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文化适应问题的原因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07 08:03:14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文化适应问题的原因及策略研究

摘要:大学新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大学生活。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问题,总结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文化氛围提供了一些指导。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生文化;适应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69-03

Key words:ethnic minority;freshmen culture;adaptation problems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the freshmen cultural adaptation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ir college life. Thus,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ason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ethnic minority freshmen cultural adaptation in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in order to provide these freshmen with some guidance to help them integrate into the new culture better.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广大,存在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资源,再加上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学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同,因此在求学过程中经历本族文化和汉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来说,经历这种文化适应的现象是很典型的。

笔者选取了新疆医科大学2013级预科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文化适应压力和文化适应问题方面的调查,整理分析数据后,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文化适应问题的原因

大学新生入学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既新鲜又陌生的大学生活,无疑是对每个大学新生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从高中阶段跨向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学生所经历的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转换,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有着不同的文化运作模式,自然导致了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种种不适。

1.价值观问题,这也是新生文化不适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新生的思想是一个变化的系统,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对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同层面的影响。大学新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思想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面对生活环境、师友同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环境、学习方式、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的不适应。这些适应问题使他们在入学后处于苦闷、压抑、焦虑、消沉等消极的心理状态,有时会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

2.对文化、社会环境不适应的问题。首先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冲突,大多数进入大学的学生心中所设想的学校情况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将近一半的人来说,差距还不小。当一种异文化突然呈现在文化移入者面前,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文化特质和不同的经济基础,形成农村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城乡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生活态度、成就动机、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81%的学生觉得感到不同文化的压力和冲击感时有时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受过不同文化的压力,这也表明他们对不同文化的不适应比较强。其中,所调查的学生中有39%的来自农村,61%的来自城市(县)。

3.居住环境也同样会影响新生的文化适应程度。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71%的学生的居住地是本地,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来自于县、乡,也可以说南疆的学生比较多。同时,与本族人住在一起,接触其他民族文化较少,如南疆的大部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度很高,而与多民族混合居住的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适应度将高于本民族聚居区的学生。

4.对生活习惯的不适应问题。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喜欢对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坚持的同时,也表现出愿意与汉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的接触,借此能够扩展视野,借助于汉语这门工具,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学习的机会。他们认为这样对将来的发展很有意义。如调查问卷中,只有1%的学生表示“没必要坚持什么传统”,而99%的学生则表示今后将会坚持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使用本民族语言或文字。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68%的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适应汉文化。这表明,大部分新生对汉文化的适应很快,他们对汉文化很感兴趣。

从调查情况来看,新生的生活习惯不会轻易被改变,今后仍会坚持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或文字。有些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很强,对他们来说,适应一种新文化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二、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新生文化适应策略初探

1.从学校角度来讲。通过分析当前大学新生文化适应的困境、原因及特点,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引导和帮助新疆医科大学新生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尽早进入正常的大学生活轨道上来。下面就此问题提出几条有针对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新生树立学习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新生入校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新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尽快适应学习上的文化冲击。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应认真组织各学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将来能够从事的主要工作。让学生不仅熟悉自己的学科,还能了解交叉学科;不仅熟悉专业的就业方向,还能了解专业相关职业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前景。②向新生发放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并引导其及时学习。为配合该手册的使用,就业中心应组织专场职业规划讲座,要求新生必须参加,培养新生强烈的职业规划意识。③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较高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步步实现目标,从而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素养。通过尽早树立职业与学习目标,以减少适应期在学习上的无助与彷徨。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上常常陷入困境,如何提高同学间的接触机会,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成为这一时期人际交往的主旋律。首先,新生入学之初举办“迎新生”文艺晚会,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演讲赛、知识竞赛或辩论寒,为大学新生创造相互了解的机会,促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最后,通过开展“适应与超越”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组织新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新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社团活动,扩大交流领域,从而尽快适应大学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使大学新生乐于接受和内化,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客体的主体化。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进行教育,不仅能够满足新生交往和尊重的需要,而且能够有效排解他们因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加快他们的适应进程。

2.从教师角度来讲。从事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情况。许多新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和关心他们,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要特别关心新生中的弱势群体。一是家庭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之安心学习,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信任、鼓励和肯定;二是有心理问题的新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并经常与其家庭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其思想和心理动态,对症下药。比如一些来自农村和边远落后地区的新生面对城市的生活容易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意识往往使新生平时自我封闭、沉默寡言、缺乏交往,导致其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自我逃避。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群体,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不丰富,往往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注意运用恰当的批评方法,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参考文献:

[1]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吴学军,洛绒降措,孟频.高职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调查分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陈沛照.文化适应――大学新生的首要问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5]黄彩文,于爱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7).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文化适应研究(2012XYSK21)

作者简介:徐芳(1969-),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双语教育教学。

上一篇:卖空交易促进了股价信息效率吗? 下一篇:以数学竞赛为载体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