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园文化实施 落实文化育人目标

时间:2022-07-08 04:02:33

强化校园文化实施 落实文化育人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造一种氛围,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健康人格,全面育人。要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突出文化育人的功能,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一、注重物质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是实现文化育人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完善的校园设施将对在师生员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成、乐有其趣,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师生的情操,对师生起着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桃李不言”的隐形教育功能和无声的教育效果。

环境文化是物质文化是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文化。它既是师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及其物质形态,又是陶冶师生精神、心志和情趣的物化氛围。因此,学校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同时,优化育人环境,着力营造和表现校园文化,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高度重视校园的美化教育,达到以境感人、以情育人;从美化校园、美化教室、美化生活抓起,以点燃学生的爱美之心,勾起学生的爱美之情,唤起学生的造美之志。通过创建和谐校园中的学生所见、所闻,引起学生所思、所感,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凸显环境育人。(1)重视基础设施,改造校园硬件环境。(2)注重精心设计,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二、创新制度文化,强化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既表现为物质的,更是制度的、精神的。校园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校园师生在长期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是校园师生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校园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体现。围绕学校育人目标、任务和办学理念所确立的规章制度,其目的就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学校的校纪校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练意、习性的规范约束作用。由于学生对外界事物十分敏感,又缺乏实践经验,其情绪和行为具有两极性、摇摆性和不稳定性。因此,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为学生在评定自己品格和行为时提供了内在的尺度,使学生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之符合集体利益和培养目标。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也有利于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对群体价值观也发挥着有效的强化作用。

建设育人的制度文化环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绝非朝夕之功,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在浓厚的校园制度环境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学生得到精神的塑造,心灵的陶冶;在宽松和谐、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严格执行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水平,进行文明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使人人遵守,内化行为、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突出校园制度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构建精神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际关系、群体意识以及所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因素。它是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关键。(1)创新人本观念,营造民主管理氛围。(2)尊重师生的个性,促进师生和学校健康发展。(3)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文化育人的人际环境。(4)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创设交流合作的师生文化。(5)培育良好的校风,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丰富文化活动,拓宽育人途径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构建校园文化卓有成效、最有活力的载体,也是校园文化教师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组织开展好校园各项文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平台,而且对于学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构建健康人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规范日常行为、全面提高素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巩固德育阵地,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开展各种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德育活动,是获取学校德育效益的有效途径。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重在参与,旨在育人,巧在引导,终在收效。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定期组织的国防教育,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庆“七一”《党在我心中》和颂“十一”《祖国,我为您骄傲》演讲比赛,《爱我家乡》、《兴我酒钢》征文大赛,可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瞻仰英灵、缅怀英雄、学习模范,可匡正学生做人之行;“红领巾”读《祖国万岁》、《光辉的历程》等好书、古诗文诵读比赛,可树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之志。通过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情感的体验、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净化,而且将知识、道理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从而达到了培育师生健康向上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

(二)活跃课余文化生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旨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审美情趣,展现自我,树立自信。校园文化活动是根据学生的特长和需要组织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有选择的参加学科知识、科学技术、体育活动、艺术展示等活动,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需要的缺陷。这就为学生发展兴趣和特长,促进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从或绘或写的书画展、经典诗文朗诵、演讲比赛、科技发明、载歌载舞的文艺节及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使广大师生从中欣赏到绘画的神似与形象及大自然的美好,音乐的奔放与婉转,知识的丰富与奥妙,舞蹈的热烈与缠绵,人体的健美与柔和挑战自我……。这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情趣更浓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风采,增强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得到了知识、开启了睿智、增长了才智、培养了特长;而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过剩的情感之水有节制地泄导出去,产生一定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愉悦情感,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灵的完美发展。

(三)丰富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以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自身实践为主,亲自参与体验为形式,由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去促使他们必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使他们经受各种锻炼,培养了师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学习生活能力和交往能力。1.组织“红领巾心向党”和“手拉手,话小康”活动;2.开展“养成道德好习惯”活动;3.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4.强化孝敬教育;5.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人类生存发展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上一篇:略谈新版《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下一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法治化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