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时间:2022-07-07 03:31:49

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摘 要 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宗旨。而实现这一宗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状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所以课堂气氛的调动,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曾看一则新闻报道:“教育部组织部分课程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这样一节在大家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改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教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爱学乐学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同时还是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依据,简明的教学目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切忌笼统、空泛的多而杂的教学目标设计。

“精于施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倡导的教育思想,“精于施教”特别强调“教为主导”的重要性,其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是指教师讲解内容的精当,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点因势利导,举一当十的启智促思训练。“精”着眼于点拨,充分发挥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让学生乐学,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教师一进课堂,必须事事处处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教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地帮助。

(4)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作文章,想方设法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能力的竞技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如何创设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 下一篇:班级绰号风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