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活味科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07-07 01:48:35

农村中学生活味科学教学论文

一、关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科学教学生活味的基础

新的科学教材贴近生活,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生活味,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更好的结合,那么学生生活知识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知识的得来往往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初中学生由于其特定的特征,往往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观察不够细致而认知水平又有限,所以要让学生独立的观察和思索事物、寻找事物特征难度很大,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他们都不能清楚的加以表现,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日常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从而积累生活的素材,观察的方式不一定要统一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方式、方法,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

1.一个生活情节展开的观察。这种观察指的是由教学生活所发生的事情而即时展开的观察。日常教学中老师也可以作适当的安排,以创造一种学生即时观察的条件。例如:阳光照进教室,由于桌子上透明小杯的作用从而出现了彩色,很多同学会因此而影响听课效率,教师完全可以捕捉这一情节,去引导学生的观察、提出他们可能一直都没有思索过的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思路无边的遐想回归有针对性的观察———思考———再观察的模式中,让学生体会到的乐趣,正因为这种观察是学生觉得没有事先的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观察就必须首先是一位有心人,能顺势加以引导,使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变成教学契机。

2.指定事物,事先安排的观察。生活中尽管有很多现象值得我们作即时的观察,便很多现象往往生活中难得一见,有些可能转瞬即逝,不便于观察。那么教师就该创设情景,以便学生作认真细致的观察。例如我在教压强跟流速之间的关系时,除了做好课本中出现的这些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外,还给学生布置任务,观察坐在中巴车前排的吸烟者,呼出的烟是否会飘向外面,骑摩托车骑的快的人的衣服是否会飘向上面。这些现象假如不给学生做任务布置,尽管生活中很常见,学生也不会注意,而且农村中学的学生可能乘车外出的机会都很少,我在班里作过调查,没有乘过公交车的同学都还有几个,所以老师事先的布置就显得很重要。而一旦老师给了这样的观察任务,学生反馈的观察信息就非常的多,也很仔细。通过这样的观察练习,从而增强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的兴趣。他们觉得身边确实有很多他们平时不会去注意的现象,观察也更有了针对性。

3.分工合作,长期观察。前面所说的观察往往观察的任务较为简单,生活中很多事物的变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样我们在给定观察任务时要求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例如:月相变化,生活中晚上抬头看天往往可以见到月亮,阴晴圆缺不断的变化着,但很少有同学会去注意这些变化的规律性,更不用说去注意亮面朝向与时间的关系了。所以像这样的事物可以给学生一个观察的周期,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把学生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以图象的形式张贴在教室里。同时老师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在学生松懈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人难于坚持的事情往往一个小组能办到。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监督、相互比赛。正因为学生对月相的变化做了深入观察、自己找寻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所以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的听课效果特别的好,而且他们更易于接受该知识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会让那些缺乏观察意识,缺少观察热情的同学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丰富我们的教学素材。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过程中体会到了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而且这样观察的开展在农村中学的学生中实施并不难。

二、反馈生活、影响生活的质量———科学教学生活味的动力

要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老师就需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贴近生活实际并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升生活质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与学生周围事物进行联系,使知识点能够很好的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1.课本知识帮学生认清周围事物。很多的生活现象尽管我们常见,但其内在的实质我们往往不是很清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米饭在嘴里咀嚼较长时间会有甜味?为什么给植物施加了很多肥料,植物还不一定长得很好?村中的小河不知是什么原因发黑发臭。这些问题的引入往往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可以帮助身边的人解释类似的生活问题,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入生活中的事例,并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慢慢去分析,使学生对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养成用科学的知识认清生活现象,解释生活现象,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枯燥的,空洞的知识点的说教往往起不到这样的效果。现在的科学课本中也有这方面内容的体现如:让学生统计家长的脚长和身高的关系。学了人体消化系统后让学生认真去看看大型动物被屠夫剖开后的具体结构,这都是学生所乐意接受的任务。

2.课本知识改变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中学生有很多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把他们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认识。如:起床先叠被,自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会要求学生早上起床后就要做的事,我们在学习了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这部分内容后可以拿这个问题作为话题,学生往往会表现的非常吃惊:我都这样做了好几年了,这难道还会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就会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会特别留心,当我们讲完该内容后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解释:人体本身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5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51种。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气体,如不让其散发出去,就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同时,在适合的环境下,大量的微生物会不断的繁殖生长,其中会有大量的对人体不利的生物包括其中,常洗常晒会减少这样的危害,所以起床先叠被,我们要改变,并不是说被子我们不用叠了,而是要改变叠的方式,如:把被子反过来叠,就能很好的避免污染的发生,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保持这样的良好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在教学中的引入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去寻找和深究生活中的习惯是否科学,把学生的思路加以拓展。

三、留贴近生活的科学作业———科学教学生活味的巩固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后对常规的作业给予高度重视,认为只有认真完成作业本才能巩固课本知识,其实教师课后除了布置适量常规的作业外有必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以观察表述为主的作业如:家中是如何孕育南瓜幼苗的,蚕房中的温度计与教室里老师带来的有什么结构上的不一样,家长平时是如何使用的?家中的蚕是如何渡过它的一生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可以以撰写科普论文、书写观察记录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其他同学交流互补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搜集并整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在听取里其他同学的论文后学生往往会有观察的愿望。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操作实践型作业.主要有实验探究、小制作、小成果展示等形式,学生不仅在认真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同时要动手实践与操作,当学生自豪的带来自己动手嫁接成功的树苗,当学生在校园的空地上栽下培育的南瓜苗时,看着自己培育的植物开花结果时,科学教学生活气息油然而生。而一旦这样的学习动手氛围形成,很多的课本中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就能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直接展示出来。生活是我们科学教学内容的源泉,我们科学教学的内容只有从生活中来并能服务于生活,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学习科学是件有意义的事,他们也会积极给予配合,我们的学科教学也会更胜利。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聪明,勤劳,朴实,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素材,有朴实的成就感,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激发,而把课本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更紧密的融合,并不断的把这些知识反馈给他们的生活,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科学教师该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作者:沈根良 单位:桐乡市凤鸣同福中学

上一篇:有线电视网络防雷技术探讨 下一篇: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