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花岗岩风化带划分

时间:2022-07-07 12:37:07

摘要;岩石风化是地壳表层大陆化时期较为普遍的动力地质作用,它与工程选址布局、岩土体稳定、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施工期限、工程造价等关系极为密切。分析研究了青岛地区花岗岩的机械破碎程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充填物、岩石颜色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等地质特征,根据岩体地质特征、标准贯入击数、岩体纵波波速等综合方法,系统研究分析了青岛花岗岩风化带的划分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 青岛花岗岩;风化带;标准贯入击数;纵波波速

中图分类号:P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根据岩石的机械破碎程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充填物(次生矿物和渲染,如方解石、铁质、泥质)、岩石颜色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等地质特征,不同规范对岩石的风化带的划分,给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等规范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5个等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2]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3个等级。李日运,吴林峰[3]建立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的判据,给出的定量指标很好地反映了风化岩石质量,且与反映岩石风化程度的一些物理力学指标存在良好相关性;赵善国、李景山、田春竹[4]等分析了影响岩体风化的因素,介绍了岩体风化带的化分及风化效应,得出了定量指标进行岩体风化程度的分带;禹峰、吴礼年、李跃升等[5]对岩体风化程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冯庆祖、陈龙、聂德新等[6]对岩体风化程度进行了量化分带研究。

青岛地区花岗岩风化带的研究成果不多,孟庆诗、刘庆祥[7]探讨了高压旁压试验在青岛地区强风化花岗岩中的应用;贾永刚、谭长伟、刘红军[8]对青岛花岗岩工程地质进行了系统研究。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划分标准,笔者从花岗岩地质特征、标准贯入击数、岩体纵波波速等方面,对青岛花岗岩风化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对岩土工程勘察具有指导意义。

一、按花岗岩地质特征划分

1.残积土

黄褐~灰黄色,稍湿~饱和,中密,岩芯呈土状,砂土状,稍见原岩的残余结构,原岩矿物大部分已风化成高岭土,干钻易进。

2.全风化岩

黄褐色,饱和,中密,原岩结构构造完全破坏,风化呈砾状、碎屑状,稍有粘性。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干钻难钻进。

青岛花岗岩地区的残积土与全风化岩,无论在地质成因、还是工程地质特征上非常接近,要想区分残积土与全风化岩非常困难。根据青岛花岗岩地区的经验,一般根据野外地质特征、标准贯入击数等因素综合判别。

3.强风化花岗岩

青岛地区强风化花岗岩呈黄褐~灰绿~肉红色,稍湿~饱和,密实。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长石、云母已风化成次生矿物。该层自上而下依据风化程度及野外标准贯入试验分为三个亚带,三个亚带之间呈渐递关系,风化程度依次减弱,承载力依次加强。

(1)强风化花岗岩上亚带(砂土状花岗岩)

黄褐~灰绿~肉红色,岩芯呈砂土状、砂状,手捻呈砂土状,干钻不易钻进,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除石英长石等矿物已大部分高岭土化,此亚带主要位于缓坡、局部凹形地段,分布不稳定。

(2)强风化花岗岩中亚带(砂状花岗岩)

黄褐~褐黄~灰绿~肉红色。岩芯呈砂状、碎石状,手掰易碎,干钻难以钻进,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大部分已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大部分被粘土充填,粘土以蒙脱土、高岭土为主。镜下研究表明,该亚带矿物蚀变主要表现为褐铁矿渲染,高岭土化、蒙脱土化、绢云母化。

(3)强风化花岗岩下亚带(角砾状花岗岩)

黄褐~褐黄~灰绿~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清晰,岩石用手不易捻碎,可以掰碎,碎后呈砾状~角砾状。镜下研究表明,长石部分高岭土化,蚀变矿物明显减少。

4.中风化花岗岩

青岛中风化花岗岩岩岩芯呈碎石状~短柱状,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部分长石有高岭土化斑点,暗色矿物弱绿泥石化,不能用镐挖掘,锤击声较脆,碎后呈块状。镜下研究表明,中粗粒花岗岩,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副矿物有磁铁矿等。

