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教育进入家庭

时间:2022-07-09 03:00:16

浅谈生命教育进入家庭

目前,生命教育逐渐由专家倡导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一线教师的实际行动,许多省份和学校进行了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探索。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相当缺乏,这种状况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出现了种种生命问题。

一、孩子的生命问题

生命是父母赐予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孩子梦想、智慧、快乐和幸福的载体,一个人拥有生命,就拥有一切可能。然而,并不是每位父母和孩子都懂得珍惜和守护这精彩的“礼物”,在当前这个纷杂的社会里,孩子的生命面临或出现了形形的问题。

1.生命安全面临诸多威胁

安全是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拥有安全,生命才会健全而长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每个生命的身边都存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对每个人的生命尤其是孩子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能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

2.生命健康经受诸多戕害

身体是生命的寓所,是生命实现其独特价值的基本工具,拥有健康的身体,人才有安身立命之根本,才有光明灿烂之未来。然而,让我们惊讶得是,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的最根本的“工具”:自我、身体和脑袋,得到的关注竟是那么少。在学习压力、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孩子的身体健康正在经受或已经经受诸多戕害。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公布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提高的同时,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指标令人忧心,肥胖和近视更是中国孩子两个致命弱点,高中生的近视率竟达76.02%。

3.生命内心遭遇诸多迷惘

生命的内心世界是谜一样的花园,它能开出乐观、仁爱、自信、感恩的花朵,也会长出烦闷、消沉、怨恨、冷漠的毒草。数据显示,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主要表现为自备、嫉妒、孤独、逆反、焦虑、惶惑等。当这些心灵毒草和情绪障碍长期得不到关注和解决时,就可能导致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伤害异类生命等极端行为。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中国每年因自杀死亡者达28.7万,自杀是中国第五位死因,15~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因!另据最高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无论是自杀还是犯罪,都反映了青少年对生命的无知和漠视。

4.生命成长伴随诸多羁绊

成长是生命的主题,只有成长,生命才会不断超越过去和现在,不断展现出新的内容和姿态。然而,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羁绊甚至是磨难,如追星、厌学、早恋、网络成瘾、失足犯罪等。根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早恋、厌学等问题不仅让家长感到忧心忡忡,更阻碍和制约了青少年的生命成长。只有冲破这些羁绊,孩子生命的潜能才会得到不断的开发,生命的内涵才会得到不断的丰富,生命的价值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相反,如果被羁绊所束缚,被磨难所击倒,生命的潜能就会被遮蔽、生命的内涵就会被压缩,生命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二、生命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

孩子出现形形的生命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中缺少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为了人的生命、直面人的生命、珍视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的活动。然而,现实中的一些家庭教育不但没有关照和提升生命,甚至遗忘、忽视、摧残和压抑生命,与生命背道而驰。

1.对生命珍贵性的遗忘

如果请家长把生命、事业、金钱、面子、学习、娱乐等词语按珍贵性来排个序,家长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生命排在第一位。因为生命是其他一切事物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生命就没有其他一切;而且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如同价值连城的古董,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不可能再拥有,再多财富也无法买回逝去的生命。可是,在现实中,我们许多家长常常将生命的上述属性遗忘,有些家长耗尽毕生精力追逐金钱、权力、名声、地位,却不懂得珍爱和守护自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有些家长总是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特长、技能、证书,却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生命的真正成长。笔者曾向家长做过一个调查:“你认为孩子最珍贵的是什么?”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聪明、懂事、孝顺、能干、多才多艺,等等,而回答出“生命”的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当生命珍贵性不经意间被遗忘时,外在事物就很容易僭越生命本身。

2.对生命脆弱性的忽视

生命不仅珍贵,而且非常脆弱。生与死只有一纸之隔、一捅即破。一起事故、一场疾病、一个意外、一闪念间的冲动,一次偶尔的身体或心灵伤害,都可能使孩子的生命之花转眼间凋谢,更不要说地震、海啸、台风、空难、矿难、海难等天灾人祸了。正因为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应该加倍呵护,应该居安思危,应该教孩子保护自己的生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家长被日常事物缠身时,很容易忽视生命的脆弱性。2005年辽宁省营口市两名四年级的孩子溺水身亡,而此前,两位孩子的母亲得知孩子失踪后,却坚持打完最后一圈麻将才去寻找。是两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显然不是,她们只是没想到生命会如此脆弱,一次小小的疏忽就会酿成终生的苦果。

