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初探

时间:2022-07-07 06:32:13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初探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语已成为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交流情感,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更是尤为重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汉语已成为主体趋势;从而也凸显出少数民族地区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汉语是全国各民族相互交流共同使用的语言工具,学好汉语已成为各少数民族的共同愿望。

关键字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汉语教学 方法

对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要使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断上台阶,就必须要使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提高少数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汉语教学是其突破口之一.

一、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现状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语言环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维吾尔族为例,维吾尔族的人口地理分布,北疆、东疆与南疆不同,北疆、东疆多聚居在点上,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特点,这种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杂居状态下的聚居,而南疆不仅在点上的聚居程度高,而且面上的聚居特征也非常明显,形成成片聚居的格局,所以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差异影响着新疆汉语教学实施对象的语言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汉语教学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城乡居民所处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差异日益显露,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产生了不同影响,汉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开展汉语教学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和巩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与此同时,教学目标的明确也将决定汉语教学将是今后将成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重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以适应双语教育的需要;同时教学师资的紧缺也直接导致汉语教学在低效率和慢发展;再加上相对落后的地理环境因素,汉语教学在普及和推广在一些程度上受到的制约,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汉语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一)根据地区分布 确立培养教育模式

新疆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语言状况、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汉语教学的教育模式上也是多样话的;这也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地区民族分布,确立培养教育模式;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地区,缺乏语言环境,汉语基础薄弱,汉语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要注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在语言功能上让学生们了解和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学习汉语之后的作用和如何使用汉语;在结构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因为民族差异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循序渐进的语法结构则能使他们掌握和运用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从而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在文化上,注重文化背景的教育和灌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学生们理解历史,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辨识度。

(二)营造语言环境 明确教学目标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时,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校通过老师的传播和灌输,塑造了一个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学生们一走进校园互相的交流自然需要汉语沟通,随时随地都在说汉语,在听汉语,在使用汉语,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会行之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其次老师也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内容、字词、语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准备的传递,要严谨,要认真。

(三)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热情

老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尤为重要;首先学习兴趣的激发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去学习汉语,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分析课文,多讲一些和学习汉语相关的故事例子,让学生们被汉语所吸引;其次培养学习热情,老师多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程,课后认真温习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们多用汉语造句,写文章;多鼓励学生在课程上用汉语互相提问并做出解答,多让学生举手发言,在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组织连贯的语言和通顺的语言,在对话中运用汉语,说好汉语;当然还要让学生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融入到学习汉语的良好气氛和大环境中来,从而学好汉语,将汉语更好的用于各个领域。

(四)提高师资水平 倡导教学针对性

首先,汉语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汉语教学的成效和结果;因此,提高师资水平也是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要要求和客观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汉语教育发展需要,为各个地区输送汉语水平高,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汉语老师,逐步针对每位汉语老师进行培训和学习;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水平才能全面提高各个地区汉语教学及教育水平;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既要反映整个社会的生活、发展变化和优秀文化,同时也要注意体现相关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介绍他们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念和各地区汉语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倡导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共同促发展,求进步。

参考文献:

[1]沈荭.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2]吴晓丽.试论汉语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语感之培养[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上一篇:小学中段语文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有效调控策略... 下一篇:新形势下推动先进军营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