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9 10:45:16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80例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辩证分为脾虚不摄证、肾气不固证、肝经郁热证的月经先期,阳虚寒凝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的月经后期,肝气郁滞证、肾气虚弱证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给予辩证治疗。结果 80例入组患者中,显效5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治疗后28d,入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HAMA、HAMD、SAS、SDS(13.4±1.9、12.4±2.2、42.9±5.8、43.4±8.3)明显低于治疗前(P

关键词:月经不调;中医辨证;负面情绪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其病机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时也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1]。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符合月经不调的中医诊断,年龄35~47岁,平均(41.7±6.2)岁。收住院后给予辩证治疗。

1.2辨证及治疗方法

1.2.1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①脾虚不摄证:表现为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体倦、食少便溏,给予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归脾丸治疗;②肾气不固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给予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治疗;③肝经郁热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或紫或红、或有血块、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给予加味逍遥丸治疗;

1.2.2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推迟7d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①阳虚寒凝证:表现为量少色暗、或有血块、小腹冷痛、喜温,给予少腹逐瘀丸或艾附暖宫丸治疗;②气血亏虚证:表现为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皮肤不泽,给予八珍益母丸或十全大补丸治疗;③气滞血瘀证:表现为量少色暗、夹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给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1.2.3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在7d以上,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①肝气郁滞证:表现为经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有块、经行不畅、经前胸胁、、小腹胀痛,给予逍遥丸或七制香附丸治疗;②肾气虚弱证:表现为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给予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参照程玲文献[2]资料拟定疗效证券标准:治疗后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判断为痊愈;治疗后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均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判断为有效;治疗后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判断为无效。

1.3.2 负面情绪 治疗前和治疗后28d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80例入组患者中,显效54例、有效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

2.2 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 治疗后28d时,入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异常改变为主证,或伴有经色、经质的异常,主要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及经间期出血[3]。根据中医理论,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寒包括实寒、虚寒;热包括阳盛血热、阴虚血热、肝郁血热、虚包括气虚、血虚、肾虚;实包括肝郁、血瘀、痰湿[4]。

月经先期的病机在于素体阳盛、过食辛辣、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所引起的血热旺行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所引起的脾虚统摄无权[5]。月经后期的病机在于外感寒邪、寒凝血脉、久病伤阳、运血无力所导致的寒主凝滞以及化生不足、久病体虚、阴血亏虚、饮食劳倦伤脾所导致的气滞血瘀。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在于情志抑郁、疏泄不及、气郁化火、扰动冲任、禀赋素弱、重病久病、肾气不足,行血无力、精血不足,血海空虚、肾阴亏虚、虚火内扰[6]。

鉴于对月经不调所发生的病机的认识,中医主张进行辨证施治。月经先期包括脾虚不摄证、肾气不固证、肝经郁热证,月经后期包括阳虚寒凝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月经先后无定期包括肝气郁滞证、肾气虚弱证[7]。在本研究中,针对不同辨证分型的月经不调给予治疗后发现,80例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75%,仅1例患者无效。进一步比较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情况可知,治疗后28d时,入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这就说明辨证施治有助于缓解因月经不调所引起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中医辩证治疗月经不调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且能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春香.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探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9):23-24.

[2]王延琴.中西药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3,6:3-4

[3]程玲.中医周期疗法在治疗月经病中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57-58

[4]赵旭辉,陈文英.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失调临床疗效[J]. 吉林医学,2013,34(15):2949.

[5]李素娟,刘志超. 辨证论治月经不调心得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135-136.

[6]李莉. 辨证分期分型药物联合针灸治疗月经不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2):135-136.

[7]赵天皎,王秀琴,董星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失调69例疗效观察[J].社区中医药,2012,14(5):211.

上一篇: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概述 下一篇: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