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张力

时间:2022-07-08 01:36:27

摘 要:在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都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其具有独特的魅力。从诗人行走路线赏析,了解诗中呈现出的是诗人内心与寺院,大小世界之间的冲突与交融,单纯世界与复杂世界的相互作用,领悟诗歌的张力所在。

关键词: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张力

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被宋代的欧阳修称赞不已,尤其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欧公一直想要模仿超越,却难以达到其境界,最后l现在这些寻常字的背后是“造意者为难工也”。纪昀评这首诗“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侯,‘自然’二字不足以尽之。”殷[更是把常建捧得相当之高,《河岳英灵集》中描述常建地位与左思、鲍照并列。众人的评价都很高,那么常建的这首诗歌的魅力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是因为这首诗歌本身饱含了无限的张力。《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中物象颇多,如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等。那么,在这些物象的背后,诗人的情感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首联,清晨,正是一天的早晨,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古寺。心里可以说是宁静,即使是满满烦忧,也会受到古寺的静穆氛围而逐渐消散。古寺,给人的感觉是悠久,是寂静,是肃穆,是庄严的,是让人敬畏的,是可以涤荡心胸的。所以有些人有了烦恼就会到寺庙里呆一段时间来沉淀自己,使自己更冷静地看待问题。来到古寺,周遭的一切都是宁静的,受到了刚升起的太阳的照射。扫去昨夜的黑暗,扫去昨天的过去,光辉万丈洒满整个古寺,自然也不会遗漏高高的树林。正因为是古寺,所以必然会有高林,这不仅是古寺古老的原因,更是因为寺院需要高林。高林在佛法中有着庄严之意。也正因为有了高林,使得光辉普照,佛光万丈,使古寺更加庄严。

颔联,走进古寺,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发现了一处幽僻之处。这处地方,幽静,弯弯曲曲,必然是一处清静之地,也肯定会是一处礼禅的好地方。于是,怎么也停不下脚步,走着走着,发现弯曲的小路确实别具风格,原来通向了禅房。而正因为是清晨,人必然不多,所以诗人才能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幽处的风光。古代寺庙本就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所以禅房的地理位置必然是相对隐蔽幽寂的。走在幽径上,看到了禅房。禅房的周围是花木相互隐映。花木有着佛法高深的含义。而禅房自然要在高深的地方,一来可以显现佛法高深,二来也是礼禅需要的寂静之处,可以助于礼禅之人。因为幽径的相称,使作者心里必然是静的。

颈联,在这样一片区域,本就宁静。忽然听到鸟鸣声,这清晨本就有许多小鸟的叫声,但在这样一个清寂的环境中,这样一个肃穆的氛围里,听到了鸟鸣,怎么能不让人想到,这是因为鸟的欢悦才会鸣叫。好的山水,好的景象,加上古寺的清静,此情此景,鸟儿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呢?寺庙一般都需要傍山而建,选址必然是远离人家的山域,没有嘈杂的人群,鸟儿自然是安全的。古寺里的潭也是静的,因为清晨的缘故,更是因为古寺的原因,一个外在的安静,加上内在古寺的幽寂,让人的心也不得不停下来,暂时抛弃烦恼与忧愁,使人心里空澈明净。诗人一路走来,看到的人不多,这份安静也足以使内心归于宁静。

尾联,一切都变得静悄悄的,没有了鸟鸣,没有了声响,归于寂静。此时,内心是宁静的,而传来的钟磬音,似乎打破了这份宁静,却又把这份宁静推向极致。只能听到杳杳钟声,不正是周遭静寂所致吗?从清晨踏入古寺,到听到渺渺钟声,使得内心得到了涤荡,忘却了尘嚣。

诗人没有在诗中提到早课诵经声,却在末尾提到钟磬音,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僧人们该起来诵经了。晨钟暮鼓,早晨的钟声是提醒僧人们要起来做功课了。到了末尾钟声响起,诗人这么一路走来,都没有听到钟声,说明诗人到寺院的时间特别早,在僧人早课之前就在寺院里了。所以,诗人在寺院见到的一切,心里的感受都是在几乎无人或者人特别少,环境又特别清幽的情况下所看所感的。

诗人的心境是宁静的,在这个环境中,诗歌里呈现了一个大世界与一个小世界,也呈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和一个单纯的世界。

所谓的大世界,又是小世界,所谓的小世界,也是大世界。外在的世界,自然界的一切,寺院的一切都是外在的世界。这里花草树木呈现了许多的元素。然而它相对于人心而言又是小世界。人心包罗万象,承载了许多东西,好的、坏的,都包罗进来,这样人心相对于古寺又是大的了。而从形状上看,心远远小于古寺。这里就出现了大世界与小世界的冲突与融合。是大世界吞没了小世界,小世界也消融了大世界,相互补充,相互弥补。

同样的道理,古寺外面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形形的东西可以说是无所不有的复杂世界,却让人们相互争夺,相互计较,让人们变得复杂。而古寺则相对单纯,只有涤荡人心的钟声、寺庙、佛像等。古寺里的一切,目的都是让人消除烦恼,忘却贪欲,达到静心养性的目的。因此,古寺相对寺外而言就是一个单纯的世界。同时,古寺相对人心也是这样的。人心因看得太多,想得太多又吞噬了单纯,变得复杂起来。古寺相对于人心的复杂,单纯与复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古寺的单纯让诗人的内心澄澈明净起来,单纯的世界帮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加透彻明净。

诗人,走了一圈下来,心也静了,道也悟了,可以说是明心见性,更加明了禅的深透含义了。所以,这首诗歌既是一首情思饱满的诗,又是一首哲理性极强的诗歌。这就是这首诗歌的张力!而这一点正是使它能够脱颖而出,人们争相模仿超越却难以复制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陶文鹏.论常建诗歌的境界[J].社会科学战线,1990(2):251.

[2]杨霖.唐宋诗学转关视野下的常建诗歌论[J].安徽文学,2015(5):2.

[3]徐磊.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解[J].教研天地,2015(1).

[4]王薇.《题破山寺后禅院》文化解读探微[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1(12).

[5]邬晓东.禅诗不绝的常熟破山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6]刘德重.盛唐水田园爵派的形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1980(3).

上一篇:高中数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下一篇:“体罚”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