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浅析

时间:2022-07-08 04:16:07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浅析

【摘要】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难点。本文就如何复习古代诗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做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在高考中,语文科目满分150分,古诗鉴赏只有10分,分值是试卷总分的1/15。依据以往教学经验,古诗鉴赏试题虽分值小,但学生得分普遍不高,难度系数极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呢?在此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明确复习目标

我们综观历年语文高考试题,诗歌鉴赏覆盖考点多,基本涵盖了诗歌鉴赏的所有能力点。重点在内容、感情两个方面,其次是语言和手法,再次是形象和风格。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其想像力和审美力”《考试说明》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当然,复习仍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着手,且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二、合理选用复习例题

对于复习,一定也要选好例题,这小则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大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深远地影响。首先,我觉得能作为范例的诗歌应该具备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内容健康、思想积极,还要有艺术特色。其次,“范畴教育论”的奠基人,德国著名的克莱夫基教授在论述教学内容时提出了基础性、基本性、范例性原则。“所谓基本性就教给学生的内容应当是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基础性就是强调教学内容应当是针对青少年的实际,从他们的基本经验以及业已达到的某一智力发展水平出发的内容。范例性就是实现基础性与基本性之间的桥梁”。我们有了这一理论依据,那么在选例时一定要遵循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的原则。再次,我认为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是最好的例子,不妨我们选之以教。

其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3、 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 下一篇: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实现课堂高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