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贫血,你会知道吗等

时间:2022-07-08 04:28:14

宝宝贫血,你会知道吗等

宝宝长得白白胖胖,身高、体重达标,这让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自豪和欣慰:咱家的宝宝养得多好啊。可是,当宝宝在哇哇大哭中验了血,医生告知宝宝有贫血时,大多数妈妈将信将疑,宝宝吃得好、睡得香,长得也不错,也不太生病,怎么会贫血呢?其实,贫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综合征。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0~3岁年龄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约为20%。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值,或者其中的一项明显低于正常。贫血不但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并且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诱因。

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以婴幼儿期常见的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来说,一般有三方面因素引起:一、造血物质(铁、维生素B12、叶酸、蛋白质)缺乏;二、骨髓造血功能不良;三、其他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其中,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且缺铁性贫血主要发生在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

贫血的标准

临床上多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作为衡量有没有贫血的标准。

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而分病情的轻重――

血红蛋白在90~110克/升、红细胞在(3~4)×1012/升为轻度;

血红蛋白在60~90克/升、红细胞在(2~3)×1012/升为中度;

血红蛋白在30~60克/升、红细胞在(1~2)×1012/升为重度;

血红蛋白<30克/升、红细胞低于1×1012/升为极重度。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缺铁性贫血大多发生在宝宝6个月到3岁的年龄阶段,起病缓慢,起初家长不太会注意到,等到发现宝宝有贫血症状去就诊时,可能已是中度贫血了。宝宝贫血表现出的症状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展的速度。

你能看到的宝宝外在表现:

抵抗力差,常常感冒。

皮肤黏膜苍白,以口唇、口腔黏膜、指甲和手掌最为明显。

造血器官的反应:

肝、脾和淋巴腺可有轻度肿大。年龄越小、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

各系统症状:

一、循环、呼吸系统:呼吸、脉搏加快,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如果合并呼吸道感染,心脏不胜负担,会诱发心力衰竭症状,出现心律紊乱、浮肿等。

二、神经系统:精神不振、嗜睡、不爱活动或烦躁不安,白天无缘无故哭闹,夜间出汗、易惊醒。神经、精神发育缓慢,智力比同龄孩子差。

三、消化系统:胃口减退,消化功能差,婴儿常有腹泻,严重的有恶心、呕吐。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正常新生儿每升血液中含铁约700毫克左右,其中75%以上存在于血红蛋白中,这些铁能够满足宝宝体重增长到出生时的1倍。

但是,如果出现下述情况,宝宝从妈妈体内吸收来的铁就不够用了:

一、早产儿。早产宝宝体内铁的总量较少,容易发生贫血。

二、宝宝生长速度快。宝宝生长迅速,血容量增长很快。正常宝宝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早产宝宝增加更快,1岁时可增加6倍。所以,宝宝在体重增加1倍以后,如果不及时添加辅食,易发生贫血。

三、饮食缺铁。宝宝以乳类食品为主,而乳类食品含铁很低。母乳中铁的含量与乳母的饮食有关,一般为1~1.5毫克/升;牛奶为0.5毫克/升;羊奶更少。乳类中铁的吸收率约为2%~10%,人乳的铁吸收率较牛奶要高。婴幼儿每日需要铁10毫克,所以单纯用母乳喂养,铁的供应显然不够(牛奶更甚),一旦宝宝体内储存的铁耗尽,就会发生贫血。

四、其他原因。经常腹泻、呕吐或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都会影响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虽然母乳的含铁量不够,但吸收较好,所以应尽可能争取母乳喂养(喂哺的乳妈咪应注意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

预防缺铁性贫血最实用的办法,是在宝宝四个月时及时添加辅食:

* 含铁最丰富且吸收率很高的动物性食物是肝、瘦肉,鸡蛋中的铁吸收率较低;

* 植物性食物数黄豆含铁较高且吸收率也较高,小油菜、鸡毛菜、塌菜、芹菜、荠菜含铁也较高。

* 用铁锅烹调食物可显著增加食物中铁的含量。

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喂食时间表:

早产儿或采用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应重视及时添加辅食。

轻度缺铁的宝宝可以这样补充铁:

