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胜利大逃亡” 谁为普通股民负责?

时间:2022-07-09 03:15:52

创业板“胜利大逃亡” 谁为普通股民负责?

企业高管在股票解禁之日立即抛售,在股价最高时大宗减持,已成了创业板的一道备受质疑的风景,在创业板成为创富板的同时,谁来为中小股民负责?

企业高管在股票解禁之日立即抛售,在股价最高时大宗减持,已成了创业板的一道备受质疑的风景。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11月1日第一批创业板公司解禁开始,创业板公司遭遇减持就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在第一批解禁之后三个月内,解禁公司中的57.4%遭遇减持,以至于有人用“汹涌”这个词来形容创业板的减持。他们为什么减持?如何看待创业板中的减持行为?谁来为中小股民负责?

“典型”华谊兄弟

在所有的减持公司中,被称为中国娱乐第一股的华谊兄弟尤为引人注目,在解禁首日,华谊兄弟便遭到了股东的抛售,高管及高管家属成为减持的“主角”。而根据记者调查,截至今年5月,华谊兄弟成为创业板解禁公司中交易量最大获利最高的公司。

马云是华谊兄弟18名发起人之一,在他出售解禁股份之前,是除公司实际控制人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外,持股份额最多的股东。2010年11月26日,华谊兄弟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份解禁流通后,马云出售300万股股票,套现9012万元。今年5月6日,马云再次减持1109.16万股,套现1.77亿元。至此,马云通过减持华谊兄弟套现已达2.6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身兼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的马云同时也是华谊兄弟的高管之一,据媒体报道,按照马云自己的解释,套现华谊兄弟2.67亿元是“为了改善个人生活”。而这句略带戏谑的“改善生活”几乎成为一句口号式的理由。

在华谊兄弟董事会秘书胡明看来,马云具有多重身份,他对于华谊兄弟的注资,可以看做是投资者的资产投入,获取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不过,按照2010年11月26日30.04元的交易价格计算,马云300万股的套现金额高达9012万元,相较其不足1000万元的入股成本,盈利已近10倍;若算上剩余2464.8万股零成本持股市值,浮盈超过百倍。

马云这位副董事长“醉心投资”,其他人也纷纷效仿,从金牌导演冯小刚、张纪中,到分众传媒总裁江南春,在华谊兄弟限售股解禁后,无一例外地选择大比例减持。甚至于华谊兄弟监事会主席谭智的太太孙晓璐,监事虞锋的母亲王育莲,公司监事的赵莹等人纷纷亲自上阵减持,华谊兄弟便遭到了股东的抛售,高管及高管家属成为减持的“主角”。截至到2012年5月10日,华谊兄弟成为创业板解禁公司中交易量最大获利最高的公司。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中心副主编王岩告诉记者,此次华谊兄弟减持的总金额大约在7亿,涉及到7人。在胡明看来,之所以能够创下这个记录是因为华谊兄弟的市值高,她觉得,与目前创业板90亿的市值相比,7亿元的套现总量也并不是很大,而且认为创业板本身就具备了让大家迅速致富的功能。

而在这些公司高管减持套现的过程中,公司内部也认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在众多艺人、创业股东纷纷减持华谊兄弟的同时,公司财务总监徐佳也加入了减持的队伍。作为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核心成员,财务总监不但掌握着上市公司的准确财务数据,也对公司发展战略了如指掌。如果说众多大牌艺人的集体减持是出于个人利益进行的套现行为,那么财务总监徐佳的辞职则显得耐人寻味。2011年11月9日,徐佳通过连续竞价交易减持华谊兄弟4.5万股。12月1日,作为公司财务总监,徐佳突然一纸公告宣布辞职。

胡明与徐佳关系亲密,徐佳曾长期是胡明的下属,胡明认为,徐佳并不是为了卖股票而辞职,而是为了能够在职业上寻求更高的发展,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才会离开的。

但实际上,据记者了解,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高管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能超过自身持有数量的25%;在高管申报离任6个月后的12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得超过自身持有该股份总量的50%;12个月期满后,将全部解锁。这也就是说,高管在职时,若准备卖出所持股票,其所在公司需要上市满一年,而且每年不能超过25%;如果离职的话,半年后就可以卖掉50%。因此,对高管而言,套现最好的选择是上市半年后就辞职,当辞职满半年时,公司也上市满一年,就能多卖25%的持股。方正证券研究所总监赵伟认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大股东、总监干是最了解上市公司的,他们会精打细算,比较减持和工资加奖金收入,而不会盲目地为了减持和辞职。

而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创业板离职高管共计495人,其中有62人减持股份,占离职高管总数的12.52%。套现应该成为最为直接的理由。

套现金额超利润1/4

无人提及股民利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减持与辞职同步,高管人员最大程度上获得了利益,却没有一人提及应该对公司和股民承担的责任。而这种情况并非华谊兄弟独有,其他的创业板公司同样具有类似的表现。

如北京乐普医疗。1999年6月,蒲忠杰回国创业,成立了北京乐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十年之后,乐普医疗登陆二级市场,蒲忠杰的财富随之膨胀,在上市首日,凭借所持6043.67万股获得38亿元身家,稳坐创业板首富的位置。2011年3月23日,他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乐普医疗流通股15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12.4%,占乐普医疗总股本的5.33%。按交易均价24.89元计算,其套现3.73亿元,是当时创业板首批解禁高管中的套现王。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蒲忠杰减持后几日,乐普医疗就了2010年年报,显示营收7.7亿,净利润4.1亿,分别同比增长36.25%和40.47%。蒲忠杰选择此时带头抛售令外界大惑不解。消息一出,股价随之狂跌。与华谊兄弟不同的是,从公开信息中无法查询到蒲忠杰减持的原因。

为此,记者走访乐普医疗住所地昌平,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总经理蒲忠杰近期一直在外地出差,无法接受记者的采访。那么,蒲忠杰减持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方正证券研究所总监赵伟认为,作为最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总经理,预测了公司市场行情的平淡低迷,减持套现是最为现实的选择。但其在27块6毛5左右的减持价位再也没有出现过,却不得不令人感到诧异。

上一篇:留神:劣质桶装水或诱发癌症 下一篇:婴儿胎毛礼品暴利待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