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冷兵器和防具”刀剑篇(上)

时间:2022-07-08 09:35:52

日本刀剑的历史

在日本的历史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刀剑的故事,漫画爱好者和游戏玩家们更是经常能见到日本刀剑的影子。

日本早期的刀剑受中国影响很深,大约在日本的弥生时代初期,即公元前二三世纪,中国的青铜剑就已经传入了日本,但当时并未普及和流行。到了中国的汉代,铁制刀剑经朝鲜也开始传入日本。两汉后,中国的刀剑继续东传。三国时期,魏明帝曾赠日本邪马台女王“五尺刀”。到了唐代,日本对中国刀剑技术的吸收力度更是空前,并也因此带来了奈良时代的飞速发展。

和中国一样,日本最早出现的也是以刺杀为目的的双刃剑,直到古坟时代前期(4~5世纪),剑一直占主导位置。到古坟时代后期,剑开始被单刃的大刀所替代,以砍杀为主的单面刃大刀开始登场,并从奈良时代(710~784)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初期。单刃的大刀应该说只是在剑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小步,但是使用方式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刺杀变成了砍杀。此时的剑已很少用于实战,逐渐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皇室成员和身份高贵的人才会佩带。这一时期的刀剑基本仿照中国刀剑的形状,其中多从中国进口。

日本历史上的名剑很多,有些流传至今。日本的第一剑当属天丛云剑。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国津神的首脑须佐之男命斩杀八岐大蛇,在蛇腹中得到一把剑,因大蛇所在之处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这把剑被称为天丛云剑,后来它成为代表王权的三件宝物之一。日本武尊在奉第十二代天皇景行天皇之命东征时,从祭祀天照大神的伯母倭姬命手中得到了天丛云剑,传说他在静冈县遭到火攻时,用天丛云剑砍光草木得以死里逃生。后来,天丛云剑也被追称为草之剑,武尊也被称为日本剑法的创始人。草蕹之剑和大叶刈剑、布都御魂剑并称为日本神话三大名剑。

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还记载了十握剑、八握剑、头槌剑、七支剑等。这些剑的形状都很独特,给人神秘之感。在日本奈良县天理市的石上神宫收藏着七支剑,长83.9厘米,剑身两侧各伸出3个剑枝,据称此剑为古代的朝鲜所献,剑身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见。平安时代初期左右,日本贵族十分崇尚中国文化(唐风),每年都有很多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文化和技术。但随着唐朝的衰退,日本便停止派遣使者到中国,受中国的影响逐渐减弱,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新文化。

平安时代(794~1184年)中期是日本刀剑发展的分水岭。随着铁制兵器的普及,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武器使用也越来越频繁。此时,庄园的数量急剧增多,封建庄园领主制度开始产生,逐渐出现以武士为代表的武力集团。武士的出现加快了日本刀剑技术的发展,作战形态也从徒步作战转变成了骑马作战。当时武士出征时常常是自备刀剑、弓矢和马具,直形的大刀和剑在马上作战,斩、砍时十分不便。基于实用,武士们都要自行订做方便顺手的刀剑,锻刀师间竞争激烈。为了斩砍方便,日本刀匠们开始弯曲刀身,逐渐形成了日本刀的特色。为适应作战方式和用途的变化,以骑马作战为主的大刀、徒步作战为主的打刀、胁差逐渐分化形成,直至江户时代,日本刀都是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兵器。

到了室町时代,日本逐渐形成一些著名的刀剑制作门派,如势洲村正派、美浓关派、备州长船派等。到了桃山时代,日本迎来了新刀期。新刀以讲究美术效果为其特色,刀身宽厚,刃纹花样繁多,钢材部分采用进口材质,如南蛮铁等。刀身雕刻繁琐细密,作刀风格、时代背景与古刀期相比均有革命性变化。

江户前期,关东关西大都市是当时全日本制刀的两大重镇,风格各具特色,出现了兼重、安定、虎彻等大名家。此时由幕府武士中川左平太重良首开试斩先河,其后山野加右卫门永久、勘十郎久英等武士更广开试斩尸体风气,将试斩刀的性能用金字镶嵌在刀柄中心作为记录直接影响着武器的声誉。

