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探讨

时间:2022-07-08 07:35:30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探讨

摘 要 随着金融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社会对金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层培养人才。既要着力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又要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作为三本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时,都强调要体现三本院校的特色,重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设置的课程中针对“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金融企业会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36

Abstract With the finance becoming the core of the modern economy, the society put forward a deeper requirement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We must focus on the training of research personnel, but also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applied talents. As colle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plan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have stressed the need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institutions, focusing on the social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in the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setting for the "financial enterprise accounting" teaching.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object; accounting of financial enterprise; practice teaching

金融企业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集合金融企业业务特点而制定的具有特定核算形式和核算方法,应用于金融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专业会计学。金融学、会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金融企业会计这门课,且是金融学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还应重视会计实践与应用,同时还应关注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从事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和专业技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1 当前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现在高校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1.1 缺少针对性教材

目前针对本科学生适用的金融企业会计教材较少,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教材是很少的,本身的教材不能及时反映出课程的发展趋势,太过于稳定性。这一点在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上表现更加明显。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可想而知金融产品的更新发展是非常的速度,更加电子化,并且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也不断变化,而金融企业会计的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材设计跟不上。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落后于金融企业的发展。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企业业务会计处理,不能将所学很好地运用于实际,就谈不上培养应用型人才。

1.2 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目前教学的主要模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方式比较单一,授课内容局限于教材,学生被动听课,缺少主动实践的机会。在学习了会计学原理课程后再学习这门课,容易让学生把金融企业会计与一般工业企业会计的处理相混淆,虽然会计原理一致,但容易因为不明确会计主体地位,而不能将金融企业会计的要素性质与工业企业会计的要素性质进行很好的区分。如看似金融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要素与一般工业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要素刚好相反,实则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确会计主体这个基本前提,不能很好地从一般企业主体转换到金融企业主体,导致要素性质判断错误,从而引起业务处理错误,甚至会计账户用错,导致教学效果较差。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导致对具体业务理解不够透彻。课堂实践讨论等教学手段较少采用,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程度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尽管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提出要有辅的会计实习,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金融企业专业会计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学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金融企业会计实验实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只能是采用少量的实例进行演示,并不能让学生切身参与,也不能很好地将会计、出纳实务等全过程操作都让学生进行实践,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会计实习软件进行操作,从而把课堂教学与实践业务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从这样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将来的动手能力差,成了只懂理论知识不懂理论联系实际的所谓“理论型人才”。

1.3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开设的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不管是金融学专业还是会计学专业均由研究会计或财务方向的教师担任,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相关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教师队伍整体呈现低龄化、高学历现象,教师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对扎实,但缺乏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由于一部分教师本身就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产物,毕业后没有获得充分的社会实践经验,无法指导学生完成金融企业会计的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学习时普遍感觉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困难,教学效果不好。另外,由于大部分高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未建立起梯队式的教师团队,也使得课程的发展受到限制。由于金融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增加,教师课时增加,上课的负担加大,使得开展应用型实践教学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 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2.1 教材优化

根据三本院校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材内容上不仅要包含本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让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完整的掌握,同时还包含本领域的基本实践问题,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务操作方法,以应对未来工作的挑战。

虽然各大出版社都有金融企业会计教材,但要选择适用的优秀教材,需要任课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知道不同教材的优缺点,为学生的学习来选择一种相对优点多些的教材,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并内化。另外,学校也可组织教师力量,编写适合本校自己培养目标的实用性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自己的系统化理论优势,同时吸取金融企业专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关注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关注国际通用的会计方法,并且每一部分内容应尽可能引入实例和习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应用能力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注重实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介绍金融企业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还需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加强实践教学。首先,需要高校自身的重视,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投入,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完善实验室资源,要求高校购建实践教学的硬件设备,购买信贷会计结算等实验系统,开展专业会计模拟实验。金融会计类学生的数量每年递增,对实验室资源的利用也是提出新的挑战,实验室资源也应该相应进行匹配,学校要加大投入。其次,教学大纲中提高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实践的重视,同时,建立人才储备,引进相应的软件人才,后期维护、系统升级等人员。

金融企业会计理论比较抽象,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提倡教师授课时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各个相关业务项目中,穿插到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强化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和实践做法,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点评让学生对实务操作有一个真切的体验。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毋庸置疑,针对比较弱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该对承担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邀请金融企业专业人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实际业务的培训,或有条件的派教师到实际岗位中学习了解金融企业专业业务,以提高任课教师实际操作技能,并且事后考核进行效果评估。培训应分成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一般教师对于理论部分较为熟悉,实践部分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模拟实验,同时也可以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另外,随着高校重视程度的提高,应该积极建立教师梯队,既能发挥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又能发挥年轻教师的前沿优势,加强课程的深入研究,优化教学效果。

同时,高校应提高教师跨专业的教学能力。金融企业会计在不同的专业中开设,面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对象,需要任课教师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思考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诉求,在教学中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来阐释教学内容。在分配课程任务时,要将教师的授课专业进行合理划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这样,教师在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和提升时,可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专业拓展方向,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跨专业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2.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中,逐步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设计的理念,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并不占主导地位,而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及主体,由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基于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实验教学法等的运用,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参与业务,有效掌握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从而毕业工作时能有效加以应用。(2)树立效果意识,重视教学质量。金融企业会计的专业教师应关注教学效果,注重教学质量。教学周期内不应只是考量是否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同时要考量学生的习得效果。因此,教师就需要经常对日常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好了才会有所改进,才能更进一步地优化发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教师应树立好反思意识和效果意识,重视教师教学质量。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和货币银行学的复合课程,通过对金融企业各项业务具体操作的描述,结合金融企业的实际工作,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它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更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会计不仅仅是部门会计,而是全社会的会计,它是宏观会计学与微观会计学的结合。即金融企业会计既要研究如何合适金融企业自身财务的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又要反映全社会资金的变化过程和结果。结合该课程这些特点,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做如上的优化与改革,实现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 刘二妹.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思考[J].教学导刊,2014(1下).

[2] 修雪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背景下的银行会计教学之我见[J].经济师,2014(10).

[3] 毕金玲.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4] 郭绍莉.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会计课堂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5] 林秀琴.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3).

上一篇: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下一篇:活用教材,智拼多彩“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