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7-09 11:23:25

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对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的临床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4年1-12月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0例P0AG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以Had与Becker视野分期法为基础把患者分为早期观察组、进展期观察组和晚期观察组,每组各10例。观察组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结果:观察组患者包括分为痰湿泛目证组、气郁化火证组以及肝肾亏虚证组,这些患者的RNFL平均厚度和对照组相比存在着明显变薄的情况(P

【关键词】 OCT; 视神经损害; 中医药; 原发性开角青光眼

The Clinical Study of OCT Analysis of Damage the Optic Nerve in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 in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LUO Yi,XIONG 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1):090-09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OCT analysis of damage the optic nerve in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 clinical study of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Method:30 P0AG patients were taken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4 in our hospital ophthalmology clinic for the study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30 cases of normal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Referring Had and Becker horizons,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early, advanced and late progression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the OCT analysis of damage the optic nerve in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 clinical study of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Result: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vided into phlegm dampness Pan eye syndrome group,gas stagnation fire group,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group ,these patients RNFL average thicknes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ly thinner(P

【Key words】 OCT; Nerve damage; Chinese medicine;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First-author’s address:Tongji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al Love,Wuhan 430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1.026

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对患者的生活有着较多的不良影响,该病的患者致盲率也较高[1]。本科年门诊量达1.5万例次,其中有不少该病的患者。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层面出发,本文对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x择自2014年1-12月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0例P0AG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为年龄18~76岁,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患者意识清楚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中医证侯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眼科学》中的证候标准进行[2]。本研究排除标准:视力或者矫正视力

1.2 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观察指标及方法包括一般检查项目、OCT检查以及中医分型与临床疗效评定几个部分,通过这些的结合来确定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所产生的疗效,具体内容如下:(1)一般检查项目:均行包括视力、眼前段裂隙灯、眼底、眼压在内的常规眼部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Humphrey 30-2视野检查。(2)OCT检查:采用2000仪器进行检查,检查前取坐位对患者进行散瞳,根据患者视力情况,采用内注视或外注视方法。由同一检查者对患者的每只眼进行相同参数扫描,记录3幅典型图像,并储存于计算机内,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软件版本A4)进行RNFL厚度测量。(3)中医分型及临床疗效评定:分析POAG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改变及视野损害(MD)之间关系,对患者视神经损害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评价,其中显效为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眼压维持在20 mm Hg之内;有效为治疗后自觉症状显著减轻,眼压在20 mm Hg以下或者比治疗前下降了5 mm Hg;无效为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眼压下降不足5 mm Hg。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o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7%。

2.1 各组的屈光状态比较 从本次研究屈光状态数据具体结果来看,在早期观察组(n=10)中痰湿泛目证组(n=3)的屈光度为(-0.3±1.2),气郁化火证组(n=4)的屈光度为(-0.4±1.2),肝肾亏虚证组(n=3)的屈光度为(-0.3±1.3);在进展期观察组(n=10)中痰湿泛目证组(n=5)的屈光度为(+0.15±1.4),气郁化火证组(n=1)的屈光度为(+0.14±1.4),肝肾亏虚证组(n=4)的屈光度为(+0.14±1.5);在晚期观察组(n=10)中痰湿泛目证组(n=2)的屈光度为(+0.3±1.5),气郁化火证组(n=3)的屈光度为(+0.3±1.6),肝肾亏虚证组(n=5)的屈光度为(+0.4±1.7)。与此相比的是对照组(n=30),屈光度为(+0.25±1.9)。也就是说,在屈光度方面早期观察组、进展期观察组到晚期观察组呈依次增加的特点,且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2 不同组之间RNFL平均厚度及视野平均缺损(MD)的比较 从RNFL平均厚度的数据结果来看,这些患者的RNFL平均厚度和对照组相比存在着明显变薄的情况(P

2.3 各组RNFL平均厚度和MD的相关分析 在本研究中,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各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早期观察组、进展期观察组、晚期观察组RNFL的平均厚度和患者的视野MD具有负相关的关系[4],即三组整体的r=-0.6403,见表2。

2.4 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医证型病程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与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本文进一步对本次研究分析中的30例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医证型病程进行分析。在病程上来看,从短到长依次为痰湿泛目证组(9.68±7.57)d、气郁化火证组(15.90±13.85)d以及肝肾亏虚证组(73.21±68.87)d。其中痰湿泛目证组与气郁化火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气郁化火证组与肝肾亏虚证组、肝肾亏虚证组与痰湿泛目证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所得出的疗效在85.7%以上的数值说明,将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应用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的临床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从原发性青光眼导致病理损害基础的层面来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通常具有特征性的视觉缺损以及典型的视盘改变方面的情况[9-12]。本研究得出伴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视野MD逐渐加重,且患者的RNFL厚度依次变薄,与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OCT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所决定的[13-15]。OCT本身作为先进的影响技术之一,其具有分辨率较高、无侵入性以及可重复性较强等方面的优点,可以用在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同时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对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将先进技术与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进行结合,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医的发展,发挥OCT技术所具有的优势[16-18]。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医证侯疗效均在85.7%以上,与通常不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的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相比有效率超过了14%以上[19-21]。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应采用谨慎的态度,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眼压以及视盘形态学等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不断地提升对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所涉及的问题较多,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医院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优化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的临床效果。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在临床上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医证侯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兵,刘菲.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0例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4):367-368.

[2]刘志丹,杨森,朱蓓菁.针刺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5,30(1):149-151.

[3]强云升.中西医结合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106.

[4]高洁,袁楠.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44例的疗效观察[J].F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72-73.

[5]任霞,贺经,冯延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3):458-461.

[6]杨迪亚,王宁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新防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5.

[7]刘川,张文强,周和政.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确诊时视野损害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6,36(4):356-358.

[8]李汉林,邵毅,彭志优,等.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rsfMRI-fALFF研究及其与OCT及视野相关性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6,36(1):56-60.

[9]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9-251.

[10]陈海粟,于文洲.于文洲从肝论治原发性青光眼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6(2):32-33.

[11]何理烨,梁亮,刘帅.RAPD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6,36(6):596-599.

[12]郭冉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8):723-724.

[13]林常青,吴永玲,胡承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74-176.

[14]谢静,王辉,谢林英.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及其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J].眼科新进展,2015,35(12):1163-1165.

[15]许冰.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4):164-165.

[16]伏小甜,于永斌.不同青光眼治疗方法对角膜内皮影响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5,35(1):92-94.

[17]李美玉.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5-689.

[18]黄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6):44-45.

[19]陶荣三,杨潇远,周欣欣,等.中医药治疗眼压已控制的晚期青光眼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5,31(20):164-165.

[20]宿艳,王静波,朱晓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研究进展及视神经保护展望,2015,25(9):59-60.

[21]肖哲夫,黄学思,胡继权,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0):216-218.

(收稿日期:2016-07-22) (本文编辑:周亚杰)

上一篇: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经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 下一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校本培训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