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水景的植物设计方法研究

时间:2022-07-09 07:10:24

城市公园水景的植物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大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研究全球化、热门化,一方面促使水景植物的应用有了大的进步,同时对水景植物的应用程度也提出了挑战。保护地球上这一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毋庸置疑植物是很好的选择。在植物覆盖下,水土得到了保持,水质得到了净化,生态系统得到了修复和重建,因此水景植物逐渐由以前不被注重的角色逐渐成为了园林植物设计中的主角。

关键词:城市公园;水景植物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景植物的选择

水生、湿生植物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中起到了其他植物难以取代的作用,同时又是园林水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景植物逐渐成为江河、湖泊、公园、湿地、池塘等水体造景的好素材,在水体绿化、美化和净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水体内可以使原来宁静的水面显得生动活泼,增添了水面景观的动感情趣。同时,还可以丰富水面与陆地交接处得景观,使得水岸线的景观变化多样。从生态功能上来说,他不但有陆生植物的生态功能,而且在水质净化方面显出了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他们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无机盐和有机营养,一方面满足了植物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又降低了水体得富营养化程度。

(一)水景植物的种类选择

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挺水的植物只可以种植在深 1m 以内的浅水中,使得植物浮出水面,如花菖蒲、德国鸢尾、黄菖蒲、千屈菜等等;漂浮植物的整个植株都要漂浮在水面或水中,所以配置起来比较灵活,如浮萍、水浮莲等;浮叶植物则可种植在稍深的水域中,叶浮在水面之上,点缀水景,如睡莲、萍蓬莲、荷花、铜钱草等等;沉水植物种类比较多,有茨藻、苦草、金鱼藻等,这类植物在景观上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对水体的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合理加以利用。喜湿性植物生长在水池或小溪边沿的湿润土壤里,比较常见的有圆柏、水杉、楝、白蜡树等。

(二)水景植物的观赏性选择

(1)水景植物的色彩选择

水景可以通过植物的色彩来表达热烈、开朗、内敛的情绪,也可以通过色彩或其组合表现一定的主题和旋律。如红色是热烈的、强有力的色彩;橙色是活泼的、幸福的色彩;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是一种象征智慧的色彩;蓝色是最冷的色,代表一种平静与理智;黄绿色单纯,年青;蓝绿色清秀、豁达;紫色给人一种神秘感。

水生植物的花色丰富多彩,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色彩,合理的搭配,从而达到植物类型丰富,色彩优美的景观。常见蓝紫色花的水生植物主要有梭鱼草、凤眼莲、雨久花、芡实、海寿花、燕子花等;白色花的主要有红菱、慈姑、泽泻、水芋、王莲、白睡莲、马蹄莲、姜花、水鳖等;黄色花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萍蓬草、狸藻、荇菜、黄菖蒲、黄花美人蕉、黄睡莲等;紫红色花的主要有千屈菜、陌上菜、再力花等;红色或淡红色花的主要有印度红睡莲、花蔺、红睡莲等。白色给人以宁静雅致的感觉,可以与各种颜色搭配,如黄与白、蓝与白的搭配等都是非常好的组合,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黄色与紫色的搭配可以成为视觉的焦点如阿罗多姿的浮萍草漂浮在水面上,黄色的花朵绽放在水上,景观效果十分迷人。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进行水景植物色彩设计时,选用的水景植物尽可能的要少,而搭配方案可以做多种变化。比如,在一个简单的方形水池中,可以选择直立型叶簇的绿叶植物布置在没边的边角,如金捧花,与有着卵圆形粉白色圆锥花序的水生车前草协调起来,就会出现一种非常好的景观效果。如果水面开阔,可以白色的睡莲为主,适当的加入一些欧菱。如果觉得白色与粉色的主题突出的不明显,可以考虑选择黄色与白色的搭配。

此外,花叶植物种植在水景中不但可以增添环境的热烈喜庆的气氛,还可以使突出主题效果,如花叶水葱、花叶芦竹、花叶美人蕉等植物品种在景观设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类花叶植物只可做适当点缀,不可大面积种植,以防喧宾夺主。除此之外,植物的配置也要与周围建筑的色彩和风格相一致,而不能产生一种杂乱的视觉效果和色彩搭配。

(2)水景植物的质感选择

不同的植物在其植株形态、花形花色以及其叶片形态上会表现出冷暖、轻重、粗细、软硬的特性,这就是植物的质感。由于植物外观多种多样因此所表现出来质感也就不同,因而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通常人们将植物的质感分为三大类:精细、中等、粗糙。

