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教育的创新

时间:2022-07-07 06:29:56

浅谈中学化学教育的创新

摘 要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能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化学 创新 教育 中学

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环境

(一)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三)问题层层深入,吸引学生探究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二、结合教材与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尽可能地补充一些随堂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认知,即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操作的实验。在化学教材中,以下内容可作为“边讲边实验”素材,(1)有关物质的性质的叙述性教材,尽可能“边讲边实验”,例如有关酸、碱、盐性质的一些实验。(2)对一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难理解不易掌握的知识点,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验。(3)知识内在联系紧密,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为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实验。(4)为了形成或强化某一概念,要力求让学生动手实验。例如在讲中和反应的概念时除了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还可增设向滴有石蕊的氢氧化钠中逐滴滴人稀盐酸,观察现象。通过学生自己亲手操作,中和反应的概念很容易得出。(5)把一些实验习题改为操作实验。如: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错放在右盘内,砝码放在左盘,移动游码平衡后。问药品的实际质量是多少?通过操作,这些问题就能准确地得以解决。尽可能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实验,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联系实际,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做课外实验,为学生营造一种自行设计、自主探索的创新环境,一是根据教材有关内容作出进一步的探究性实验。例如:铁钉分别在干燥的空气中、潮湿的空气中以及不含氧气的水中等三种条件的存放情况,研究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加深对铁及铁制品锈蚀原理的理解。掌握一般的防锈方法。二是充分发挥家庭实验和活动课实验的作用,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体会"创新"成功的滋味。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红.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彭志龙.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解读《太上感应篇》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浅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