5.微风化花岗岩

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长石含量达50~60%。矿物蚀变较轻,高角度节理较发育。节理面见铁染,金刚石钻进,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岩块坚硬,锤击声脆,不易碎。

二、按标准贯入击数划分

在青岛花岗岩地区,由于各种风化程度的花岗岩强度不同,对于强风化以上岩体,由于风化程度高,岩体强度低,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对残积土与全风化岩、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进行分类。

1.残积土与全风化岩的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标准贯入击数小于30击的为残积土;大于30小于50击的为全风化岩,标准贯入击数不进行深度修正。

在青岛市花岗岩分布区,由于残积土与全风化岩的厚度一般较薄,有时候将残积土与全风化岩一并划为残积土,即将残积土与强风化岩的划分界限定为,标准贯入击数大于50击为强风化岩,小于50击的划为残积土,即采用《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的划分标准,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不再单独列出全风化岩,这样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2.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标准为:标准贯入击数大于30小于50击的为全风化岩;大于50击的为强风化岩。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对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的划分,实用简单,基本上能反映出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性能,在青岛花岗岩地区广泛采用。

3.按岩体纵波波速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岩石风化程度参数一般用波速比和风化系数来判别。波速比≥0.8,为微风化岩石;0.6≤

(1)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的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的波速界限值为2000m/s,中风化岩与微风化岩的波速界限值为4000m/s。贾永刚等[6]对青岛花岗岩研究区89个钻孔3000余个声波测试数据进行了有序聚类分析,给出了青岛花岗岩风化带界限。对于粗粒花岗岩,强—中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的均值为2518m/s,变异系数3.4%;细粒花岗岩,强—中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的均值为2053m/s,变异系数3.3%。

粗粒花岗岩的强—中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界限值大于规范给定值(2518/2000),而细粒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与规范给定值基本相等(2053/2000)。青岛地区多以粗粒花岗岩为主,从偏于安全的角度考虑,建议青岛地区花岗岩强—中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为2500m/s,即纵波波速小于2500m/s为强风化,大于2500m/s为中风化或微风化,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给出的判别标准不一致。当然需要继续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确定其分界值。

(2)中风化岩与微风化岩的划分

对于粗粒花岗岩,中—微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的均值为3545m/s,变异系数3.6%;细粒花岗岩,强—中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的均值为4037m/s,变异系数1.4%。

粗粒花岗岩的中—微风化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界限值小于于规范给定值(3545/4000),而细粒花岗岩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与规范给定值基本相等(4037/4000)。从偏于安全的角度考虑,建议青岛地区花岗岩中—微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为4000m/s,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给出的判别标准一致。

4.结论

(1)根据青岛地区花岗岩的机械破碎程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充填物、岩石颜色的变化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等地质特征,青岛地区花岗岩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可将花岗岩的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3个等级,而不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规范的5级划分标准。

(2)对于强风化以上岩体,由于风化程度高,岩体强度低,采用标准贯入击数对残积土与全风化岩、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进行分类;由于残积土与全风化岩的厚度一般较薄,有时候将残积土与全风化岩一并划为残积土,不再单独列出全风化岩,这样处理是偏于安全的。

(3)全风化岩与强风化岩的划分标准可以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划分标准,即标准贯入击数大于30小于50击的为全风化岩,大于50击的为强风化岩。

(4)强—中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为2500m/s,即纵波波速小于2500m/s为强风化,大于2500m/s为中风化或微风化,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给出的判别标准不一致;中—微风化带波速界限值为4000m/s,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给出的判别标准一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北京.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北京.

[3] 李日运,吴林峰.岩石风化程度特征指标的分析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2)

[4] 赵善国,李景山,田春竹.孙殿民.基岩风化带的划分及风化效应[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2)

[5] 禹峰,吴礼年,李跃升. 岩体风化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J]电力勘测设计,2005(02).

[6] 冯庆祖,陈龙,聂德新. 岩体风化程度量化分带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02)

[7] 孟庆诗,刘庆祥.高压旁压试验在青岛地区强风化花岗岩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 02期

[8] 贾永刚,谭长伟,刘红军.青岛城市工程地质[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楼宇自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