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9-02 01:30:06

刍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 要 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通过以点带面,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及主体性建构引导,教与学及教授氛围的建构三个方面阐述新课改下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培养的一些教学思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氛围 兴趣培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能力取得主要取决于在此技能掌握过程中的兴趣水平,求知欲望的强弱即为兴趣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即学习兴趣如何常温而不冷,则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如何令学生能保持着一种持续性的兴趣情绪,从而在这种情绪激发下提高大脑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以达到在掌握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潜能。因此在这前提下,笔者着力于思考着如何系统化地通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引导式、开发式、助推式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

1 优化教学方案,整合生活资源,培养学习兴趣

参透课标主旨,概括书本内容纲要,综合各种关联性,富有神秘色彩的,恰当且具体的生活实例加以辅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与生活内容的息息相关,从而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知。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到有掌握它的实际且充分的需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1 紧扣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出高质量教学方案,培养学习兴趣

充分学习掌握新课改下的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主旨。教师只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出发,要符合学生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的目的,实现对学习兴趣培养的效果。

1.2 联系社会热点,贴合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要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开拓学生的视野,选择贴合的社会热点问题加以导入,是极为有益的前提。热点就是眼球的聚焦点,热点问题总是最富吸引力。这学期我在教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运用了很多当今的热点问题。比如讲述“无性生殖”时,联系“克隆多利羊”技术及胚胎分割技术。在讲解生物技术与伦理道德相关问题时,运用电影视频“逃离克隆岛”来导入介绍“克隆人”的情况,让学生区分什么是生殖性克隆? 什么是治疗性克隆?以及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对“克隆技术”的四不原则。这样,既活化了课堂教学,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其次,充分设定一些学生感兴趣,平日里想了解而又不能了解,想弄懂却无从懂起的一些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学“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中,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的体内受精都是只有一枚卵子与一个结合?双胞胎或多胞胎是如何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预习及听讲,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讲卵子的发生过程时,从女性月经的形成等方面进入,让学生可以形象地了解卵子的发生与的发生时的不同,它是不连续的,并且,不是所有的卵子最终都能成为成熟的卵细胞。

1.3 引经据典,突出名人事例,提升关注,培养学习兴趣

如讲到遗传病时,我利用“达尔文的悲剧”这一故事:出版《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的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和他表妹玛丽结婚。生下十个孩子,三个很小就夭折了,近亲结婚,祸及子孙。学生在听的过程兴趣盎然,加深学生对我国婚姻法中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重要意义。

2 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多层次、分缓急地对知识点进行剖析讲解以达到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多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教学中推动着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实现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

2.1 多样化教学,营造轻松幽默的学习氛围

讲授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最系统的科学知识,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偶尔让学生唱主角,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上必修一“细胞的癌变”这节课中,完全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班级分成了4组,每个组都各自承担了任务(一组:饮食对癌症的影响;二组:环境对癌症的影响;三组:什么是癌症;四组: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通过在研究性学作习中收集资料,发挥小组的合作能力,最后各自做成PPT,在课堂上展示,效果出奇的好。

同样,生物教学幽默是教师学识、智慧、灵感和思想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综合才能的体现。幽默是轻松之中包含着智慧,妙语之中蕴涵着深意,使人在笑声中得到启示,意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好的教学语言会让学生听起来更能产生愉悦感,更易于接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清晰、简明、流畅,最重要的是要富有幽默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能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语言艺术运用成功了,就会给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情,为教学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气氛。教师语言幽默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和严谨的治学精神的表达,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表演。如此,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与效果。

2.2 加强实验教学,深化教学方式

实验是学生直接接触生物学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对生物学问题有着更直观的体会,是一种更能令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方式,是兴趣形成的重要环节。例如在上“酶的特性”这节内容时,指导学生预习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并让某些小组代表讲述设计思路,并让其他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设计者回答,这样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整个过程。最后让学生动手进行试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无关变量,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这在高考要求中,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3 多科知识交汇,强化贯通式教学

学科间的知识资源是交叉形成的,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建构这种学科知识的相互交汇,总能在课堂上多展现出教学知识的多样、丰富及充满神秘性的情境,使其富有更强的吸引力和调动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学习遗传概率时,我较常运用数学方面知识,如计算子代的配子类型、基因型、表现型等,我会让学生通过把亲本的基因型一对对分开的去看,如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自交,能产能几种基因型的子代?通过一对对分开的去看,可直观地看出Aa自交后代基因型有3种,Bb有3种,CC只有1种,则3??=9,所以共有9种。另外在学习糖类时,讲到单糖中的五碳糖——核糖C5H1005与脱氧核糖C5H1004时,我运用化学方面知识,给出核糖与脱氧核糖的化学结构式,使学生直观看出其名称的区别;还有讲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也运用到甲烷在化学中的空间结构,让学生知道氨基酸的中心碳也有四个共价键,这样可以使学生不觉单调乏味且易记忆。其它学科如物理知识也贯穿整个生物体系,若有意识地在备课过程中加以注解,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均有较大的作用与效果。

2.4 理论联系实践,优化引导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放在“三维目标”的首位,可见知识与技能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巩固知识与技能最有效的方法是巧记加练习,例如在初学光合作用时,我在讲解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记住整个光合作用的图示,然后根据图示推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讲解完后,运用类型题,让学生进行锻炼。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产生兴奋感、优越感,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必需注重正确的生物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3 融洽师生关系,注重激励式“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什么是教学?教育学中是这么解释的: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那么就充分说明两者的关系,两者的互动状态将极大地影响着这一过程的效果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身为教师的授,如何能更好地带着引导性的主体地位去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充分调整与发挥这种良好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学习和掌握知识。也只有在这种良好氛围中,才能真正令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达到学习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层面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旨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形势下,我们生物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手法,通过多渠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生物,才能较大地提升生物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上一篇:体验式培训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加强勾连效应,拓宽读写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