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火车东站南广场绿地的有机更新实践

时间:2022-07-07 07:26:55

广州火车东站南广场绿地的有机更新实践

摘要:对城市已建绿地进行升级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广州火车东站南广场是城市新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为迎接第1 6届亚运盛会进行了绿地有机更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以此为例,分析探讨该项目的得与失,并总结阐述了绿地有机更新的一些理念、策略与特点,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的升级改造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广州火车东站;有机更新;升级改造;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2)03-0050-05

收稿日期:2012-02-09

修回日期:2012-05-20

广州火车东站是广州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其南广场始建于1998年,是城市大型绿地广场。2010年,借着迎接广州亚运会的契机,南广场实施了园林景观升级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效果。该工程遵循了城市绿地有机更新的理念,与时俱进,大大提升了城市环境形象,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绿地有机更新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从城市现有的财力物力出发,对功能、形象、体验等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观念需要的各类绿地进行升级改造,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的、功能复合的、生命力强的城市绿地系统。这种人为的升级改造由于有助于绿地自我造血和保持城市生命力,近年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决策层的重视。

绿地有机更新的特点可归纳为:

2.1动态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地更新也要跟上需求的变化,而同时绿化植物本身也会呈现出生命的动态变化,因此动态性的要求正体现了更新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此外,由于城市建设的资金安排有侧重点,因此绿地建设更新也具有了阶段性的特点,应该保证绿地的相对稳定性,避免“朝挖夕植”。

2.2服务(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服务(功能)性和艺术性是更新需要兼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服务功能的升级、完善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另一方面,优美景观形象呈现出来的审美艺术性则能提升城市的形象、品质,是项目实施的主要动力。

2.3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绿地的有机更新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更新又与决策者、建设者、设计者的理念和眼光紧密相关。而要使该有机更新更长久地发挥作用,就要努力地提高建设主体的前瞻性。

2.4具有明确的目标诉求

更新不是随意折腾,亦非盲目拆建。绿地的建设从项目确立之初便具备了明确的目标(计划、指示),后续的更新则可视为绿地建设的深化,是在原来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绝不是推倒重来。而这个明确的目标应建立在准确把握项目阶段内容的基础之上。

3.南广场的发展沿革

3.1历史渊源

广州火车东站南广场(以下简称南广场)位于广州天河区中信广场与火车东站站场之间,面积约6.6 hm2。作为广州东部交通枢纽的配套绿化广场,南广场具有交通疏导、防灾的作用。2001年,市政府在广场北端建设了90 m宽的大型瀑布(曾以“天河飘绢”之名跻身广州“新八景”之列),使得南广场成为广州的形象窗口之一(图1)。

3.2建设特点

广场设计以场地开阔、交通安全与营造文化氛围为基调。广场中央是开阔的大草坪模纹花坛,两侧是浓密的人行交通绿廊,南部是喷泉水池。这些年来,广场的管养也相当到位,成为广州简洁大气的绿化窗口(图2)。

南广场形成这样的基调主要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关:1)安全主导:过去火车站是治安复杂之地,南广场简洁的设计可使视野开阔,有助于治安等综合管理。十余年来,全国各地来往宾客领略了它的风采,它亦承载了诸多记忆,曾被形象地称为:“广州大地毯”;2)思潮影响:南广场是在“大草坪之风”盛行的时候建成的。以大连、青岛等北方城市为主导的“空旷大草坪”思潮影响了全国各地,南广场深受其影响;3)文化觉醒:在园林中印刻城市文化在当时成为盛行的理念,南广场建设设计中也融入了广州一些文化符号,如南越王墓出土的玉佩纹铺地、树池、花钵、灯柱等。

3.3变革的契机

3.3.1新中轴线的建设相对于传统中轴线,新中轴线由北至南的重要节点是:燕岭公园――经火车东站――中信广场――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海珠湖――新客运港。广州市新中轴线的确立给南广场提供了新的定位――生态绿化广场(图3)。

