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输液反应的观察与防治

时间:2022-07-08 01:11:20

浅谈输液反应的观察与防治

关键词:发热反应 急性肺水肿 静脉炎 空气栓塞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34-01

1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液中较常见的一种反应。

1.1 原因

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包括致热源而引起,多由于输液器、输液瓶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所致。

1.2 临床症状

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处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1.3 防治

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合格的输液用品和药物,对已发生输液反应的应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对症处理,同时保留输液用具及余液,查找反应原因。

2 急性肺水肿

2.1 原因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2 临床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泡沫痰。

2.3 防治

输液过程中滴速不应过快,液量不宜过多,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刻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病情允许情况下行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四肢轮扎,可有效减少静脉回流。

3 静脉炎

3.1 原因

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而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3.2 临床症状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斑,局部发红、肿胀、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3 防治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稀释后应用。保证穿刺成功率,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热湿敷。如合并感染,应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 空气栓塞

4.1 原因

由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或输液管装置不严密等因素将空气输入静脉。空气进入血液形成栓塞,栓塞进入右心室,阻塞肺动脉入口及分支,如空气量大时可使人死亡。

4.2 临床症状

突发的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和濒死感,呼吸困难、紫绀。

4.3 防治

输液前护士一定要检查输液器各连接部位是否衔接紧密,不易滑脱。穿刺前必须将输液管内空气排尽。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患者。如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患者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使气泡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

上一篇:非接触性眼压测量的改进新方法 下一篇:成份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