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文化与天津印象

时间:2022-07-07 03:34:32

桥文化与天津印象

最近到天津出差几次,均住于濒临海河的天津远洋大厦宾馆。该建筑高四十层,濒临海河,临窗可俯瞰海河景色。周围高楼林立,是天津海河旅游、观光风景区。附近有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如北安桥、解放桥、金汤桥、天津之眼摩天轮等。在天津,印象比较深的是桥,形成了天津的桥文化。看过解放天津战役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朋友都熟悉解放桥。进军天津胜利后,战士会师于此桥。该桥为钢制,厚重而全身呈灰色。该桥设计为可分和桥面。过船的时候两头可以拉起来,让船顺利通过,在国内不多见。该桥看起来虽然有些陈旧、笨拙,但凝结着历史痕迹和情怀。金汤桥,为清朝所建浮桥,后经改建,改名“金汤桥”,取意固若金汤。此桥仍保留原来的气势、风格。据说从金汤桥进入,而在解放桥胜利会师。我父亲当时参加了解放天津的战役。据我父亲讲,当时他们的部队,打下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后,即刻开始了天津战役。天津战役非常激烈,尤其是在天津劝业场、中原公司一带,战斗非常激烈。双方死伤都很严重。如今,一切早已成为历史。北安桥,富显华丽色彩,金壁辉换。桥上的浮雕及造型非常漂亮。北安桥附近的意大利风情街区,遗留许多历史建筑,多为意大利风格。该风情街区过去为洋人的居住区。区内多二、三层小楼,或为红色,或为灰色,造型各异。小楼窗帘多为墨绿色和铁锈红色,极其典雅,富含异国情调。如今,这些小楼大多被改造成了酒吧。晚间,游客可以在此喝酒、聊天、听音乐、发呆。过去天津是来过几次的,但是没有很深的印象,仅觉得道路弯曲没有方向感,多是单行道。在天津开车,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由于此次所住时间较长,故利用早晚时间,在海河一带步行看了像和平路步行街、意大利风情街区、沿河的酒吧街等地方。

天津印象

天津以华夏文化和西洋文化融汇为一体,历史的印迹十分明显。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及列强的影响,仍然清楚可见。反映在建筑上面,用现在的视角看,多种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民族本色与异国情调交汇、渗透,多样性、对立性、互动性,凸显了天津的特色。当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使天津展现了现代城市的阳刚之气。港口的建设与发展,就像解放桥的钢铁筋骨、露着内部结构的大小零件的世纪钟都反映了对工业革命的崇拜和尊崇,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许多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电子等公司的入驻,也使得天津成为现代大都会城市。晚间夜景设计,灯光的巧妙的运用,使得忙碌而不拥堵的城市更具有白日里难见的温馨和柔美,婀娜而不妖冶。海河沿岸的夜色里,火树银花更增添了许多神秘的朦胧与柔情。

历史由来

殷商时期,天津北部山区分布着戌狄等少数民族的一些小国。西周及春秋时期,这一地区是召公姬百及其宗支的封地。战国时期,今海河南北大致分属赵、燕两国,为燕、赵、齐争雄角逐之地。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到2004年,天津建城已有600周年。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近代情况

天津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此设立租界。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第二次鸦片战争间,天津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地,作用更加突出。在三次大沽口之战中,列强均直取天津,以图威胁清政府,迫其签订城下之盟。根据1860年10月签订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为商埠。随着天津的开埠,外商开始进入天津并设立洋行,天津也由一个内向的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以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为腹地外向辐射的贸易中心。1870年清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任此职二十余年间极力兴办洋务运动,通过创办天津机械局及开创近代矿业、交通、邮电事业,天津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心。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天津也成为争夺的目标,通过划分租界,设立银行,天津的半殖民地化随之加深。这从现在天津的街道及交通就能领略一二。条块分割,多而零碎。足显得被多种力量瓜分和强力的作用,与北京大一统格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天津是一个商业化的、自由发展的城市。道路曲折复杂,多单行道而有去无还。至今,许多久住此地的本地人也不能很肯定自己熟悉天津的道路。

辛亥革命后,直隶省会设于天津。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省会仍设天津。民国时期,天津的文化教育事业继续有所发展。1919年10月17日,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大学部,后改称南开大学。

小站练兵与代军事

同治九年(1870),天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俗称火烧望海楼事件),不久,李鸿章接替了崇厚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到天津后,感到天津作为京畿之地,又地处海口,加强防务非常必要。于是于同治十年(1871)年,将驻扎在陕西的淮军盛字军(老盛军)调到青县的马厂驻防。同治十二年(1872)年,为加强近海地区防卫,李鸿章又命盛字军统领周盛传在津南地区的新城修筑炮台。共设15个驿站并修筑了18个营盘。这些营盘与新城炮台遥相呼应,南扼歧口,东控大沽,形成军事要地。现在小站已成为天津津南地区三大名镇之一。

地理环境与发展前景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天津建城设卫之前,天津港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内河港口。早在1860年就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长期以来,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是连接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2007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排名世界第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10万标准箱,稳居世界集装箱港口前20位。现在,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已经位居世界港口前5位。如今,天津早已没有了天津卫的痕迹,不再单纯作为“卫”的角色而出现。已经成为中国沿海经济、文化、对外的大都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从长远看来,天津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天津海岸线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涧河口,长达153公里。海洋资源突出表现为,滩涂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油气资源。

饮食与民俗

1958年至1966年,天津是河北的省会。至今,许多天津人还认为自己来自河北各地,是河北人。从风俗习惯来看,基本与河北主流民俗相同。腊月三十大扫除,全家团圆,贴对联,吃饺子,守岁,午夜燃放鞭炮。天津也像河北一样有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赚)”。合子,石家庄叫馅饼。至于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风俗习惯都是一样的。饮食方面,除了喜欢吃鱼虾等水产品之外,基本上与河北相差无几。天津人喜欢将自己的传统饮食与客人分享,招待客人。大麻花、狗不理包子,快板、相声,长袍、大褂,这些与洋酒、外式餐饮、卡拉OK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民族风格与外来文化并存、对立与融合,西服、马褂、现代T恤、短裙混同的生活习惯。在天津期间,除几次去狗不理的几个分店吃饭外(各店各有风格),比较有特色的还有卫鼎轩饭店,位于南开区城厢中路鼓楼北街,是由原来“原北洋政府贿选总统”曹锟的四姨太刘凤伟故居改造而成。该建筑有楼、有园、有水、有台。内部没有大的修改,还保留着原有建筑的风格。还有一家在食品街上的名叫“蕉叶”的泰国风味餐厅,其装修、菜品也很有特色。

上一篇:灵动的预设 精彩的生成 下一篇:甲方·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