精细型质感的植物给人一种细腻美的感受,一般植株形态纤细、柔软、婀娜多姿,如旱伞草、香蒲、荇菜、水葱、石菖蒲、睡莲等;而粗糙型质感的植物刚健、强壮,表现出一种粗犷美,常常会成为视觉的焦点,如黄菖蒲、再力花、水芋、芦苇、美人蕉、海芋、斑茅、芦竹、香蒲、水烛等,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像海寿花、慈菇、千屈菜、马蹄莲、菖蒲、紫芋、泽泻、泽苔草等,这种介于精细型与粗糙型之间的是中等质感植物,可以将整个水生植物景观统一成整体。在进行水生植物的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不同质感的植物在不同空间的运用,比如在大的水体空间可以用粗糙型质感的植物来营造,以形成一种自然的、粗狂的视觉感受,同时还要注意三种质感之间的对比与调和,这样才能形成质感变化丰富的整体。

(3)水景植物的季相选择

不同的植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表现不同的特征,有的植物冬季落叶而有的则表现常绿,所以在设计时要利用植物间的这种习性差异,从而使冬季的水体仍然保持着绿色。通过实验,大多数的水生植物冬季都会落叶,只有少部分的如砖子苗、石菖蒲、禾本科的花叶芦竹、斑茅植物等表现出常绿特的特性,这要求我们在设计中既要考虑植物花朵色彩的搭配,同时还要在时间上考虑整个花色景观的延续性,因此要选择不同观赏季节的搭配,在冬季的景观营造这方面要考虑充分

二、园林水景植物的配置原则

(一)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乡土植物是适应一个城市及其环境所遗留下来的植物,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它们已对城市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因此应作为园林植物的主要来源。结合城乡的人文景观,选择代表地方特色的植物,既方便植物的调运和成活,又可形成良好的生态效果,地方特色也随之形成。园林空间的景物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进行植物种植时,既要考虑植物刚种上的景观效果,还要考虑植物成长多年后形成的景观效果,这样才能保证景观的相对稳定性。因为水生植物的季节景观变化比较显著,这在配置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比如北方的水生植物大多数在冬季都会枯死,在种植时就要考虑与陆生植物搭配使用。此外,对于不同形态的水域和其不同深度的区域要考虑种植不同的植物。

(二)群落稳定性原则

植物景观的设计实际是植物群落的一种组建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群落的一些特性――群落的稳定性,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所建景观的持续存在和质量。要考虑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为了得到较为稳定的群落景观,必须对植物群落加以合理利用和人为干预。群落内的植物应该丰富多样,这样不但可以增强群落的抗干扰性,还可以提高植物对环境空间的利用率,来从而保持群落稳定性。

(三)可持续性原则

在各种资源都极度缺乏的现阶段――尤其是水资源,用换水的方法来维持水体景观的做法显得代价太大。生态的也就是经济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问题,考虑到水的循环,考虑到水的净化以及如何节约用水。如果将生态的这一理念贯穿到设计中,就可能会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许多的水生植物对水体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除去水中N、P类植物营养物方面,伊乐藻、苦草、金鱼草这三种沉水植物有极大的作用。而在复合污染水域的植物治理中,研究表明水鳖、香蒲、中华慈姑、浮萍空心莲子草、芦苇等植物有非常好的效果,它们对Cu、Pb和Zn等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三、水生植物对水质的改善作用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水生植物对水质有较强的净化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抑制浮游植物,保持水景的生态平衡。水生植物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环境中CO2、放出O2,改善水体质量,而且能消除水体中许多污染元素,因此水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例如,水葱能净化水中的酚类;野慈菇对水体中氮和磷的去除率都很高;芦苇具有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能吸收汞和铅,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很高;凤眼莲繁殖快,耐污能力强,对氮、磷、钾及重金属离子均有吸收作用;沉水植物还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污染物质的沉积,并可通过吸收、转化、积累作用降低水中营养盐,从而抑制水体内浮游藻类生产量,同时能防止底泥的再悬浮,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因此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1)减少水质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铜钱草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

(2)吸收水中重金属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产生量越来越多。重金属离子已成为最重要、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结语

总之,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城市水景植物设计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在园林水景设计中,避免水景植物造景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损,营造出生态、低碳、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孟瑾.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吕振锋.城市公园自然式水体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毛利虹.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上一篇: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编制控制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