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攻击与防守

时间:2022-07-08 04:01:03

格斗训练中,攻击与防守有如“矛”与“盾”两者对立。对于这两方面训练,不能顾此失彼。

一、攻击技法训练要求

攻击技法主要包括各种拳法、腿法、肘法、膝法和摔法。攻击技法训练应达到速度快、力量重、力点准、预兆小、方法巧“十五字要求”。

1、速度快。兵书上说“兵贵神速”,拳理上讲“拳似流星眼似电”,“腿来不易躲,因其疾;拳来不易防,因其快”。进攻技术如能打出“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防不胜防的效果。影响攻击动作快慢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肌肉力量的大小是基础。进攻动作的完成最终是靠肌肉收缩的力量来完成的,没有力量作为物质保证,要做到快速进攻是不可能的,但是力量和速度在没有掌握用力的技法以前是很难成正比例发展的,不难想象,举重运动员力量很大,但做起格斗动作则不尽如人意。其二,掌握用力技法是关键。任何武术流派的用力技法都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刚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松一收缩一放松就是武术用力的技法所在。它也符合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理论:只有肌肉处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第二次的最大收缩力量。有的练习者看起来肌肉很发达,但在拳打腿踢时却动作僵硬、滞缓,没有“爆发力”,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用力的技法。

那么,在实战中,怎样做才能提高动作速度呢?

第一,注意动作路线。由运动学原理可知,运动体直线到达终点的距离最短,时间最省,因而便于运动体加速。当然,对于格斗术中非直线运动的一些动作,应注意肢体或环节的摆动幅度,适当缩小转动半径来提高其摆动速度。第二,避免肌肉的松弛现象。根据肌肉收缩的力学特点,肌肉不具有完全弹性,而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收缩时间越长,其收缩力与速度就会越下降。所以攻击前肌肉不要过早地收缩,以免引起肌肉的疲劳和松弛。例如,正确的击拳方法是:拳将要打到目标的一刹那间才急速把拳握紧。从生理学角度看,肌肉放松的方法掌握得越好,就越能经济地使用能量和尽快地补充被消耗的能量。第三,改善肌肉的协调关系。运动生理学的理论表明,提高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性,能增加有关动作的速度。其原因在于各协同肌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得到改善,就能减低因对抗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从而更有利于主动肌群收缩,提高动作的速度。

2、力量重。力量是针对踢、打、摔的力度而言。要加大攻击力度,除受训者必须具备力量素质外,还要提高全身发力的协调性。行家们说:“腿腰臂发力要聚,出手不凡力自整”,“力由腰发多根基,贯人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足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这充分说明任何一个动作的发力,都是通过腰的作用点而贯至四梢(两手和两脚),没有高度的协调性,很难使动作发力完整。

实战中处于你进我退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才能做到“清晰有效”,同时才能给对方一种威胁。例如击拳,要做到快速有力,就要发挥脚、腿、髋、腰、肩的共同作用,协调配合。并应根据肌肉发力顺序的原则,由大块肌肉首先工作,使身体(环节)从静态变为动态,以利于身体(环节)启动;中等肌肉次发力,使已获得一定速度的身体(环节)进一步加速;小块肌肉最后发力,主要是控制拳的运动路线和幅度。这就是说,格斗术的攻击动作都应从下肢有力的蹬地开始,通过躯干、肩部的扭转来带动上肢,或通过转髋、摆臂提高下肢摆动腿的运动效果。一个攻击动作仅靠局部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全身协调一致。同时在发力的一刹那,配合呼气、屏气蓄劲,以气催力,达到意、气、力三者合一,最终达到增大打击力的目的。

格斗术由于动作的特点和目的性不同,人体肌肉瞬时功率的发挥特点也就有所不同。通常所谓肌肉的爆发力,是指较短时间内产生一次性较大或最大的肌肉功率。例如,各种拳法、腿法、摔法动作就要求这种形式的肌肉功率,而持续耐力性周期性动作,如竞走、长跑等,则要求人体肌肉发挥持续耐力性功率。实战中要提高动作的打击效果,实际上就要尽量提高动作的速度和打击力量,即提高瞬时功率。对于动作的速度和打击力量仅靠某一环节或肢体的独立运动是不行的,必须根据速度、力量的叠加合成原理,靠全身各环节的协调配合,最终在肢体或环节末端体现出来。

3、力点准。力点泛指进攻动作的着力点必须准确。力点不准,极易造成伤害事故。如弹踢,技术要求绷脚面,力点在脚背弓处或小腿胫骨下端,若把力点放在脚背的趾端,不但极大地减小了动作的力度,而且还会损伤脚趾。造成力点不准确的原因:一是动作外形上的错误,如该绷脚的却放松,该勾脚的却伸直;二是腕、踝等关节部位用力的一瞬间紧张不够;三是动作运行路线的错误,如弹腿做成撩腿;四是距离感不好,如踢腿时对手较远,着力点落在脚的脚趾头上。要做到力点准确,首先必须一丝不苟地抓好动作规范的训练;其次是多打移动靶和固定靶,特别是移动靶,培养距离感;第三是多进行条件实战的实践,提高判断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4、预兆小。所谓预兆,是指做动作前暴露了进攻意图。动作有预兆,进攻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给对手创造反击的时机,导致被动局面。技法动作的预兆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习惯性眨眼、皱眉和咧嘴,身体先往下一沉再击打,手、脚明显先回收再击打,未曾打拳先动步,未曾出拳先动肩,未曾起腿先倒换重心等等。要克服动作预兆,应多在教练和他人的指导与监督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也可面对镜子自我反复琢磨,利用视觉自我监督和纠正动作,使正确动作巩固定型。

5、方法巧。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拳谚说的:“四两拨千斤”,这就是用力之妙所在。格斗实战靠力量取胜固然重要,但以巧取胜则技高一筹。方法的巧妙,必须将攻击时机、掌握对手的重心、控制动作的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防守技法训练要求

防守技法分为不接触性防守和接触性防守两种。防守技法总要求:对敌攻击的时机、方式、路线、部位要达到判断准确、反应灵敏的要求,为防守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1、不接触性防守技法训练要求。时机恰当,是要求防守的时间与进攻的时间恰到好处,不早不晚。闪躲过早,对手则转移进攻,晚了则有被击中的可能。故要求练习者须具备较好的反应能力;位移准确,是指躲闪对方的进攻时,身体姿势的改变或距离的移动要有高度的准确性,以刚好避开敌攻击锋芒为宜;整体协调,是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右躲闪,都必须注意整体性和一致性。如向下躲闪防对方的击拳,应由踝关节开始,膝、胯、腰、颈、头等关节都要同时弯曲收缩,协调如一,才能收到良好的防守效果。

2、接触性防守技法训练要求。防守面大,是指格斗过程中要立足于防一片,不要防一点,尽力提高防守的成功率;动作幅度小,是指防守的效果是否有利于反击为准,不能只因幅度小而失去了防守和反击的作用。也不能动作幅度过大,而暴露自己;还原转换快,是指防守后还原成预备姿势或转换为另一种防守、进攻的时间间隔要短。如防左转防右、防上转防下,或者由防守转进攻等的变换过程要快。动作问的转换如何才能做得快,这与动作幅度和结构有关,幅度大转换慢,结构不合理也影响转换的速度。(作者单位:北京昌平区南口镇武警警种学院共同科目教研室)

上一篇:乌当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需关注的问题 下一篇:三年把式一年跤十年太极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