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7-28 08:17:5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自国家教育部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每一门学科都在朝着更加注重课堂效率的方向发展。老师的责任在于育人,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方法。在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教师要敢于大胆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索;实践

物理这门科学,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一门科学,无论是空气、水、电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任何物体,都离不开一些物理原理。物理其实是源于生活的,是我们对生活知识的一种提炼和升华。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课程制度的改革,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怎样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探索和实践:

一、增加模拟实验,让抽象的原理更加具体化

物理科学本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很多物理原理和现象都是通过公式来展现,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科学的时候感到吃力,不能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针对物理科学的这种特性,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注重进行大量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把抽象的物理公式通过非常生动具体的实验展示出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感性基础,是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或原理理解的重要环节。而且这样的实验一定要由学生来亲自参加,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解释的作用。例如,在讲到“电学原理”这个章节,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关于电路串联、并联的实验。串联电路中,P与U,R成正比;并联电路中,P,I与R成反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分别是:串联电路中:U总=U1+U2+U3,I总=I1=I2=I3。并联电路中:I总=I1+I2+I3,U总=U1+U2+U3。这是电路这个章节中基本的电学知识,如果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不扎实,对于后续的电学知识学习就会有很大影响。学生会形成这个知识的一个断层带。而电学知识是跟我们生活比较贴近的,在讲授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以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解释。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己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这样得来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并且能够达到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二、加强课堂交流沟通,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的交流与沟通,其实与教学中的实验方法是相类似的。课堂交流、沟通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学生,课堂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每个学生与自己的同伴共同讨论一个物理原理,然后把他们讨论出的结论反馈给教师。例如,在学到“惯性”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课堂讨论。因为惯性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所以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这个讨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师生共同受益的过程。对于同一个物理问题,学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教师要对这些看法和问题进行评定,正确的要强调以加强记忆,不正确的要加以修正,发现的问题师生要共同讨论解决。这个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互动的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成长和提高。

当然,在课堂交流中我们也提到,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这时候就涉及教师的评价问题。教师评价也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这个评价来自于学生的表现。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话语,却是学生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根牵引他的红线。如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不正确的观点,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要善于引导,引导学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委婉的引导,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而不是直接的批评,然后再灌输给他正确的答案,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这种课堂讨论的学习方式失去了意义。

三、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事物越来越多,思维越来越开阔,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应试教育偏重于知识的创设,教学是唯本论,灌输式、一言堂是对教师教学的定义。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越来越现代化的思维,所以,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里,我认为除了上述提到的增加模拟实验和加强课堂交流以外,还有两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课堂上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以及在课下为学生布置探究性的作业。

在课堂上,除了课堂讨论和实验方法以外,还应该引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授课模式难免枯燥乏味,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授课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苏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中,在涉及太阳系方面的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太阳系方面的知识点在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视频资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视频。对于枯燥的课堂而言,加入一些视频影像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好现代教学技术将图、文、声、像结合为一体,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知识展示上具有动态性、立体性的特点,这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能够更加立体全方位地展现知识要点,学生对于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

四、科学合理布置课下作业

除了加强课上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外,课下的作业布置也要有突破、有创新。传统课堂布置的课下作业都是大量的习题,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课堂知识,毕竟应试教育下考试是学生最重要的事。我并不反对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但是课下作业要布置得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有技巧性。作业的量要综合学生的能力来布置,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我认为这并不十分合理,很多学生面对题山题海容易打消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是非常影响学习效果的。课后习题可以布置,但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布置。而且要增加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这类题目不宜过多,关键是要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培养开放的思维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又有利于学生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

高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升非常重要,不仅是一个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物理教师要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驱观念,并于物理教学过程中致力渗透和实施。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池刚.高中物理教材中自感演示实验的改进[J].教学与管理,2011(3).

[2]胡海涛.如何构建高效高中物理课堂[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

[3]王浩兵.浅谈高中物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J].学周刊,2012(11).

[4]蔡启柏.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9).

[5]陈慧.高中物理教学实施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实践探索[J].科学教育,2012(5).

(作者单位 浙江省平阳中学)

上一篇:用辩证的观点研读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 下一篇:小议课前Daily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