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研究

时间:2022-07-06 11:33:01

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研究

[摘要]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基本要求就是需要运动员把学习与训练相结合,然而学习与训练却始终不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近几年乒乓球运动科学训练的成果,从乒乓球运动的训练原则、技术战术、身体和心理训练等角度来探讨乒乓球运动的科学训练,为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提供学习以及训练帮助。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 技术战术训练 身体训练 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31-02

一、研究目的

现代社会体育事业的成功绝不是某一方面成功发展的结果,对于乒乓球来说也不例外。乒乓球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训练体系,为了使运动员熟练地掌握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战术,同时提高和发展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智能和心理品质,必须通过严格的要求和科学的训练,其最终目标是在比赛中取胜和提高运动成绩。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基本要求就是学习与训练相结合,然而学习与训练却始终不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网络以及图书、专著等资料上查阅大量有关乒乓球训练的资料,总结乒乓球运动科学训练的成果,从乒乓球运动的心理训练、身体训练、训练原则、技术战术等角度来研究探讨乒乓球运动的科学训练,为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帮助。

(二)逻辑分析法

对上述研究方法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运用演绎和推理的方法,分析了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训练的相关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不仅需要正规的大学课程学习,还需要进行各种技术训练,参加训练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比赛前搞好技战术、心理等训练,使高水平运动员在各个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一)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训练

运动员的乒乓球技术是乒乓球战术运用的基础,没有技术,战术也无从谈起,所以运动员技术是战术执行的基础与保证。

1.以赛促练,增加实战经验和能力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是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人们常常认为:“训练和比赛是一对矛盾体,认为训练是积累能量,而比赛是消耗能量。”因此,在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中存在两种运动员,一种是盲目求赛,希望以赛代练;一种人是只练不赛,害怕比赛。我认为,应该合理科学地安排比赛,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这就要求教练员要认清乒乓球项目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要据队员的个人情况,有选择地参加比赛,确定哪些是必须参加的重要比赛,哪些是一般性练兵比赛,以便合理地安排训练和比赛。长期以来高校乒乓球训练队大多采取的是以练为主的训练类型,比赛机会太少,导致训练与比赛长期脱节,不利于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从全局来说,以赛促练是符合乒乓球运动技术客观发展规律的, 比赛是表现和检查训练效果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赛,对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以及丰富比赛经验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2.突出自身特长技术,采用有强度的多球训练

特长技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也是赢得比赛的法宝。举例来说:在平时和别的队友打球时,别人的发球很厉害,又或者别人拉的弧圈球太冲太难接了,还有别人反手超强,等等,这就是特长技术。但是,两个比赛的运动员水平要在一个等级上,否则水平差的运动员就是再练特长技术也是赢不了比赛的。所以,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技术和形体等特点,在运动员自己的水平等级范围内制定出适合运动员自己的特长技术,从而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从而通过个人特长技术争取赢得比赛。

同时,还要采用有强度的多球训练,多球训练可以弥补单球训练中间隙大、来回少等弱点,提高练习效率。多球训练对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步法和手感等方面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有两个问题需要在多球训练中引起注意:(1)在多球训练中要保证动作的准确与稳定。引拍要到位,不要不到位,也不要引拍太过;抬肘不要过高,过高不容易发力。(2)重心移动不到位。

(二)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战术训练

所谓乒乓球运动的战术,即“乒乓球运动员为争取比赛胜利,综合运用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方法。”目前乒乓球战术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发球抢攻战术、对攻战术(压对方反手,伺机正手攻或侧身攻、压左调右、压左等右、调右压左等)、拉攻战术、削中反攻战术、弧圈球战术、搓攻战术等。第二个是战术意识的训练。“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多变、复杂、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场上的情况快速而又准确地执行自己决定的行动方案的能力。”与乒乓球技术一样,在进行具体的培养前,需要让学生对乒乓球意识的相关理论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在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乒乓球意识的培养。战术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战术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战术思维的全面性、战术思维的快速反应性、战术思维的纵深性、战术思维的变通性、战术思维的创新性、战术思维的敏捷性等方面。

