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现代科学技术价值重建

时间:2022-07-07 03:11:47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现代科学技术价值重建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了人类在科学技术的价值重建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价值;重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科学技术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中对推动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的科学技术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我们要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价值重建,把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纳入到科学技术的价值体系中,以期使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产物,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更新了人们的社会观念。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本身具有两面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科学技术既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又有消极的社会效应。当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其产生的负面效应认识不足及注意不够时,将会给人类本身带来巨大的灾难后果。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人文向度的困境。人文向度的困境表现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问题。人文价值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人对自己作为类和个体的界定和确认。现代科技所造成的人文忧患中,就有“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正如霍克海默所说:“看来,甚至正当技术知识扩大人的思想和活动的范围时,作为个体的人的自主性以及对日益发展的大众操纵机构进行抵抗的能力、想象力、独立的判断,似乎被削弱了。旨在启蒙的技术能力的进步伴随着非人化的过程。”科学技术正在生产和再生产不平等与奴役。

人的功能退化的问题。科技给人类带来了智力和体力的解放,但也导致人类的体力和智力的退化。高科技创造的现代社会造就了一个不利于人进一步进化的环境,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激增、人口分布的密集、以地理为界限的人种区别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致基因创新融入人类进化的条件已经消失。

2.生态向度的困境。生态向度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各个方面。科学技术的不当运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伤害,过度的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氮、硫的排放导致对空气的极度污染,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可耕地急剧减少,过度的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使得土地遭受污染,这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进行反思,分析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效应,探寻资本主义资源、生态危机的真正原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在西方的滥用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导致了两大严重问题,即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它不仅加剧了人的异化现象,而且极大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从而造成了生态危机。

在当代西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源的滥用导致资源的枯竭,空气、水、土壤的工业污染特别是核污染正摧毁全球的生态体系。这些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另外,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存在,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运转,在目前社会主义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些与社会主义原则相违背的现象,比如说部分人唯利是图、部分群体道德素质的下滑,再有,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的环境进一步恶化。虽然这些情况都是暂时的,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却是巨大的。如何尽量弥补科学技术不当运用带来的负面损失,是科学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科学技术的价值重建

把科学技术的价值评价仅仅建立在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否之上,虽然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是,这种科技价值思想的存在和实际应用,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的加速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给社会全面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正如恩格斯所告诫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人类依靠科学技术获得了人类自身的繁荣与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但是科学技术也把人类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否继续进行的问题。环保主义者皮卡德说:“我们现在所‘津津乐道’的技术,除了广泛地造成自杀性的污染以外就没有其他东西了。它是一种灾害,……在慢慢地毁灭人类,人类在慢慢地吞食自然,自然选择已经成为过去,最后留下的只有技术”。因此,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念。

1.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很明显,旧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念,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技术价值的构建也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体系,他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的进行调整和重建。恩格斯说:“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不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所以,把生态价值与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和生态化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就是把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的价值体系。生态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之间生命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特别是强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科学。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具体来说,就是把科学技术与生态环保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技术应该为生态环保服务,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是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既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使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就是把生态、经济、社会三者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而不是把他们割裂开来。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把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保证。以实现生态效益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社会效益最优。在处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中,我们应当彻底地改变原来那种人类中心主义,把科学技术的应用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走科技生态化的道路。

2.科学技术的人文化。在人类经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二次科学技术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知识化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也带来了人的异化等一系列问题和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人文向度的困境;社会向度的困境;科学技术与和平,发展的困境;生命科技的伦理困境等等。面对这种情况,人类开始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关系。例如,科学技术与人类的伦理问题、科学技术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审美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心理等人文关怀。今天,科学技术不仅面临经济价值的检验,更面临社会人文价值的检验。

马克思早就深刻指出:对工业和科学技术不能仅仅从其表现效用方面来理解,相反只因为它们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才获得其价值。它们“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科学技术的人文化,强调了在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时,要注意克服和消除科学技术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对人类造成的负面效应。是人文科学知识在传统科学技术中的新的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人文化,就是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到人文化,以人为本,做到在实现科学技术的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时,又要做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处理好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的关系。同志在谈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指出:“科技进步应当服务于全人类,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

3.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人文――社会――经济三者的完美结合。同时,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科学技术的生态化、人文化又是一致的,统一的。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其实也就是科学技术的人文化,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强调的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这本身就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友好基础之上。所以,把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生态价值结合起来,做到四位一体,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科学技术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取向、生态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的良性互动。

三、结语

在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困境时,人类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呢?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科技伦理道德作为指导。社会伦理道德能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实践已经证明,社会道德和伦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促进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进步。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自身要加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人格。加强和规范科技伦理的可操作性,使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真正在科技伦理的范围内进行科学技术活动。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张明国.科学的社会功能[M].商务印书馆.1983

[5]陈筠泉.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王曦.促进技术生态化[N].经济日报.2005(6)

[7]孟建伟.论科技的人文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

[8]谭斌昭.科技时代应高扬人文精神[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

[9]M.Heidegger.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97(20)

[10]L.White.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 Crisis.Science,1967

上一篇:3G产品营销中的渠道建设策略 下一篇:会计稽核工作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