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教学中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07 09:53:32

谈政治教学中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开始,具体应做到“三步走”:导读,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导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问题的要求;坚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贵在坚持。

关键词: 政治教学 阅读分析能力 培养方法

教师在积极实施新课改的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尴尬的场面:当老师创设了各种教学情境展示给学生时,学生开始很有兴致,但当老师提出问题或要求时,学生那边却冷场了。教师的满腔热情遭遇到学生的冷遇,令老师信心大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老师的课不吸引人吗?我想并非如此,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甚至害怕老师提问,是因为他们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知道怎样回答。要想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的互动、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不仅要求老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开始,只有阅读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才有利于增强归纳综合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应做到“三步走”。

一、导读――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材料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第一步。

人们都说“开卷有益”,开卷果真有益吗?如果学生不知道看书的方法,又如何去获得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呢?所以学生阅读是很重要的,那么教师应怎样教会学生阅读呢?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错误方式,不要为了赶进度,将学生应自己做的环节免去,要精心准备一段材料或情境,给学生比较宽余的时间去读。其次在学生读完一遍后,教师要介绍与所读内容相关的知识或事例,并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再读第二遍,这样做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带有好奇、探究心理去仔细阅读。最后,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告诉学生读文章时要注意的细节,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的程序和方法,注意这里的“提示”只是普遍方法的介绍,而不是问题答案的提示或暗示,其目的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搭建一个平台,做好前期的准备和服务工作。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能对所读内容构建一个小小的知识结构,不仅对老师所提问题的解决变得眉目清晰,而且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回答问题、参与学习的欲望和能动性。

二、导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分析问题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第二步。

曾经有一道有关常州段运河改道对常州的发展有何影响的题目,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分析材料,答案就能从材料中找出或得到重要信息,但很多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还要归咎于过去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往教学中,有些教师评讲试卷或题目时,并未注意学生分析能力的养成,只想着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于是就直奔主题,宣讲答案。教师成了答案报告者,学生成了机械的“书记员”。不求过程,只求结果,学生的分析能力怎能提高呢?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总结这些失败的教训,可以发现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材料、分析问题的要求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面对材料首先要让学生在读完材料后冷静思考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完成第一步。然后,要求学生读问题,注意问题的指向性。在读问题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读透问题,如问题有几问、问题的角度有几方面?最后提醒学生要将问题与材料反映的结论和相关的书本知识进行链接,即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学生在初学时往往不能按要求去做对,老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多方征求答案,再让学生比较对照是否切题,是否完整、全面。

三、坚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贵在坚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关键。

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两三天就能修成正果,它需要在教师长期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每次的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去组织材料、设计问题,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的这一目标得到体现。要做到这一点是不易的,首先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劳动对象也在发生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就会不断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和理念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只有不断去学习,集百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长和教学实践,形成自身先进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创新,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辛勤的耕耘终会有硕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分析,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冰寒于水青胜于蓝的学生才会更多。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时还须注意以下方面:1.要面向全体。教师要照顾全体学生,不能只注意几个举手发言积极的学生,对于不善于举手发言的学生也要为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形成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有些教师只注意善于举手发言的学生,这就违背了教学公平的原则,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变成所谓的“差生”。2.要形式多变。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方式应灵活多变,一是材料要多变,可以是一段文字材料,也可以选取或制作符合教学内容的漫画、图片;材料和情境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的思维带来兴奋点,他们必然会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想。二是材料要有时代性,要新鲜,不能一段材料沿用多年还在用;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材料是引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的,只有那些新鲜的材料,或刚刚发生过的新闻,学生才会感兴趣,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去准备材料。三是教法要多变,要鼓动学生自己调查收集资料,设计问题。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并不一定要教师主讲,可以大胆地让学生上台讲课,变换角色。3.评价要及时。在阅读分析过程中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基础上的答案,因为一些看似错误的答案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来的一个答案,因不符合标准而被一棍子打死,那么学生怎么能再畅所欲言,积极思考呢?所以教师鼓励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4.态度要亲和。教师对学生来说,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朋友,而学生更愿意由朋友一样的教师来教他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对于他人不算什么,但对于学生,特别是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就好比久旱逢雨,所以要赢得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乐趣,敢于思考,畅所欲言,我们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做他们的朋友。

磨刀不误砍柴功,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必须注重平时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宗旨,将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地贯彻到教学实践之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上一篇:关于政治教学反思的综合探讨 下一篇:《话语\视觉\认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