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建议

时间:2022-07-08 07:17:26

对高校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建议

【摘要】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它的音乐表现力,是其它任何一件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演奏技术的培养,忽视了钢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提高。对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提高建议

一、扎实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前提

我们不提倡对于技术和技巧的过分追求,但是并不否认技术和技巧的基础作用,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钢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力就无从谈起。具体说,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

1、乐句的正确划分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弹的十分娴熟,但是却给人以一种陌生的感觉,原因就是没有的对乐句进行正确的划分,就像是文章里的标点符号一样,符号一变,意思也就变了。对于乐句划分能力的培养,要从最基本的呼吸开始练习,乐谱中气口的呼吸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对气口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于乐句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比如五个小节以上的标有连音线的乐句,通常表达出的是一种流畅的感情。将这些不同情感的乐句连在一起,就是整个乐曲进本的感情线索。

2、速度和节奏的准确性

首先是速度,同一首曲目,如果速度不同,音乐情感的表达就会大相径庭,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哀乐,节奏缓慢低沉。其实它的原型是一首欢快的陕北民歌,将速度放慢了若干倍之后,就成了现在的哀乐。所以对于速度的认识,一定要准确和扎实,一个好办法就是充分发挥节拍器的作用,先训练准确和扎实的速度技巧和感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各种个性的表现。其次是节奏,节奏是构成音乐最原始的素材,也直接影响到乐曲的情感指向。需要教师予以充分的重视,每一个乐句都要进行节奏上的明确,再此基础上,再进行整个乐曲的演奏。

3、对乐曲的独特认识

在有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之后,想要完美的表现一首作品,还需要对作品做出合理的诠释和处理。或者说要把谱子背后的意义读出来。比如德彪西的作品,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演奏他的作品,就要对作品的朦胧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格外的关注,倘若没有这方面的特别注意,那么印象派钢琴的表现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了十分细致和丰富的理解,力求最准确的对作品进行情感性特点的诠释。

二、音乐基础素质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重要保障

1、加强听觉的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觉是首要的。因为音乐具有时间性,不同于文字、绘画,可以慢慢分析,音乐的音响稍纵即逝,因此音乐的听觉训练就要像掌握一门语言一样,做到得心应手,在多听的基础上,形成对音乐的直觉。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声音感觉和声音意识,其中包括对不同音质音色的敏锐鉴别,对音色与情绪色彩和景物色彩的通感,对音色艺术表现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音乐欣赏,在对钢琴、歌剧、交响乐及其它乐器演奏的欣赏过程中,提高他们对好的声音的鉴别能力。在进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对声音的感觉和意识要始终与掌握各种弹奏方法紧密联系。要培养学生在弹奏一首乐曲时,首先对声音有良好的预感,先有内心听觉,有音色想象,从而支配他去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来塑造良好的音色。有一双很敏感地鉴别自身弹奏音色的耳朵。弹出来的声音能适合作品艺术表现的要求,产生多层次的变化,说明你的各种弹法是对的,这样才能具有塑造良好音色的能力。

2、加强内心歌唱性的培养

内心歌唱在提高音乐表现力中有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如果内心没有表现的欲望,歌唱性就无从谈起。而且,如果没有内心的歌唱,乐句中自然的起伏和乐句的呼吸也不可能表现出来,当然更谈不上意境的表现了。要把内心的感受、感情通过柔韧的手指在琴键上唱出来,实际上是心在歌唱。声音只是传达感情的媒介,嗓子、乐器演奏只有发自内心才能唱或弹出优美如歌的声音来。没有感情,声音再纯净再华丽也是无生命的,苍白无力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内心的歌唱去带动弹奏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旋律,当你对它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受时,才可能在弹奏中追求优美的音色,才可能把它弹得有语气、有表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心歌唱感觉,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弹唱结合。歌唱要求有丰富的感情、动人的音色、自然的语调和语气、连贯流畅的旋律线条、悠长的气息及合理的呼吸、准确清楚的吐字等等。内心歌唱完美了,才能带动钢琴演奏,使其声情并茂。

三、综合素质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基石

钢琴演奏是一种文化,从很多钢琴大师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文化素质在理解钢琴作品和表现钢琴作品中的重要意义。绝大多数成名的演奏家,都有着全面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事实上我们的也有过相同的感觉。文化知识的功底越扎实,对于作品的理解就越容易、越到位,表现起来就越准确。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曾经说过,很多演奏者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难有大的提高了,不是在于他们的手指僵硬了,而是他们的文化空白了,头脑空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文化知识的培养。包含一般的文化知识、音乐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和音乐本身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越全面,理解和演奏乐曲的能力就越强,通过实际的演奏之后,又会发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四、艺术实践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渠道

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这一点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还是十分缺乏的。通过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来,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钢琴演奏的价值是通过舞台表演而展现出来的,琴房里演奏的再好,没有人听到,也是徒劳。在一次次的舞台实践中,学生们会学会如何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奏之中,感受音乐的真谛和内涵,钢琴的音乐表现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出来。对此教师要予以充分的重视,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各种上台演出的机会。比如在所教的学生中,定期召开演奏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教师和其它同学面前演奏。又比如积极的和社会上的各种演出组织取得联系,跟他们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上台的次数多了,紧张感就会消失,演奏起来,就可以更好的发挥出音乐的表现力。

除了演奏实践之外,还要进行欣赏实践。这种更确切地说,应当是一种有针对性的鉴赏。对此教师应当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计划,按照风格、流派等对一些经典的曲目进行划分,通过倾听CD或者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大师们对于作品的表现。这种鉴赏不能是走马观花,而是要起到实效。我们观看别人的演奏,要分析出别人演奏的优点所在,同时对照着自己的演奏,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里并不是按照大师的要求的来要求学生,而是重在指明一个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们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表现作品,使自己的演奏更富音乐表现力。教师不妨要求同学们写出相应的感后感,重要阐述从别人的演奏中学到了什么,自己应当有怎样的改进,久而久之,学生们具备了正确的观念,就会在实践中一一的施展出来。

综上所述,钢琴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既然是表演,就需要有娴熟的技巧作为支撑。但是从本质意义上来说,钢琴却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我们之所以进行各种技巧的训练,就是为了能够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技巧只是手段,而音乐表现才是钢琴演奏的根本目的。作为钢琴教师来说,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我,用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来更好的提高高校的钢琴教学水平。

上一篇: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课题设计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从谭晶的艺术成就探寻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