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者阅读策略训练

时间:2022-08-12 06:16:52

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者阅读策略训练

[摘要]针对学生缺乏系统学习策略训练的问题,以O’Malley & Chamot提出的第二语言及外语学习者使用的三大类学习策略为依据,参照Oxford(1990),O’Malley & Chamot(1994)以及Cohen(1998)分别提出的外语学习策略训练模式,制定出符合本院学生的阅读学习策略训练模式,并利用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旨在通过策略培训,提高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意识,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环境;外语学习;阅读策略训练

[作者简介]程小川,广西财经学院外语系讲师,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8―0191―03

一、引言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习者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在大脑中存储地道的、正确的英语,才能表达地道的英语。传统的阅读主要是书籍阅读,但是这种阅读形式比较单调,阅读材料的选择面也较为狭窄,容易造成阅读者的思维集中有余而发散不足的后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教育改革更着重于学生学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今天,网络阅读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阅读是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配合多媒体的运用,使阅读者的视、听、触等知觉同时得到刺激和加强,这不但易于阅读者的阅读,更有益于加强他们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和个体思维的发散。基于网络阅读大容量性的特点,阅读者在大量的信息阅读中不但可以掌握阅读策略,而且对于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的提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阅读策略训练,即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并传授适当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最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阅读学习策略训练内容

笔者以O’Malley & Chamot(1990)提出的第二语言及外语学习者使用的三大类学习策略为依据,对试验班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

(一)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元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于他自己的思维或者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三大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计划策略要求学习者对将要学习的材料进行预习,预测重点难点,事先决定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学习任务上;监控策略要求学习者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情况,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适当,监控自己是否按计划进行学习;评估策略要求学习者对学习资料难易度进行评估,在某一阶段的语言学习结束后,根据某个标准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O’Malley & 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高于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因为它是学习者调控学习过程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实施技巧,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规范、监控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更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因此,使用元认知策略尤为重要。

(二)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用于学习活动之中,O’Malley和Chamot(1990)提出的认知策略一共有14项,但适用于阅读策略的主要包括:利用目标语资源(resourcing)――用词典、百科全书或教科书等目标语资源或资料辅助阅读;归类(grouping)――将读到的单词、术语、概念的特征进行有意义的归类;记笔记(note-tak-ing)――在阅读过程中,可用缩写、图表符号或数字记录关键词或概念;利用视觉形象(image-ry)――利用视觉形象(大脑的想象或实际的图像)来理解或记忆新的阅读信息;关键词(identif-ying key words)――利用关键词理解句子或文章;利用上下文情景(contextualization)――阅读过程中,利用上下文已知的信息来理解句子或文章;联想(elaboration)――将新信息与已知概念相联系,将新信息的不同部分相互起来,或建立与新信息相关的有意义的个人联想;推测(inference)――利用可使用的信息猜测生词,预测文章结果;迁移(transfer)――利用已知的语言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协助阅读理解;总结(Summarizing)――通过阅读是对新内容作出口头或笔记的思想总结;翻译(Translation)――以母语为基础理解二语文章等共11项。

(三)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社会策略包括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对策略有效性进行示范、讨论和评价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起解决问题,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获得口头或书面的反馈。情感策略主要包括要让学习者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同伴相互鼓励,及时调整学习中的情绪,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教师或同伴的解释、举例,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此外,由于阅读策略的选择与阅读的目的和材料要求密切相关,因此,根据不同阅读目的、不同的材料还可选择以下策略:

1.略读(skimming)是一种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因此,学习者主要是有选择地进行跳跃式阅读。

2.寻读(scanning)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可以通过主题词、标题或图表、版式及印刷特点从较长的文字材料中查询特定的内容。

3.预测(prediction)对文章主题和体裁的预测,对篇章、段落、句子层次上的结构预测。

4.省略n.corn/;http://www.省略/;http://www.reu-ters.corn/http://www.省略/;http://eng-lish.peopledaily.省略/http://www.省略/等新闻网站里的文章具有报刊新闻短小精悍的特点,一般在300-500个词左右,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读完。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阅读,学生可以逐渐熟练网络阅读的策略,适应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三)学生的群体讨论。学生经过个体阅读,筛选后进行群体讨论(包括BBS、E-mail、QQ等),交流阅读策略使用的体会,最后与伙伴一起推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很容易完全融为一体,成为已有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检测与评估。在训练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可以规定阅读的实践和必读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检测,并让学生作出自我评估,确保阅读质量。教师规定的必读内容主要以主题阅读为主。主题阅读也称为窄式阅读,其优势在于随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一话题的逐渐了解,积累的相关知识,词汇、背景知识及篇章特点等就会越积越多。教师为了解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应进行必要的测试。测试题型参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题型。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反思,它可以培养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独立思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提高策略使用意识,有利于学习者认清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有利于学习者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在笔者的访谈中,大多数同学都表示自我评估有助于认清自己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各种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更高了。

(五)把策略与传统的课堂材料结合在一起。以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将策略融进语言任务中,这样无论是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中,还是在网络媒体阅读中,都为学生提供了语境化的策略练习。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多的场合还是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环境,将语言学习策略融入到语言任务中。教育前期的准备包括:(1)决定在课堂材料中使用什么阅读策略以及在哪里使用该阅读策略。(2)设计与这些策略有关的课内外活动。(3)将阅读策略放在合适的课堂材料中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题(Cohen。1998)

(六)在网络交流平台设计一个“Prof.Guide”虚拟的引导者形象。这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安全感,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求助“Prof.Guide”,让学生逐渐适应网络学习中与老师“远在天涯,近在咫尺”的关系。

四、结语

要让网络真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多媒体与网络应用技术,还要熟悉各个新闻站点,及时选取最典型的教学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将阅读策略融入其中。在布置阅读主题之前,教师还要广泛查阅搜索相关材料以确定该主题是否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不被一些无用的知识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总之,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同时还是学习的指导者、诊断者、协作者和启发者。

上一篇:略论案例教学法在《科技政策》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