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哈利?波特》系列的语言特色

时间:2022-07-08 05:40:29

试论《哈利?波特》系列的语言特色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1997年出版第一部以来,历经十年,终于使读者有机会品味到神奇而又惊险的魔法世界的全貌。十年间,哈利・波特系列不光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更被改编成赢得广泛好评的影视作品,自然,也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进行批评与分析。相信读完七部小说的读者都清楚,小说以一个大的结构为主线 ,即哈利・波特通过在成长历程中的努力阻止伏地魔及其黑暗势力统治魔法世界,以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的七年时间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七个表层结构丰富、扣人心弦的故事。表层结构的不同,使得每个故事呈现出不同的故事情节,乃至不同人物的出现与消失,给读者以新鲜感,使得每部作品有相对独立性 ;然而在大故事或深层叙事结构中,七个故事间保持着一定的统一,同时小说作者也在七部作品的部分情节中做了衔接,使我们不得不佩服罗琳的想象力 ,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魔法世界,其创造力也令人为之叹服。

哈利・波特系列的主人公是哈利本人,七部作品围绕哈利讲述了他和他的朋友们的成长经历,为我们呈现魔法世界的阴谋与历险。作品主要内容的起点正是哈利l0岁的时候,这并非巧合而是刻意安排。哈利在魔法学校的经历10岁开始,这既是一种限制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读者的期待也就越发增长。一学年一个故事直到成年,这些经历都远离成人世界的世故圈。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位女性作者成功的描写了男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现了男主角应有的特征与行为,在语言上与各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应有的状态一致,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文风简洁,具体生动

儿童的思维与人类的原始思维同构对立,更接近自然,更接近人类生命的本源。他们的理解、欣赏水平首先是建立在具体感官的基础之上。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1]儿童文学面对的读者是儿童,所以选择语言时要规范、准确,使用儿童乐于接受的艺术语言;要和具体形象联系到一起,再加上具有想象力、夸张的语言,才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形象感。

在《哈利・波特》中,罗琳多采用限制性全外知观点,有意通过哈利・波特的眼光、意识来理解、看待这个世界,借助夸张、比喻等手段,把这个看似遥远的魔法王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在描写哈里讨厌的姨夫一家时,描写了一个没有脖子、贪婪的姨夫和一个“利用长脖子窥探左邻右舍”[2]的姨母,从形象就能了解到他们人性的丑恶;讲到巨人海格,“双手有垃圾桶盖那么大,一双穿着皮靴的脚像两只小海豚。”[3]“突然掏出一块污渍斑斑的脏得要命的手帕摁鼻涕,那声音响得像在吹晨号。”[4]至于让无数学生头疼的作业,魔法世界的学生也难以幸免,“哈利简直以为他要一直到六年级才能做完。”[5]

罗琳文风简洁,但却在简单中出彩。作者大量运用伏笔,设置重重悬念,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后文大量旁白似的说明,使得结构更加严密紧凑,节省语言。同时作者大量白描式的语言的使用,当几个人物心情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时,作者的描述却在这时戛然而止,避免过多的抒情而使故事流于庸俗,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回味的空间。

二、细节描写,引人入胜

小说的使命在于摹写人生,其直接目标就是刻画人物、展示环境、描述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小说的这种描绘生活的广泛性、普遍性、整体性决定了小说语言的基本功能即描摹。无论是作者的叙述话语、描写话语还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都起着描摹人生的作用。

《哈利・波特》中出场人物众多却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有突出的优点和缺点,读者往往可以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人物的处境、目标、性格和情感。这一点,罗琳在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做得尤其出色,她向我们展现了处于青春期动荡不安的哈利:他除了要面对自己的初恋,还希望大家能信任他,不希望再被当作小孩子一样保护,他还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太不公平了,他内心的怨愤不断地堆积,他真想大声怒吼出来。如果不是他,甚至谁都不会知道伏地魔回来了!而他得到的回报呢,却是被困在小惠金区整整四个星期,完全与魔法世界失去了联系,不得不去蹲在那些快要枯死的秋海棠丛中,就是为了能够听到虎皮鹦鹉滑水橇的消息!”[6]这是一段对哈利的心理描写,当时他几乎被魔法世界隔绝开来,多数人不相信他,没有人联系他,于是觉得魔法界人士都是忘恩负义的家伙。罗琳不仅揭示了他心中的怨愤和极度的烦躁,还把这种情绪神不知鬼不觉地注入读者心中,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三、言语幽默,富含哲理

在《哈利・波特》中,夸张蕴含着幽默性,幽默带有儿童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使作品体现出浓浓的戏剧色彩而变得有意思、有意义。哈利波特带来的绝不仅是畅游魔法世界的惊奇,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更有那无比丰富的教益,关于友谊,关于勇气,关于爱,关于执著,关于正义,关于和平,甚至关于死亡。不仅在读小说,也同时在读社会,和哈利一样,在不断认识社会,认识人性,获取知识,获取教益,以至于邓不利多等人的日常话语也成为千万读者的口头禅。

真正的作家必须首先为儿童写作,只有儿童身上最大程度地保留着人的本性,而本质的东西的体现依赖于作家的水平。罗琳怀着一颗真诚之心,结合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以简洁、细腻、幽默、个性化的语言将现实与魔幻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让孩子在痛快淋漓地体验魔幻世界的精彩的同时感悟了人生的真谛,也慰藉了成人早已麻木饥渴的心灵。《哈利・波特》系列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学会了阅读,也把成千上万的成人拉回了阅读,从而在无数读者的心中,也在人类文学史上牢牢地占据了一片土地。

文学通过他人的经验和认同方式使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虽然我们无法在现实世界实践魔法,无法仿效小说主人公的经历,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不同的体验,从而得到在现实中生活的鼓舞与启发,这或许是普通读者阅读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罗琳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成就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也通过这一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功不可复制,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成功背后的种种因素,通过模仿实现未来作品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有接受力的头脑[M].1949:97.

[2][3][4][5][6](英)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M].苏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21,39,40,54,88.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