此后日本刀剑的生产又几经起伏波折。到了明治维新后,刀剑作为战争武器的历史宣告结束,但是作为美术、工艺品开始流传下来,直至现在还给人一种美仑美奂的感觉。

可以说日本古代的刀剑深受中国文化及佛教的影响,古代许多名贵刀剑,均刻有中国的诗、龙、神像,或是梵文、莲花等。到了平安时代后期,随着日本锻造刀剑的技艺精进,才开始闻名于世。

日本刀在刀形上借鉴了缅甸刀的特点,以后吸收多民族的精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日本刀的刀柄较长,与刀刃的长度比例一般为1:4,刀背厚,刃部较直而略带曲度,并略弯。日本刀使用时双手握举,劈砍凶猛。清代《小知录》上就有这样一段记述:“倭犯中国,始以此跳舞而前,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日本刀剑的构造和名称

日本刀上各部分的名称甚为繁琐,由于历史上各流派、各刀匠的制刀方法不同,每个部分都能鉴赏出刀剑的流派、制造年代等。

日本刀的刀柄部分称为茎,茎与刀身部分是一同铸造出来的。茎常见的形状有振袖形、海鲫腹形、雉子股形、舟形等。振袖形类似于和服的长袖,典型的代表是镰仓时代末期流行的马手指短刀。海鲫腹形很像海鲫的鱼腹形状,村正刀多采用这种形状。雉子股形看起来很像鸡腿的形状,常见于卫府大刀。舟形类似于船底的形状。茎上开有孔,称作目钉孔,留作套装固定的柄和白鞘柄用,据说是南北朝时代的刀匠所创,很有古朴感。在室町时代以后,开始使用旋床来打孔,因此多为圆形。目钉孔位置之高低及洞的数量是判断刀剑种类及是否改装过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茎上面刻有制作年月日以及制作者的姓名等称为铭,有些大名家的作品并不留制作信息,称为无铭。目指的是刀匠在茎上刻的纹样,以增强摩擦使刀柄不易脱落。各刀匠流派制作目有着不同的创意,按地方、时代、流派的不同目也不同。

日本刀的刀身部分根据位置的不同又有刃、栋、反、镐、地等几大部分。正面刀刃部分称为刀区,刀背为栋,刀背呈现弧度的部分称为反,刀面上中线部分称为镐,地介于镐与刀纹之间。

根据刀身的构造和断面形状的不同,日本刀剑可分为平造、切刃造、片切刃造、镐造、锋两刀造和两刃造。平造指刀身的两面是平的,断面为等腰三角形,古坟时代的大刀和短刀多采用这种构造。切刃造是刀刃部分向上斜切成三角,在奈良时代的大刀基本上采用这种构造,正仓院收藏的大刀和伊势神宫收藏的刀剑多数都是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片切刃造是指单面开刃,短刀多用这种结构。铸造是最常见的日本刀的造型,被认为是从切刀造进化来的,镐造的刃从刀柄处就开始了,太刀、打刀、胁差等日本刀大半都采用这种结构。两刃造是以剑为代表的造法,正如字面意义,刃是两面的。锋两刃造是在镐造的切先部分为两刃造,实际上前面是剑,后面是刀,以小乌丸大刀为代表

刀刃上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波浪纹称为刃纹,根据刀匠不同和时代的变化有所差别,包括直刃、乱刃和三本杉刃等。刃纹被认为是表现日本刀美术价值最高的部分。

刃部刀尖部分称为切先或锋,也就是刀锋的意思。刀尖与刀身的分界线称为横手。有别于世界各地的刀剑制法,日本刀的切先和刀身其它部位各有独立的锻造步骤,一丝不苟。不同的时代,有各种不同的切先设计。观察切先的形状,就可以对刀剑的生产年份作出初步的估计。在古代,大和、山城的太刀多是小切先。镰仓时代则流行中切先,在蒙古进攻日本时的文永之役、弘安之役及以后的时候则流行大切先。

