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构建地震保险制度

时间:2022-07-08 11:45:24

浅谈中国构建地震保险制度

【摘要】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我国的地震保险却严重缺失。面对地震灾害补偿渠道有限的情况,构建地震保险制度更显迫切。目前国内环境已为其建立提供良好条件,借鉴其他国家在地震保险方面的成功经验,科学规划地震分区,大力进行社会宣传。争取早日建立地震保险体系,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稳定的补偿保障机制。

【关键词】地震 保险基金 补偿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震保险作为巨灾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多发国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有力的经济补偿。目前美国、土耳其、新西兰、日本等诸多国家均已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而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迟迟不能建立,其发展严重滞后的危害性日益突出。加速建立地震保险制度不仅会给地震多发区的民众吃下一颗定心丸,更有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顺应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一、 构建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紧迫性

(一) 我国地理环境决定了地震灾害频发

从世界地震带分布上看,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处,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广泛分布,发育程度较高。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总之,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二)我国大型地震灾害频发

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8.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3次,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在中国,另有统计数字表明: 20世纪以来,中国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国内所有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山火、泥石流、滑坡等总人数的54%。从人员的死亡总数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从经济损失上看,地震对我国民众的财产安全同样造成巨大危害。

(三)地震保险制度缺失,损失补偿渠道有限

目前我国地震灾害的损失补偿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民间捐赠,补偿渠道较少。政府救济补偿程度极为有限,主要解决公共设施和受灾群众的住房重建,一般公众和企业的经济损失难以得到补偿。而且政府救济容易造成财政负担过重以及诱发道德风险,从而导致救灾资金的运用效率低下。我国现在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地震保险,虽然地震受损责任作为保险责任出现在人身保险和部分财产保险中,但是在家庭财产保险和车辆保险中严重缺位。

二、国外构建地震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

国外在构建地震保险制度方面已有不少成功之先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学习。土耳其巨灾保险共同体(TCIP)在2000年由政府主导建立面对地震保险造成的具体赔付,TCIP承担8000万美元以下的损失,超出部分转移到国际再保险市场,土耳其政府作为风险最终承担者为完全不能转移出去的损失买单;日本现行的地震保险制度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调整修正之后一直运行至今并日臻成熟。目前分为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和企业财产地震保险两大不同的模块。政府不参与企业地震险的具体承保;新西兰地震委员会(EQC)由国家财政部全资组建,其在抵御巨灾风险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构建

1.建立地震保险基金加速累积

(1)政府领域方面,中央政府带动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加速基金的累积进程。鉴于我国各个地区地理环境不同面临的地震风险存在诸多具体性差异,所以应对其进行地震灾害程度的科学分级以此作为构建地震基金的出资依据。同时还要参考其GDP所占比例以最终确定具体份额大小。对基金投资所得还应提供税收减免优惠以进行间接性财政支持。

(2)私人领域方面,凡符合承保地震保险规定的保险人出资比例按其所占市场份额确立。私人领域的其他投资主体经过审查合格者亦可直接投资于地震保险基金。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地震保险的市场开发,同时努力对接国际再保险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分摊大型地震风险。以减轻政府在地震赔付上的财政负担。

2.确立地震保险赔付机制

具体赔付机制的确立可以参考日本、土耳其的做法:设立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政府三级累进的赔付体系。争取提供大量低廉的地震保险产品,尽量做到大范围、广覆盖的要求。地震保险损失分三级赔付,一级限额之内主要由保险公司赔付,二级限额内以地震保险基金的赔付为主,超过地震保险基金和再保险市场赔付能力之外的损失由政府最后承担。

3.推进地震保险立法

在法律上要同步推进地震保险的立法工作,因为地震保险属于政策性较强的险种,而且在民众保险意识并非特别强烈的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只有在完善的法律环境下,地震保险制度才能顺利构建。而且基金的运作也需要法律的严格保护,以稳定收益。例如规定基金主体必须投资于国家债券,信用度较高的公司债券和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其他金融工具。投资于国外资本市场和股市的资金应限制在一定比例之内。同时针对基金的投资也要适当提供法律政策上的便利,加速基金积累。

4.科学的地震区划和费率厘定

由于地震灾害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强度、概率大小不同。再次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均有很大不同。所以即使发生了相同等级的地震灾害,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所面临的损失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综合以上两点考虑,我们应该制定详细的地震区划并基于此确定基本保险费率。既确保了费率的科学性、准确性又兼顾了费率的灵活性。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投保人投保和保险人承保的积极性,推动地震保险顺利发展。

四、总结

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构建任重而道远,相信只要遵循科学规律,吸收别国有益成果再加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就一定能建立起由政策支持的基本保障和商业化经营的补充保障相结合的地震保险体制。在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保障和分摊损失作用前提下,借助保险市场来调动全社会乃至全球的力量帮助灾区人民共同抵御地震灾害。

【参考文献】

[1]戴凤举.现代再保险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39-43.

[2]王和.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3).

[3]苏亚拉图:中国西部政策性地震保险制度构建研究[J].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4]夏益国.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局的运作及启示[J].上海保险,2007,(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谈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下一篇:浅谈地下连续墙发展及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