3.对生命完整性的摧残

生命的完整性具有两层意思。一方面,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生命是一个完整的存在,舍弃或偏废任何一方,都会造成生命的残缺;另一方面,人的生命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组成的。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忽视或牺牲任何一个阶段,都会造成生命的遗憾。生命的完整性突显了生命的丰富、充盈和精彩。然而,现实中家长摧残孩子生命完整性的事情随处可见。比如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道德、价值观、胆识、人际交往不够重视或忽略不计,导致孩子的精神和社会生命相对萎缩;还有些家长,孩子读低年级时让他做高年级的事,孩子读小学让他做初中的事,孩子读初中让他做高中的事,这些做法可能让孩子提早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代价却是孩子总是在牺牲现在去准备将来,孩子在特定阶段该做的事情没机会做,该享受的乐趣没有享受,而且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了,造成许多生命的遗憾。

4.对生命独特性的压抑

生命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影响而成为两个不一样的生命体。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自然构造、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潜能和天赋,不同的个性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因此,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发现孩子独特的潜能和价值,让孩子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真正自我。然而,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优等生,希望所有的优等生都成为大学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生命的多样潜能得不到开发,生命的独特价值得不到实现。

三、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孩子生命问题凸显与家庭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不断提醒家长:必须填补家庭生命教育的空白,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学会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懂得善待和关爱其他的生命。笔者认为,家庭里的生命教育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生存教育

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响亮口号,它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并列成为教育的四大支柱。道理很简单,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就不用说什么生命的素质、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价值了。因此,生存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家长应该从生存的常识、生存的技能、生存的工具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生存教育。包括获得生存资源的知识和技能,使用生存工具的知识和技能,应急自救的知识和技能等等,如果平时学习和掌握了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孩子所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很可能成为保全生命的关键。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灾难中,一位10岁的英国小姑娘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仅挽救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还让他人脱离了险境;同年,一位7岁的深圳小姑娘利用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挽救了煤气中毒的父母,小姑娘也因此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杰出人物。

2.生活教育

生活是“生命”“活着”的体现,是“生命”所有“活动”的总和,“生命”存在的不同,会造成“生活”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生活”的不同,因此,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日新月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总是趋向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幸福”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与接受“生活教育”的程度与方式有关。因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那么,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要把握态度、情感和习惯三个纬度。对孩子进行生活态度和情感的教育是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孩子积极乐观、自强自立、永不放弃、懂得感恩等生活态度和情感会改善孩子的生活品质,也会为孩子创造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生活习惯的养成更是重中之重,培根指出:“形成于少年时期的习惯最为良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了健康、文明、现代的生活习惯,他的生活才会健康、文明和幸福。

3.生死教育

生死教育有两个方面,一是生命教育,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现象与规律,帮助孩子发现和挖掘生命的潜能与力量,启发孩子思考和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和成全生命,只有这样,孩子的生命才会不断成长,才会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死亡教育。一直以来,受中国传统的忌讳“死亡”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不想与孩子谈论死亡,也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教育对“死亡”的回避,加上玄幻作品和网络游戏等对“死亡”的误导,会让青少年对“死亡”产生错误的概念,对“死亡”的“无知”,往往会造成对“生命”的“伤害”。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一些看似“可怕”的死亡教育,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死,所以我们每个人更应该珍惜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也是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生命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与万事万物共同存在于世界中,人必须学会与其他生命共存。施韦泽指出:“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对他来说,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理。”因此,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共同维护自然生态的和谐。与此同时,“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存在于自然生态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态中,因此,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尊重和关爱弱势群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趋向个人、社会和整个生态的和谐。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能只有应试教育和成才教育,更应该有生命教育。家庭应该成为守护孩子生命的乐园,家长应该成为培植孩子生命意识的导师,家庭教育应该充满生命智慧和生命情怀,只有这样,孩子的生命才会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更加精彩、更加幸福。

上一篇:透析英语-ly副词与其同源副词的用法比较 下一篇:三生教育与意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