日本刀的护手称为锷,是刀装饰最讲究的配件。日本刀的护手或方或圆、或椭圆或六角,形式不同,纹饰差异也很大。古坟时代的锷为铁制或金铜制作,上面有简单的装饰。室町时代专门的锷工开始出现,当时的锷上面被锷工绘制了精美的图案。江户时代开始,锷的工艺美术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上面或镂空,或装饰镶嵌金银丝、珊瑚、明蛤、钢片等物品,或有精工雕刻各种图画、题诗,还有的形状为鸟兽或花草,花样繁复多样。

日本刀的装具制作也很讲究。古代战场上使用刀鞘都是在木头上涂漆,然后用革进行包裹装饰,礼仪用的刀也用金、银、铜等金属薄片进行包裹。太刀的刀鞘上有两个金属环,称为足金物,两个金属环用缎带编在一起,可方便刀剑的携带。打刀的刀鞘上面尽管没有足金物,但是在刀鞘口两侧分别插放有小柄和笄,笄绝大多数是铜或铜合金制品。

日本刀的制造方法

日本刀被称为世界刀剑艺术的极品,具有不折、不曲、善切的特性,这与炼铁、锻造、研磨和制造等技术是分不开的。日本在还是邪马台国的时期已经炼铁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朝鲜半岛输入的,铁对于当时而言是贵重品。等到炼铁的方法传入日本之后,各地的豪族就开始进行炼铁,北九州、出云、吉备等地都是著名的炼铁地。正是由于这些地方的豪族掌握了炼铁技术,提高了军队的武装水平,才得以扩张势力。

日本刀的材料都是精制的砂铁,这种铁产于中国山地(日本地名),优质的砂铁加上木炭溶解的制炼法,保证了冶炼出来的铁杂质很少,称为玉钢。过去一把好的日本刀通常由一名锻造师和四名助手合力锻造,锻造时以坚硬的玉钢作为心铁和刀口,将弹性和韧性好的庖丁铁包在刀外。后来,各家的锻造方法开始逐渐规范化,根据方法的不同有丸锻、三枚锻、甲付、四方诘、合锻等称呼。通常历时约二个月可锻造成一把刀,然后再交给研磨师研磨。

日本初期的刀剑制造技术都是师从自中国。在古坟时代,出现了称为韩锻冶的锻冶集团,其锻造方法基本上和中国的一样。到了奈良时代,从事锻冶的人多了起来,出现称为倭锻冶的人,日本的锻冶技术开始飞速发展起来,但刀剑的制作依然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当时的唐样大刀基本上是日本刀剑制作的模板。

到了平安时代,根据武士的经验,日本开始独自研究刀剑制造技术,其结晶就是弯刀:将刀身后弯,为使刃部锋利,刀刃要薄,制作难度很大,在当时的日本做到这点确实是技术的一大进步,平安时代末期,日本刀剑的需求激增,为了应对需求扩大的局面,日本的刀匠数量大大增加,日本刀也由此迎来其制造生产的黄金时期。

刀匠们把所锻烧的钢反复锻砸,锐利的部分称为刃纹。淬火时,在刀身上敷上薄厚不等的泥,刃的部分薄,其它部分厚。烧到一定温度后,刀剑被马上放到水中冷却,强烈的温度变化使刀剑的材料开始发生变化。刀刃部分经过急速的温度变化,成为坚固的钢,也就是“善切、不曲”的部分。其它的刀刃部分则较为柔韧,就是“不折”的部分。同时刀身也会产生许多纹理变化,除了刃口边的波浪纹之外,还有类似金线、银线、雷电闪光等奇特条线,称作匈。又有或大或细的结晶颗粒,这种就是沸。在刃上看到的称为刃沸,在刀身上其它位置看到的称为地沸。锻冶完成后还要进行雕刻,雕刻一般由刀匠兼任,也有一些是专职的雕刻师。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之后,一把日本刀虽然是兵器,但同样也成了艺术品,至今仍引得很多爱好者热衷收藏。

上一篇:欧美坦克比俄系坦克强多少? 下一篇:“不仅仅是游戏”漫谈军事类电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