3.3.2区域功能的升级近年来,南广场周围陆续建成了高级写字楼、公寓小区、五星酒店、购物广场,形成了东站商圈;另外,由于火车南站的建设缓解了东站的交通压力,这些都使南广场由交通配套中心绿地转为生活配套中心绿地的要求更加强烈。

3.3.3民生执政观念的推动近年来,中央至地方政府均进一步强调了建设民主社会、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勇于承认过去注重形式、华而不实的不足,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强调民有所享。南广场地毯草坪由于只可观赏、不能游憩而饱受各方诟病,且如今“大草坪”也已不能很好地展现广州风貌,广州形象核心已南移至珠江新城及新电视塔滨江一带。故对南广场进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有机升级乃是水到渠成之事。

3.3.4城市环境战略及广州亚运会的推动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广州市更进一步,放眼国际,以新加坡为学习的榜样,提出建设“花园城市”战略:提高绿量,建设“城市中的花园、花园中的城市”。同时,为迎接亚运盛会,市政府又提出了城市门户景观建设战略:多种树、种大树、组团群落式配置、乔灌草花多层立体种植,等等。南广场作为交通门户被列入重点实施项目之中。因此,南广场进行有机更新的时机、条件、目标已经明朗化。

4.1慎重面对“取”与“舍”

“取舍”是有机更新的基础策略,即在充分尊重、保留、吸取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去除、转移、舍弃利用价值低或者与建设目标相冲突之物。南广场两侧的林荫大道,南侧的喷泉广场以及分布其中的大花钵、景观灯柱等景观要素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铺地及花基则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应予以保留。而空旷草坪、镶边的福建茶绿篱因效果不佳需进行清除改造。

4.2合理解决“构”与“解”

“构解”是有机更新的核心策略,是有破有立的体现。“构”的合理定位及空间主体的确定是决定更新成败的关键;“解”是释放、消解其中的消极因素及矛盾。南广场的“构”可分两方面:一是构建生态都市,通过提高绿量、群落种植、多层立体配置、塑造微地形等手段,营建大地森林的景观效果,消解现代“混凝土森林”的生硬与无情;发挥其绿心绿肺的作用,为周边密集楼群输送新鲜氧气。二是构建民生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连贯周边的景观路网,结合中心活动广场、林荫休闲设施、亲水台阶等要素,创造可供市民、游客进入游憩的绿色空间,体现城市建设为民所享。南广场的“解”是“构”的另外一种表达,“解”是为了“构”的实现。首先是功能的转变,把绿地由观赏型转向游赏型;其次是景观的转变,把原空旷单一的“地毯”转向丰富多彩的“绿林”,同时保留了中央轴线透景带,消除了景观一览无余的缺憾(图4)。

4.3巧妙处理“简”与“繁”

“简繁”是有机更新中关于主次、对比、节律、抑扬等方面策略。简与繁的对应处理可使整个场地的空间、秩序、韵味等变得丰富与可控。南广场采用“大简细繁”的方式进行场地处理。追求大效果,对简单路网、大中心活动空间、大水景等并不进行过度的细部装饰,体现简洁的理念;而对局部的铺地、花钵、绿化小景等以繁的手段去处理,精雕细琢,打造近景不拘一格的效果(图5)。

4.4精心塑造“形”与“神”

“形神”是有机更新中关于物质(形态/造型)与精神(人文/内涵)塑造方面的策略。形与神具有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南广场在尽可能表达岭南历史文化符号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场地的性质与肌理,打造“一轴两带”的景观形态,生动展现广州生态、休闲、游憩的理念与务实、多姿的城市内涵。其中,大树与高楼、园路与马路、广场与草坪、喷泉与瀑布、时花与景石相互交织映衬,构成广州新中轴线北段上的精彩图景(图6)。

方案以“融合一辐射四周的森林广场”为理念,旨在加强公共开放绿地对城市、人文、社会等的调和作用。设计师在保留绿地原有格局、文化要素的前提下,对中央大草地作了如下的改造:

