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智拼多彩“七巧板”

时间:2022-10-28 02:21:27

活用教材,智拼多彩“七巧板”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展开教、学生进行学的重要信息源。如今所用的牛津教材以主题、话题为模块单位,课堂中采用单词、课文、对话、游戏、诗歌等学习形式,使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时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一、灵活添减“七巧板”片数――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或删减

小学英语牛津教材内容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需要。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3 PartB

这一单元B部分是关于职业的教学内容,policeman与policewoman单词长难记忆,但这一类复合词在今后的学习中司空见惯。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死记硬背单词已经不能成为当下主流,在这教师就可以引入构词法的相关知识,列举出与这两单词相类似的构词法单词:postman,postwoman及fireman,firewoman,等等。适当地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在课内一下子记住了好几个新词。此类单词不仅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 6A Unit6 Holidays

该单元的话题是节日,教材中只是简单笼统地介绍了中西方一些重要节日的时间和相关活动,教师可以补充与节日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节日来源和风俗习惯,或者补充介绍一些其他重要的节日,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交流。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交流,也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单元相关句型。

二、替换“七巧板”板片形状――适当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不断更新教与学的方式,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9 PartC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购物。A部分的场景设计得非常巧妙,整个对话内容在服装店完成。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或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就没有真实感受,而且对句型会把握得不够好。牛津小学英语C部分就为拓展练习做了很好的训练,但C部分的设计太局限于书面形式,对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有限。以第九单元为例,教师如果把课堂设在操场上围圈而坐,让一些学生进行时装表演,边说衣物的英文名称边展示衣服,然后教师提示一些购物用语,就让学生们自由到各“专卖店”(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和组织)去购物。没有了课堂的限制,真实又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其中,并且切实地感受到购物的乐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各类衣物的表达,掌握了所要举一反三的购物语言。如此活化教学C部分内容,打破传统的看图说话教学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非常受师生们的欢迎,而且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调换“七巧板”排放顺序――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同一年级的各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顺序,寻求适宜于任教班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顺序。

1.单元之间调整。单元之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教科书中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案例1: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10&Unit11

3B Unit 10“ Do you play...?”和Unit 11“ A good idea”都涉及了like的用法,like+n.&like+v.ing。两者练习紧密却被分在两个单元中上,这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而言,在系统学习第10单元后再补充动名词的用法,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干扰,在句型运用上也容易出错。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将11单元中的部分内容调到第十单元内来讲,这样学生在对于like的这一知识体系上的学习更系统,能够及时建立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

案例2: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1&Unit3

这两个单元B部分的词汇都涉及工作类名词,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可以将这两单元的内容整合,把第三单元的内容提前,融合在job这个话题中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调整,延续学生认知的兴奋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同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单元内部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指的是教师根据单元内的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3

本单元围绕各种类型工作展开,单元末尾的歌曲“They sing happily”曲调轻松活泼,是调动课堂气氛的良剂。教师可以以此歌曲作为铺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听音乐回答问题,逐一引出job: farmer,worker, driver,waiter。以此调整,学生不但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几个工种类单词,而且很好地奠定了课堂学习氛围的基调。

四、灵活“七巧板”的摆放方向――调整教学方法

现行教材中的有些课文或是对话内容略显单薄,无法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此时,教参中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就不一定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方法,设法使简单的对话内容丰富起来。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8

本单元话题是野营旅行,学习一些野营需要带的用品,学会用have句型交流各自所带的物品,其实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中国学生很少组织野营活动,对此了解很少,自然可表达的语言相对较少,单词和课文学习就显得特别枯燥乏味。但实际上,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怎样用英语讨论外出活动计划及所需准备的物品,如“Shall we...? Let’s...What do we/you need?”等句型,而且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将外国人的野营比作中国人的郊游,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就热烈起来。另外,教师将创设的情境从野营旅行调整为外出郊游,让学生将计划郊游和外出郊游整合在一起编对话,带着自己准备的道具边演边说,真实又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其中,并且切实地感受到郊游的乐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要学的内容。

教材只是一种基本教学思路的预设。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教师必须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处理教材,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上一篇: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金融企业会计教学探... 下一篇: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