和对内外的互相交流,出现了配速这个较为新颖名词,也是在游泳中代替体力分配代名词。而主观配速更是将配速的模式表现的更加具体和细节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国内的200米距离主项的游泳健将级别或以上的运动员主观配速模式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问题的论文及学术文章,借鉴学习前人有效成熟的科研方法和研究成果,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理论。

2.问卷调查法

针对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四种姿势的200m主项运动员配速现状的调查,对运动员设计相关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其中蝶泳运动员7份,仰泳运动员8份,蛙泳运动员6份,自由泳运动员7份,共计28份问卷,以进一步了解该距离的运动员主观配速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的存在。

3.数理统计法

问卷回收后,将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200米主观配速的现状

1.对现阶段运动员采用主观配速的调查

在比赛前大多数运动员都会在大脑中有一个比赛时200m的主项距离成绩预想,通常会把完整的200m距离分割成几个分段距离(如4*50m)制定分段成绩,并且在比赛中按照赛前制定的分段成绩去完成,这就叫做主观配速,下表通过调查运动员在赛前是否有此行为(如表1)。

2.现有主观配速的模式

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同姿势的运动员在做200m分段距离的时候,共出现不同的5种配速模式。现阶段随机调查运动员中了解到的现状可以得知,一共存在的5种主观配速模式中, 4*50m是在目前200m主观配速模式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由于50m为主的4*50m层次分明,可操控性较强,所以被广大运动员所选用。其次2*100m在调查的运动员中有30%人选择其主观配速模式,2*100m的优势是把完整的200m完整的距离分成2个100m的分段距离,在平时的训练中,100m的主项距离也比较多,在实际操作中对时间的把握也比较好,而100m+50m+50m和50m+100m+50m则是把100m和50m的配速有效的结合了起来,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选择其配速模式的运动员相对较少。

(二)主观配速在比赛中的应用

1.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观配速的调查

尽管存在主观配速,但在实际比赛当中运动员可能会由于身体,心理及对手的情况产生对配速的调整和变化如表2。

2.在比赛中改变主观配速的运动员成绩达成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在参与调查的27名运动员中有12名运动员在比赛中会应为自身原因或者是外界原因改变自己的配速模式,那么临时改变自己的配速后能否游出的自己满意的成绩,通过调查发现,在比赛中由于外界因素或者自身因素造成的临时改变自己配速模式的达成目标机率相对较低只有34%,也就是说运动员在比赛中改变自己的配速模式存在,但是不可取。

四、小结

教练员在配速模式的训练上都有着较为熟悉的节奏,对运动员完成也有较为准确的把控,但是通过调查的情况,也都是以50M和100M为主的配速训练,手法也相对比较单一。部分运动员在配速训练的强度完成情况不够。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空闲时间应该多找教练讨论,交流现有配速模式,并加以运用,在多种主观配速模式中找到自己最适合最习惯的配速模式,从而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主观配速的模式是多样化的,建议在平时的训练上,多掺加一些多种手段的配速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格利索,迟光爱,Swimming Fastest[J].游泳季刊.2009.02.

[2] 欧内斯特W,马格利索.比赛策略[J].游泳季刊.2002.04.

[3] 过家兴,田麦久,延峰.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139-163.

上一篇:团省委参加团中央 “青年之声”运行一周年暨“... 下一篇:田华:再苦再难也要笑着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