5.1布局结构

以“一轴两面”为结构。“一轴”即开辟贯通南北的景观视廊,充分引借区域景观资源;“两面”即于轴线两侧设置绿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景观空间(图7)。

5.2功能分区

主要划分为三个景观区,靠近中信广场的南端设置文化休闲区,靠近天河飘绢的北端设置游览观光区,中部则为绿色活动区,起缓冲对接作用。各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并能与周边用地相协调(图8)。

5.3细部设计

5.3.1曾种适龄大树,营造景观森林改造前,草坪上无任何遮阴大树,绿化覆盖率及绿量都很低,生态作用很弱。改造后,适龄的高大乔木遍布,树冠伸展形成景观森林,而林荫之下又自成休闲空间。而为了追求施工的时效性快速效果及保证弹性利用空间,本项目对苗木规格进行了严格控制,主要选择胸径中等、树形好、长势好的树种,并采用全冠移植的办法。

5.3.2堆筑起伏地形,丰富植物空间

改造前,草坪场地十分平整,空间显得单调。更新实践在中轴线两侧堆筑起伏缓坡地形,配合群落型植物组团,这样一来,不仅大大丰富了天际线,有利于场地排水,也能减弱外部行车噪音、扬尘等影响,营造一个相对独立而安静的内部空间。

5.3.3增加活动空间,满足游憩需求改造前,草坪场地用绿篱围合起来,人们不能进入其中,只能从外面观赏,草坪的功能相对单一。改造后,草坪中增设了园路、平台以及兼有观景和休息功能的台地、树池,增加了场地的游憩服务功能。

5.3.4设置展览空间,配合亚运巡展迎接亚运盛会是南广场改造的契机之一,为配合新中轴线的整体形象,绿地中部特意设计了一个集中展览广场,用于举办各类巡展和主题文化活动。铺地上也沿袭了广场原有的设计思路,融入了亚运会徽标及标志等符号。

绿地有机更新是广州市在“青山绿地工程”“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十年一大变”等城市建设战略下衍生出来的新的实践形式,具有示范意义。南广场工程项目的实践,可小结经验如下:

6.1进行有机更新的必要性

以动态的眼光看,有机更新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结合经济实力和社会文明做出的主动性变革,目的是为城市、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是使大家共享建设成果的举措,其必要性是明显的。

6.2有机更新的作等用与局限

有机更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绿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景观效果的增强、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对改善民生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同时它也有局限性,主要是资金投入的性价比不易衡量,或者短期不明显;改造更新的“度”很难把握,把握不好,易落得“劳民伤财、瞎折腾”的骂名,结果适得其反。

6.3有机更新的民主与决策

有机更新应多考虑利益相关人的合理诉求,引导其参与到前期的规划决策中来,并重视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应组织各相关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各界人士等进行会诊研究、讨论,以降低项目实施的机会成本。

6.4南广场更新的得与失

南广场项目作为亚运会工程,得到各方面的重视,目前已基本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由过去的大地毯变成了大森林,在都市“石屎森林”中尤为难得可贵;然而,这样一来,广州最大的景观草坪就不见了,也带走了历史的珍贵印记。

6.5绿地有机更新理念的推广

历经多年建设及发展,很多城市也开始陆续迈入自我更新时代。未来城市绿地系统的升级改造中,应积极引入有机更新理念。力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平衡整体景观效果、艺术性、文化性与功能性,提高项目实施的性价比,体现可持续、科学的发展观。参考文献:[1]李,徐析.浅析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现代园林,2008(7):25-27.[2]曹恺宁.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在遗址地区规划中的应用一以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地区整体改造为例[J].规划师,2001(1):46-50.[3]徐倩.“有机更新”理论指导下的山地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硕士论文).西南大学,2010.

上一篇:隔声“屏障”在园林中的应用与思考 下一篇:“军垦卡”情牵军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