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时间:2022-07-08 09:43:19

安徽省各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摘 要】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经济发展喜人却不平衡,南北部和中部的发展不能同步,经济基础的不同也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安徽省所有市的数据,得出各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为以后的平衡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综合经济实力

安徽省在大力加快经济发展,但省内地区间在地理位置、人口资源及历史、技术、初始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省政府对各地区的经济政策也有所相同,导致地区经济差异,南北部和中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7个变量,采用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即在保留原有变量尽可能多信息的前提下达到降维的目的,从而简化问题的复杂性并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1],得出省内所有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分和各主成分得分,从而分析问题并提出一点建议。变量的选取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2]。采用软件SPSS13.0,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11。

表格1 解释总方差表

成分 初始特征值

Total % of Variance 累积 %

1 8.957 52.689 52.689

2 4.408 25.930 78.619

3 1.647 9.686 88.305

4 .922 5.425 93.731

5 .412 2.426 96.156

6 .319 1.875 98.031

7 .130 .764 98.795

8 .110 .646 99.441

9 .040 .236 99.677

10 .024 .143 99.820

11 .017 .097 99.917

12 .009 .053 99.969

13 .003 .018 99.988

14 .002 .009 99.997

15 .001 .003 100

16 .000 .000 100

17 .000 .000 100

选取的经济指标有:各市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值、年底总人口、房地产开发建设本年度完成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支出、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消费性支出、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商品进出口总额、旅游总收入。

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列出了所有主成分,第一二三四主成分特征根分别为8.957、4.408、1.647、0.922,解释总变异的52.689%、25.930%、9.686%、5.425%,第五主成分虽然解释总变异的2.426%,但其特征根只有0.412,远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原始变量。又因前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高达93.731%,根据主成分确定原则,可以确定需要提取4个主成分。

表格2 因子载荷矩阵

成分

1 2 3 4 。。。

x1 .97 -.23 .02 -.01 。。。

x2 .03 -.97 -.10 .21

x3 .98 -.02 -.05 -.04

x4 .95 -.26 .14 -.01

x6 .96 -.06 .20 -.10

x7 .97 -.01 .17 -.06

x8 .98 .01 .10 -.09

x9 .53 .70 -.24 .35

x10 .73 .46 -.33 .26

x11 .35 .32 -.80 -.12

x12 .02 -.96 -.11 .21

x13 .95 .01 -.06 -.21

x16 .97 .13 -.02 .01

x17 .62 .06 .61 .14

zx5 -.05 .89 -.15 .01

zx14 -.12 .63 .42 .574

zx15 -.36 .65 .39 -.47

下面找出并确认这四个主成分分别由哪些经济变量构成。首先根据因子载荷矩阵求出主成分的线性表达式,方法是用表格2中的第i列向量除以第i个特征根的算术平方根后,得出第i个主成分的变量系数向量。经计算得出第一主成分由x1、x3、x4、x6、x7、x8、x13、x16组成,代表各市经济水平;第二主成分由x2、zx5、x12组成,代表各市农业水平;第三主成分由x11、x17组成,表示环保旅游业水平;第四主成分由x9、x10、zx14、zx15组成,表示居民生活及运输水平。虽然找出了主成分,但并不知道城市间的差别到底是多大,所以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算出第一至第四主成分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得分,计算结果见表格3,z1-z4分别代表第一至第四主成分得分,z表示综合经济实力得分。

表格3 综合分析结果

城市 z1 排名 z2 排名 z3 排名 z4 排名 z 排名

合肥 10.7 1 -1.2 11 1.3 3 -0.4 10 5.8 1

淮北 -1.7 14 1.1 7 1.0 4 -1.7 17 -0.6 9

亳州 -2.0 17 -1.5 13 0.4 5 0.5 6 -1.4 16

宿州 -1.7 15 -2.6 16 0.4 6 0.6 4 -1.6 17

蚌埠 -0.6 7 -0.9 10 -0.5 12 -0.2 9 -0.7 10

阜阳 -0.8 8 -2.8 17 -1.4 15 0.5 5 -1.3 15

淮南 -0.9 9 1.4 5 0.2 8 -1.3 16 -0.2 6

滁州 -0.6 6 -1.3 12 -0.3 10 0.1 8 -0.7 11

六安 -1.0 11 -2.4 15 -0.4 11 0.2 7 -1.2 14

马鞍 1.4 3 3.8 1 -0.9 14 2.4 1 1.9 2

巢湖 -0.9 10 -0.5 9 -0.7 13 -0.6 14 -0.8 13

芜湖 2.5 2 1.3 6 -1.5 16 -0.7 15 1.6 3

宣城 -1.2 12 -0.2 8 0.2 7 -0.4 11 -0.7 12

铜陵 0.1 5 3.7 2 -2.3 17 -0.6 13 0.8 4

池州 -1.8 16 1.4 4 1.6 2 -0.4 12 -0.5 8

安庆 0.3 4 -1.7 14 -0.2 9 0.8 3 -0.3 7

黄山 -1.6 13 2.3 3 3.1 1 1.1 2 0.1 5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在综合经济实力上,合肥依托着省会城市的优越性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经济基础雄厚,政府投资力度大,吸引外商进驻多,是全省的金融中心,而其在农业生产方面就显得相对薄弱。紧随其后的就是素有“钢城”之称的马鞍山市,其境内马鞍山矿区是我国七大矿区之一,矿产资源丰富,直接经济利益丰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受困于全市面积有限,旅游业较其他城市还不够完善。芜湖市,一个拥有安徽省最大港口的城市,经济实力2010年位居第三,在今后的几十年间,将与马鞍山形成两龙“争斗”的局面,经济实力不相上下。芜湖可依托其国内最大汽车民族自主品牌奇瑞,亚洲最大的水泥企业、产能居世界第一的塑料型材企业海螺集团,亚洲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第4代高科技主题公园方特大力发展工业和旅游业,跨越是蓄势待发。排在第四位的是有着极佳水运条件的铜陵市,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其境内59.9公里,矿产资源量虽不及马鞍山,但品种全,经济实力和农业均排名靠前。第五黄山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名牌,“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为该市带来的旅游业以及其附属产业经济效益值是省内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黄山市每年排名靠前的直接原因。淮南,安庆,池州,淮北,蚌埠分列6至10位,综合经济实力相当。排在最后两位的是亳州和宿州,这两个市不仅是省内的落后市,在全国范围内综合经济实力也很靠后。亳州市成为地级市不到6年,经济实力还有待依靠“中华药都”进一步提升,同样,宿州市应学习周边的淮北,蚌埠等市,转变思想观念,加快信息化建设,抓教育,与皖北发展经济圈连在一起,做后来居上者。

参考文献:

[1]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3.

[2]张立军.多元统计分析实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3.

作者简介:朱清清(1989-),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大学2011级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发展。

上一篇:大学生兼职中的权益保障状况的调查 下一篇:浅析高校教育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