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时间:2022-07-09 10:30:25

浅谈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摘 要:实验是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根本途径,丰富多彩、直观有趣的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展示了千奇百怪而又踪迹可循的物理变化规律,从而牵引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动手实践和探索创新的欲望。结合教学实践对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景实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根本途径,是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物理新课改要求一线教师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概念灌输式教学,倡导共同参与、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因此,可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其中物理实验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联系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进行如下归纳和总结:

一、实验趣味引导,牵引学生注意

如果课堂只是机械的物理概念诵记和规律宣讲,那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因此,我在课堂实践中适时精心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来让学生“见证奇迹”,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引起学生的视觉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活跃思维,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实验导入,趣味吸引

初中生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课堂伊始就可以借助一个简易的物理演示实验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视听,牵引他们的兴致,激活他们的思维。比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先演示简易的瓶“吞”鸡蛋、复杯实验等活泼有趣的小实验,当学生被这神奇的现象惊得目瞪口呆时,我就问学生:“瓶口那么紧,鸡蛋如何进去?”“杯口朝下,水为何流不出来?”这样让学生带着满腹疑问驱动他们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那么,高效的物理课堂便开始了。

2.联系生活,实验致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参照学生知识经验,从其认知最近发展区来引导学习,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需要设计契合学生认知的、切近生活实际的小实验,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问题情境设置相互回应,这样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和探索情绪。如:我在讲“内能”时,先让学生通过搓手,再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男女二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特别是有一次讲“杠杆平衡”的时候,刚好学校附近有人在建房子,我跟他们借来了一块木板和一些砖头,直接在课室里做了个跷跷板。赢来了学生的欢呼,而这堂课因为这跷跷板,对教学难点也做了很好的突破。

二、规范课堂实验,提升动手技能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流程和独立创新的实验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索思维。在让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参照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流程,掌握如何争取使用相关器材。

如学习“电学实验”时,我首先指导学生怎样正确连接和识读电压表、电流表,教会他们借用欧姆定律估算仪表的量度,避免因量程大小估计不准而导致烧坏仪器,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做实验,总结实验数据,规整实验结果。最后,我还把一些小组的实验结果通过幻灯片展现出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并进行总结,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不但掌握了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倡导课外实验,巩固新学知识

初中教材中几乎每节课后面都有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我就利用教材和初中学生好动手的特点,在课后给学生布置教材上的趣味小制作,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主设计制作方案,如此一来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牵引他们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必要时还可结成探索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实验或制作,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比如,让学生从比较熟悉的、简单易行的“纸盒烧开水”“楼梯开关”等课外小实验做起,我还让学生比赛制作自动控制玩具,并评比谁的玩具做得精细,谁的玩具走得比较远。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实验最好要能体现课堂知识的要点,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有效巩固基础知识,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课余活动进行探索认知、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意义的归纳和总结。实验是互动的、形象的学习方式,它可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概念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多动脑,最终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红卫.做好“小实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J].新课程:初中版,2007(10).

[2]朱仕林.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师,2011(2).

[3]杨黎平.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第三中学)

上一篇: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合儿童发展的有效对话组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