* 喂食强化铁婴幼儿食品。

*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在4~6月开始使用硫酸亚铁滴剂,早产儿提早到3个月;人工喂养的宝宝可在4~6月开始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爱心提示:铁元素过量可发生铁中毒(主要症状是消化道出血),所以使用强化铁食品必须掌握剂量,使用的时间不宜过久,具体应由门诊儿保医生指导。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一、 去因治疗。多数患儿发病的原因是饮食不当,因此必须改善饮食,合理喂养。有些轻症患儿仅凭改善饮食、及时添加辅食即可治愈。由于患儿的消化能力较差,故添加辅食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性急。

二、 铁剂治疗。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一般采用口服法。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宝宝宜服配成溶液的硫酸亚铁、富马酸铁或葡萄糖亚铁。服药应在两餐之间,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可避免与牛奶同时服用,因为牛奶含磷较高,会影响铁的吸收。

小贴士 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所以在服用铁剂的同时应服用维生素C。

对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而贫血又较重的患儿,可考虑肌肉注射右旋醣酐铁。注射铁剂可引起局部疼痛等反应,且注射铁剂的治疗效果并不比口服法快,所以要慎重。

维生素B12、叶酸对治疗缺铁性贫血无效,不应使用。

药物治疗的方法和剂量应由医生掌握。

三、输血。输血只适用于重度贫血或合并严重感染或急需外科手术时。

合理调配宝宝饮食(三)――碳水化合物,宝宝热能的主要源泉

时毓民

宝宝从出生到2岁,生长发育处快的增长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更多的热量,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宝宝生长发育不可少的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供给能量,它是宝宝生长发育中最经济的能量来源。宝宝对能量的需求要比成人多,宝宝的一切内脏器官、神经、肌肉等的发育和活动都依赖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特别是宝宝大脑细胞的增殖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发育,都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作为能量。

糖类也是维护心血管系统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碳水化合物可以保持肝脏含有丰富的糖原,不但保证了肝脏本身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又能保持肝脏的正常解毒功能。 碳水化合物有抗酮作用,能帮助脂肪氧化,使宝宝免于酸中毒。

合理、正确补充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了多糖、双糖和单糖。在我们食物中的米、面、马铃薯、甜薯,即通常所说的淀粉类食物,其中

含有大量多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属于双糖;葡萄糖、果糖属于单糖。所有的多糖和双糖都要在体内转化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和利用。

4岁以下的宝宝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2克,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量略高于母乳喂养的。4~7岁宝宝需要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5克。

宝宝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比成人多,约占总热量的50%。不少家长误认为多吃蛋白质食品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利,而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供给,这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应,食物中宝贵的蛋白质就会被动用来供能。

最初3个月,宝宝靠母乳或牛奶中的乳糖供能。到了4个月,宝宝对淀粉有了消化能力,应补充添加碳水化合物,如各种粥、米粉、小馄饨、薯泥等都是比较好的宝宝食品。

为了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热量供给,需要合理的烹调,不断翻新,如做成像小兔子样的糖包,馒头要小巧,让宝宝感到新奇、喜爱。宝宝消化能力较差,面要做成软、烂,米要做成粥和软饭,容易消化和吸收。

碳水化合物不足或过多都有害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冷汗、心慌和虚脱。同时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使体内蛋白质消耗增多,因而形成营养不良,宝宝出现乏力、发育不良等。

*单纯以碳水化合物喂养的宝宝,初时也会长得“白白胖胖”,但是肌肉却长得不结实,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得了病迁延不愈。

*糖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宝宝摄入糖过多,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1参与葡萄糖氧化的过程,最终反而影响了葡萄糖的氧化,产生了丙酮酸、乳酸等氧化不全产物,会影响中枢神经活动,使宝宝思想不集中、爱发脾气。

*糖为酸性物质,它会中和体内碱性物质钙,过量食糖必然会导致缺钙。

*宝宝进食糖类食品过多,会在肠内发酵,刺激肠蠕动过多而引起腹泻。同时还会引起龋齿。

上一篇:妊高征孕妈咪如何安然步入产期 下一篇:缺少酶也会引起宝宝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