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逾越的追求

时间:2022-07-08 07:13:43

一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找准着力之处,从而扶强补弱,全面进步。进入“十一五”后,为积极谋划和实施由档案大省向档案强省奋进的目标,河北省档案局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规模空前的大调查。此时,恰逢国家档案局印发《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所指的评估对象虽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为基本单元,但许多内容涵盖或延及到市、县。于是,抓住这一契机,给自我一个客观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弥补不足,也就成为这次活动的重要主调。为此,它被称之为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估调查。

既要深入细致,又要无一遗漏地对11市设区市、172个县(市、区)在极短的时间内走访调查一遍,没有充分的准备、严密的组织和精心的调配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对此,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档案局局长冯世斌同志有着极为透彻的认识。他在反复研读国家档案局《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试行办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这次活动要特别注重针对性、注重实效,要抓住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加大督导力度,促进问题的尽早解决。

《试行办法》不仅当即转发各市、县档案部门,而且同时送达各市、县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同志手中。而后,在冯局长亲自主持下,本着既了解实情,又是为即将开展的综合评估充当先锋的精神,依托国家档案局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突出重点,经过数易其稿,终于设计出更为符合河北省情的评估调查细则。该细则共分档案局和国家档案馆基本建设情况、领导和组织保障情况、重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三大项、20个小项,所列市、县55个和54个评分点,条条切中要害。譬如,作为一个档案大省,河北无论在机构、人员,还是馆藏总量方面,在全国均位居前列,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长期无法得到根本改观,所谓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也就一直陷于必要性依凭的缺失状态。因此,这次评估调查便将档案馆建设情况及其实有面积放在一个非常显要的位置,分值设置以800平方米为底限,上不封顶。这样的导向作用意在引领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

为引起各市、县高度重视,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在2006年国庆长假即将来临的9月28日,省档案局召开了由各设区市档案局长参加的会议,对评估调查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决定,自10月下旬开始,省局要集全局之力,由局领导带队,各处长任组长,先后组织20个评估调查组,对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开展评估调查工作。

对于河北省档案局这次深思熟虑的尝试性活动,各地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特别是当各市、县主管领导收到直接寄自省局的评估调查通知后,他们即刻听取档案部门汇报,并对本地迎接评估调查工作做出布置。如廊坊市委为此专门召开了常委会;邯郸市常务副市长批示,要求财政部门尽快解决影响评估调查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经费问题,在已拨付1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20万元,同时落实评估调查专项经费5万元; 秦皇岛、邢台二市的常务副市长,石家庄市主管副市长分别到各自局馆进行了检查指导;大名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要求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在准备工作上做到“方案、人员、经费”三落实;沙河市由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以加强对评估调查工作的领导。与此同时,各市、县档案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分别采取会议调度、目标分解、深入一线、分片包干等方式,纳入倒计时工作法,推动工作进展。一时之间,全省上下营造出浓浓的争先创优的氛围。

冯世斌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2005年10月到省档案局任职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便走访了90多个市、县。此时,面对即将开展的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状况评估调查,为切实做到深入细致、统一标准、严密程序,他又在全省范围内选取3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县(市):赵县、河间、高阳,并带领已组建起来的各评估调查组的组长逐一进行了示范性的试评估。而在此期间,各市、县档案局也分别按照省局要求,对照评分细则,首先进行了自评。

