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文化建设中德育功效之研究

时间:2022-07-08 09:20:16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中德育功效之研究

济宁市实验小学位于济宁市市中区,学校历年来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特别是承担《学校文化建设中德育功效之研究》子课题以来,我们对德育和校园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学校文化,从广义来讲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学校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中深层的文化积淀与特殊的教育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思想转化的过程。如何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育人功效,寓德育教育寓学校文化建设中呢?

一、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寓德育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词一语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提高素养。

(一)创建德育文化环境以优质的资源陶冶人。济宁市实验小学从创建至今,世纪延绵,人才辈出。如何将这种凝结着实小多少代人智慧和汗水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学校提出了四个“让”的要求,即: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彰显学校文化,让每一个学生直面中国古代圣贤,让经典文化陶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校园充满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崇德尚文的观念。具体做法是用直观的手段让它们直接映入师生的视野,根植于师生的心灵。一是把学校核心理念“让爱浸润每颗心灵”,刻画在学校教学楼上。二是发扬地域文化优势,将“孔子、孟子、曾子、颜子”四位古代圣贤及其思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于教学楼的四面立墙上。三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实验小学的校徽、校旗和校歌。四是精心打造文化长廊、文化墙。五是在学校光彩楼的墙壁上有我校师生共同完成的古诗配画。

(二)创建德育文化理念,以先进的理念影响人。用一流的文化孕育一流的学校,用一流的学校文化哺育一流的人才。我们的学校文化力求从内容到形式,从风格到布局,都闪烁着教育智慧的风采,承载着建设现代学校的意蕴。实验小学把建设“教师高品位学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学校高档次”作为办学目标,引领广大教师形成共同的追求、在“三风一训”建设方面,诠释了当代教育理念的内涵,提出“独立自信显个性合作创新求发展”的校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风,“愉快地学主动地学创新地学”的学风,“知识点亮人生进取成就梦想”的校训,这些构成了学校管理的亮丽风景和师生成长的共同愿景。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文化因素的暗示,渗透学生的心灵,它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又时时处处洋溢着文化育人的氛围。

二、用心建设班级文化,寓德育教育于班级文化建设中

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创建班级物质文化,以高雅的教室文化熏陶人。优美的教室环境既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1.用好班级展板。为了创建班级文化,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块展板。展板的设计、展板的内容等都有学生策划完成,展板内容每月定期更换,展板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2.让教室充满生机与活力。每班教室的窗台上都有一些学生自己认养的盆花,这样的布置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二)提炼班级精神文化,以高尚的精神文化净化人。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和纽带,它主要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优秀的班级文化应该是“神”与“形”的和谐统一。1.尊重学生主体,自主讨论制定班徽、班花、班级公约。2.召开主题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制定班级制度文化,以人文的制度文化规范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是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来进行,体现班级特色,制订了适合本班的班级公约。班级设立评比栏,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种方式每周评选“文明之星”、“卫生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等,并在班级的“星光灿烂”栏目中粘贴出他们的照片。这样长期引导学生用班级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就会让学生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逐渐使日常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开展多彩班级活动,以多彩的活动文化凝聚人。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每学期,班主任都会根据学校的活动,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其发扬光大,并鼓励他们为班级做贡献,用其所长,扬长促短。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上一篇:西部欠发达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关于农村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