(三)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说是成功的关键。即使运动员在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上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如果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发展不好,也难以在比赛之中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在高校训练时间少,所以更需要用头脑的智慧打球,智慧是通过运动员的心理品质显现出来的,如果心理素质很稳定,不仅可以把技战术发挥到正常的水平,还可以节省很大的体力。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认知训练,通过让运动员学习基本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让运动员自己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还有调控注意力训练,让运动员能积极控制和调控注意力,排除一切的外界干扰因素,让自己能集中注意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再有关键球训练,让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在遇到关键球问题时,想象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在最好的状态,心理积极暗示自己要平静,盯住球,好好拿下这一分;还有其他很多的心理训练方法,总之心理训练队运动员的帮助不言而喻。但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建立必须经过长期艰苦训练和比赛的磨砺。

(四)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国家队教练蔡振华最近指出,我们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不太重视,以致于使我们的战斗力量不如韩国和欧洲的运动员。乒乓球改为大球以后,我国众多学者提出乒乓球运动员主要应发展力量、速度等素质,因为大球的速度下降了13%,弹力高度下降了4.7mm,旋转减少了23%,要想保持原有的速度、旋转就必须加大击球的力量、速度。乒乓球由小球改为大球,降低了球速,增加了击球的回合数,以前的小球时代,多个回合的精彩比赛,由于球速太快,球迷都没有看清楚,精彩已经过去了,所以改为大球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来说也是好事,能让更多的球迷清楚地看到多个回合的精彩击球,增加乒乓球的观赏性。

1.力量素质

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大部分动作都需要运动员的肌肉在短时间内用很大的力量,很快的收缩带动,从而表现出很大的做功能力,如移动、起动和大力扣杀等动作。由此可见,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是暴发力,即一种快速力量。身体素质的核心及基础保证是力量素质,所以体能训练的核心就在于力量的训练。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主要是上肢及下肢的训练,上肢力量训练的目的是为加快挥拍速度,而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下肢的移动及起动的速度。在进行力量素质的训练时要注重训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安排上肢力量的练习时,同时应注意安排一些下肢和腰腹力量的练习。在进行专项力量练习时,应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注意掌握训练负荷量与负合强度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和练习的次数。

2.速度素质

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快”。这包括必须头脑反应及判断快、脚步起动及移动快、摆臂击球快等方面,这是乒乓球运动项目特点所要求的。快速的主要目的在于夺得主动,控制比赛。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速度,这是在比赛中获胜的有利先决条件。因此,研究怎样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速度至关重要。在发展速度素质时需要注意要考虑运动员的年龄特征,速度素质的发展受到人体生长水平的制约,注意要以发展力量为主,因为力量是速度的基础,没有力量空谈提高速度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由于各个队员的训练程度不同,所以身体条件也不尽相同,要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队员,让每个队员都能快速提高速度素质。

四、结论与建议

本论文通过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技术、战术、心理、身体训练的综述性研究认为,为了获得好的比赛成绩,运动训练需要兼顾各个方面同步发展。有三点要特别注意:

1.在遵循训练原则的前提下,要不断探索创新加强运动员技战术训练,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全面素质。

2.在比赛以及平时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整运动员心理,要定期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3.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运动员训练的环境、场地要定期地进行更换,并要多参与一些重大比赛或队内模拟对抗比赛。

【参考文献】

[1]恩施新闻网体育报道.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现状与发展模式特征和影响[J].2010,11.

[2]程序.提高体育院校乒乓球教学与训练质量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69-70.

[3]李闯.论乒乓球的战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8-159.

[4]李湛忠.浅谈乒乓球战术训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5(2):117-118.

[5]刘欣华等.对乒乓球战术训练和战术运用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2):47-48.

[6]王娟娟.乒乓球运动科学训练方法及手段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3):300-301.

[7]刘杰等河南省乒乓球苗子运动员身心素质调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2):94-95.

[8]周映春.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方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9]刘健.乒乓球训练中诸关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10]李垣等.浅谈乒乓球运动员战术训练及战术意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7.

[11]钟霞,沈磊.乒乓球专项速度训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90-92.

[12]管建辉.乒乓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研究[J].体育师友,2001(5):17.

上一篇:中兴通讯与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开展移动... 下一篇:现时课堂文化的考察与剖析