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趋势谈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8 12:16:50

从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趋势谈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纵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学生得分偏低,究其原因是物理实验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作为物理教学工作者,我们只有重视探究实验、重视科学探究,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完成新一轮课改的任务,实现人本化教育。

关键词 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交流评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对近五年来各地(广东、上海、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中涉及探究各个要素出现的几率做了一个汇总。

由图1可以看出,容易被老师、学生忽略的几个因素(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交流合作等)的比例在近几年呈增长趋势,而分析论证依然是重点。为此,本文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针对从图1得到的信息,就中学物理如何改进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上述四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一个初步探讨。

1 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促使学生提问

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答”。探究的第一个要素是提出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巧妙设疑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一些实验,提出一些能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兴趣的疑问,以激发其探究乐趣。比如在讲《向心力》这一节时,就以“水流星”的实验引入新课,第一次速度较大时水没有漏出来,这时学生已心存疑惑了,第二次故意放慢了速度,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们都惊叫起来了。惊叫之余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速度慢了水桶就不能到最高点?速度达到多大才会发生上述现象呢?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

提出问题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课题。例如:观察或回忆日常现象:自行车、汽车、火车等在转弯时的运动;发现问题:这些交通工具在转弯时车身倾斜,或是路面倾斜;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身要倾斜,或者转弯时的路面倾斜呢?形成课题:研究交通工具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这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恰恰是曲线运动这一章的重点。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学生亲身经历的情境,学生就产生了强烈地求知欲望,学习方式与认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让我感受到每一节物理课不再是一段知识的结束,而是新发现的开始。

2 由已知推理未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探究的第二个要素是猜想假设,猜想是叩响发现大门的敲门砖,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很多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猜想为基础的。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就进行了大胆的猜想,他认为“天上的力”和“人间的力”应该是同一种力,后来经过月—地检验确实证明是同一种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物理规律,引导学生猜想未知的物理规律,进而用实验来验证,这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很有益处。例如,在研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猜想推导(如图2):

应用这一策略时教师应注意:(1)引导学生合理猜想不是胡思乱想,合理猜想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归纳或演绎、类比等方法提出的猜想。(2)对于个别学生的胡思乱想,教师不要全盘否定,应从中挑出合理的内容进行肯定,避免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图2

3 注重实验创新教学,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验创新教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就可以改为学生实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实验可以改为让学生探究,进而更好地进行误差分析。(3)积极开展家庭实验,例如,让学生收集废弃灯管的镇流器,小灯管,开关等,根据日光灯原理可以自制一个简易的日光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实验设计环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的原理,包括实验仪器的设计方法和实验原理的设计方法。(2)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进行物理实验设计的机会,使学生尝试着进行实验设计。比如在《变压器》一节中,要探究变压器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时候,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就知道需要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原理,因此很容易想到实验设计的方法。(3)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活动,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计思想。研究了《单摆》以后,教材提供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案。因此,教师可提出让学生自行设计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案。

4 加强师生、生生合作与交流,改进评价方法

注重交流、评价的互动空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交流可以是自我反思、小组互评、组内互评、师生互评。根据创造心理学信息催化理论,通过交流联想作用激发一些有价值的观念,可以导致创造。如在研究了《传感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些简易的传感器,有的小组利用光敏电阻设计了报警器,有的小组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温控开关,还有一组同学想到了利用单摆和光敏电阻制作计数器,最后让他们进行了交流,总结各自方案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1] 孟繁华,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海南出版社,2003.

上一篇:文言文阅读兴趣培养“五途径” 下一篇:小学藏语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