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河北省档案局于2006年10月26日~11月14日,出动20个评估调查组,由北到南,对全省所有市、县档案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估调查。他们采用实地察看、现场提问、翻阅材料的办法,对各项内容分别亮明分数,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参与评估调查的人员不辞辛劳,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往往一天之内要深入两、三个县、市,白天紧张工作,夜间与有关领导交换意见、通报情况。就这样,省档案局不仅借此比较彻底地摸清了各市、县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全国性的综合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活动所汇总的数据显示:其一,档案馆建设滞后问题已成为阻碍整个事业发展的“瓶颈”。11个设区市中,只有邯郸超过6000平方米。172个县(市、区),1000平方米以下的有121个,占70%;500平方米以下的有80个,占46.5%;200平方米以下的有19个,占11%。县级局馆平均面积只有693.85平方米,低于中西部地区平均769.25平方米的水平。面积的严重不足,使大部分档案馆根本无法具备“四位一体”的功能。其二,部分县级档案部门执法主体资格含混不清,使依法治档受到无形的限制。在现有183个市、县档案局馆中,有60个归党委管理,93个归政府管理,并有30个归政府办公室管理,特别是沧州、衡水二市所辖各县,多数在机构改革中撤掉档案局而保留档案馆,使档案行政执法陷入困境。加之各县级局馆平均只有8.5人,要圆满地履行好《档案法》所赋予的职责显然力有不逮。其三,应进馆档案不能按时进馆,致使馆藏量少,结构单一。目前虽然全省县级馆馆藏总量已达到4462685卷,但仅占应保管档案的58%。有62个县馆藏案卷不足2万卷,相当数量的市县已有20多年未再接收过档案。资源不足,结构单一,严重影响了档案作用的发挥。其四,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与时展的要求形成脱节。硬件设备的不足和落后,43个县尚未开展文件级目录录入工作,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所有这些,既限制了基础业务工作质的跨越,更与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不相适应。其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薄弱,影响着其作用的发挥和服务领域的拓展。大局观念的缺乏、馆藏内容的单一、技术手段的落后,使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基本限定在传统柜架之内。特别是长期未能产生重要编研成果,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难以得到有效扩大。

实地评估调查完成后,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员针对各市、县具体情况,一一写出评估报告和评价意见。11个设区市和172个县(市、区)分别依照所得分数排出了相应座次。

如果说这次评估调查仅仅是一个手段,而潜藏在其背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省档案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的话,那么,它所产生的效果很快映现出来。

这是一种逾越的追求,是一种敢于直面现实、奋力奔向未来的行动的开端。

事实上,各级党委、政府对于这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不仅出于不甘落后的心理倾向,更因为他们认识到,作为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应该在新形势下找准前进的路途。在评估调查期间,绝大多数市、县的领导亲自参与全过程,并诚恳地听取意见。特别是唐山市路南区、平泉县、抚宁县、曲周县的“一把手”亲自与评估调查组交换了意见;新乐市、正定县、峰峰矿区四大班子的领导全程参加了评估调查工作。上下配合、协调一致,使这次活动开展得既有声势,又极为流畅。

与此同时,各地出现了一些实质性的动作,如已经立项的石家庄市档案馆,由原设计16000平方米调整为20000平方米;承德市6000平方米的新馆已经开工建设,2008年即可投入使用;沧州市将一栋5000平方米的楼房划归档案局馆使用;邢台市决定新增3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作为档案库房;廊坊市提出将现有馆舍进行置换,新建一座不少于6000平方米新馆的意向;唐山市、秦皇岛市新馆建设也已经提上日程。在县级,除迁安7400平方米的新馆即将竣工外,定州市10000平方米的新馆正在运作之中;内岳县5000平方米、馆陶县3400平方米、承德县2500平方米的新馆均已开工建设;阜城、海兴、黄骅、沙河、廊坊市安次区等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馆全部完成了规划设计;另有近20个县(市、区)的领导明确表态,要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新馆。仅在评估调查期间,各市、县财政共向档案部门投入479万元,用于购置各类设备;10多个县调剂解决了工作用车;衡水市及所辖各县将重点档案抢救保护经费列入2007年财政预算……

情况的明晰,为实施相应的行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在之后召开的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省档案局提出,要将各级档案馆建设、档案法制建设、档案接收收集、档案开发利用和档案数字化工程,作为2007年以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锲而不舍地抓实抓牢、抓深抓细,努力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局面。

随着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的正式启动,河北的档案工作又将迎来一次良好的机遇!

上一篇:学习好榜样 树立好作风 创造好业绩 下一篇:关注民生 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