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

时间:2022-07-08 02:49:4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数年,各级各类的教育改革、新课程培训也推行了多次,笔者多年执教,认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正确的人生观、协调发展的人地观,不断地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平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研究性学习能力,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吃透课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学习的困难,联系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现代中学教材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教材图文并茂,知识的呈现多样化,有的以文字的形式表述,有的列出系列图表资料,还有一些景观彩图和其他材料,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结合教材上的案例,依据课标要求,适当引导学生看图识图、积极分析、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教材知识,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2.在高一阶段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相对滞后,特别是数学、物理知识滞后,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适应地理学科学习的需要,对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做一些必要的说明和补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顺利理解、掌握,从而形成一些科学的结论。譬如在讲到太阳高度时测定了北极星的高度角,我就通过作图分析,形成结论:北极星的高度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而太阳的周日视运动要让学生理解形成规律: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北;冬半年日出东偏南,日落西偏南;春、秋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这些规律归纳将会对学生终生有用,并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资料非常有限,而高考的涉及面广,各种资料也比较广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适当补充资料,并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提取相关信息,探究考试命题的可能性方向,提高学生提取有用资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是教与学的典型范例,而并非有系统的知识体系,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学习案例,通过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各类知识之间的关系,而并非抓住教材不放。教师也可以以个人讲义为准,但要求讲义要以课标为准,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写出适合教师教,学生学的讲义,而讲义绝不能高于课标,更不能有知识的遗漏和失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下工夫,多花力气,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学服务。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并非一件易事,这一事业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而且要精心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课标,写出适合教与学的教案,不能搞简单机械的填鸭式教学,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积极创新、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彬县范公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双语类学校实施化学教学的困惑与...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