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

时间:2022-07-08 03:44:22

国际视野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

[摘 要]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国际地位举足轻重。越来越多的中国符号出现在国际视野中,如何更好的塑造国家形象成为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翻阅中国近现代史,在国家形象塑造这一方面,盛唐带给后人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即唯有政治清明、强兵富国、民族团结、对外开发、以人为本,方能彰显大国风采,令各国刮目。

[关键词]国家形象;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尊重并保障人权

一、我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倡导仁爱的国家,不论是儒家一直倡导的仁政,还是1953年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抑或是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主动使用核武器的态度,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的核心思想,赢得世界其他国家的尊重和好评。自2010年,我国以58 786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第二大经济后,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经济实力的强大,让国家有基础去改善民生,增强国防力量,促进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但是国际新形势下,我国国际形象遭到抹黑。先是欧美发出的”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我国实力进行大肆渲染。导致与邻国关系紧张,给我国对外发展带来阻力。同时美国发出的人权白皮书,针对我国在转型期间出现的社会矛盾进行夸张性描述,蓄意挑拨人民和党和政府的关系,妄图达到分裂民意。影响了国家的对外形象,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复杂、开放的国际背景下,改变我国国际形象对国际交流和国内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盛唐时期国际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

盛唐时期,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亚非多个国家广泛的进行交流,为了传播国家形象,以汉文化为主,对外文化开放、政策开明,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经济文化视野,同时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唐朝时期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在人类文明史上,唐朝时期的国际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无疑成为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典范。

(一)经济中心传播盛唐形象

盛唐时期,中外交流非常频繁,与高丽、新罗、日本、百济、天竺、波斯、大食、突厥、南诏等国都有较多的经济文化交流。各国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等来唐学习、交流的人数众多,唐朝也不断的派遣使臣、僧侣、学者、商人去各个国家讲学、交流,据统计当时唐朝与70多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的经济与文化合作。盛唐时期的长安城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其雄伟壮观、繁华热闹,商业及其发达,同时它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使其成为了盛唐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对外交通开辟了北方可达蒙古以外的叶尼塞、鄂毕、西方可达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西南可达尼泊尔、印度。东方可达辽东地区朝鲜半岛。海陆可达日本,经马六甲到达苏门答腊,经过东南可到达印度洋至波斯湾海峡。这给塑造国家形象创建了有利的沟通途径。当时在唐朝的外国人有各国的大使、商人、留学生、僧人、艺人和移民者,长安城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朝时期国家对外政策开明,对外不歧视,同时适当的让外国人参政。国家形象通过文化为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佛教为主要信仰,对外来文化去其糟粕进行改造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将唐朝文化输出到国外,用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徒众广泛的佛教使中国文化世界化。

(二)文化交流传播盛唐形象

盛唐被誉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中国文化因此也进入了世界最繁华的时期,甚至影响至今。唐朝盛行佛教文化,很多天竺高僧携带佛经来到大唐参与译经工作。同时,唐朝也不断的派遣中国高僧远渡重洋传播佛教文化,这给唐朝的国家形象开辟了广泛的文化空间。例如:唐朝高僧玄奘历经艰难万险来到天竺,学习天竺佛教,同时向沿路的各个地区和国家传播大唐形象,使得各个国家对大唐身心向往。

在文化教育方面,唐朝建立学堂,将中国的教育制度、传记、本纪、算数、医药学等进行传播,鼓励外国人来唐学习,其中影响最深的要数日本,日本人将中国教育方式及内容引入国内,并利用汉字创建了“片假名”“平假名”,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在当时,唐诗在日本非常盛行,李白、白居易等的诗作颇受日本认识喜欢。

在音乐、绘画、书法、工艺、服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唐朝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为之称奇。同时,唐朝的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也为外国人所接受。

(三)技术交流塑造科技强国

唐朝时期,中国的造纸术、火药、中医、雕版技术等技术传入西方,中国被誉为科技强国。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非常的向往,大食国曾经派遣使者36次造访大唐,并鼓励阿拉伯商人到中国经商,定居,学习中国技术。中国的丝织品、陶瓷世界举目,波斯商人、罗马商人愿意用其珍贵的宝石、珊瑚、玛瑙等与其交换,并且开通了名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唐朝工业设施如“■”、“锹”、“箕”、“竿”“碓”、“ 臼”等,传入外国,并普遍使用。唐朝的佛教建筑形式也成为当时国际上流行的建筑形式,被各个国家效仿。

(四)贸易往来加快外国对大唐形象的认识

唐朝时期,大唐与世界的联系紧密主要是因为对外贸易政策开放和商贸通道贯通。唐朝在对外贸易的各个通道沿途遍设驿站,为外国人来到大唐开设方便之门。在内陆上以长安和洛阳为主要中心枢纽,广州、扬州为海陆重要港口城市,开凿运河,促进商业繁荣。大量的外国商人涌入大唐,当时的大唐对外贸易主要特色就是藩(胡)商活跃,陆海贸易共同发展。

各个国家的商人都携带他们国家的特产来到长安进行贸易,他们将他们的宝石、珍珠、象牙、肉食、毛毯、歌舞、音乐等带到中国,又将中国的陶瓷、纸扎、硫磺、檀香、麻木、雨伞等带回本国,为此不但能够增长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加快了外国人对大唐形象的认识。

三、总结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从历史的脚步中找寻发展规律。利用好历史经验,不断发展完善,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深化改革。处理好国际国内矛盾,坚守底线。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文化交流、经济合作来增进他国对中国的了解,让美丽中国印象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钟鸣华. 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9.

[2]陈梅红;论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及其提升[D];南昌大学;2009年

[3]许涵之. 跨学科视野中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J]. 国际学术动态,2013,01:38-41.

[4]汤锋;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公关与国家形象塑造[D];暨南大学;2008年

[5]韩源.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01:99-104.

上一篇:文化生态美学视野下的《续夷坚志》中的动物故... 下一篇:“纸上绕有铿锵意笔端颇含斧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