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07-07 05:32:58

浅谈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今年(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定为7.5%;同时强调,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并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这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热议。

1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1.1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除了洪水、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人类健康受威胁、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因为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1.2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京都协议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7年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07年6月启动了“千年发展目标碳机制”。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国际碳交易市场拓展融资渠道,促进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号召政府部门、公司、团体、个人都加入到推行低碳经济的全球责任中来。2008年,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框架公约》的其他缔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2010年4月,各大国际会议开始关注地球健康、探索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地球一小时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各国城市参与。

1.3 低碳经济的内涵

目前虽然全球都在谈论“低碳经济”,但其概念仍然不是很明确,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较为主流的理解是,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它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它是人类社会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力图在发展中实现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获得最大的总体社会产出而提出的。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的创新、产业结构和产业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它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发展低碳经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2.1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在跃居世界第二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继续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变暖等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窘迫局面。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在我国不仅是走一条顺应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与无碳经济的根本转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

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之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对中国而言,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做好环境保护、注重生态文明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在未来的30年里,我国将继续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消耗能源资源快速增长的时期,如果沿用以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加重“高碳经济”现象,从而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

而低碳经济作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转变我国以往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所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世界各国为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举措,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企业和民众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政府方面

首先, 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作为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其次,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三,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3.2 企业方面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企业应意识到仅仅关注扩大规模、提高利润的观念已经过时,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只有“先行一步”的公司才能抢占或保持领先者的位置。所以企业应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3.3 个人方面

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数量就相当巨大。公众应该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 低碳经济的定义、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J]. 商业时代,2011(21)

[2] 韩宝华,李光 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J]. 云南社会科学,2011(2)

[3] 刘敏,陈卫彬. 利用标准化加快建立绿色生态循环农业[J]. 质量与标准化,2011(2)

[4] 刘鸿渊,孙丽丽. 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1(3)

作者简介:

向正群,琼台师专讲师。

上一篇:中学天文科普教学活动初探 下一篇:如何增强环保意识及提高科普素质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